你有多久没有看过大戏,逛过庙会了?

我是一个地道的陕西人,陕西人豪迈,喜欢唱的是秦腔。额……或许用“唱”来说并不合适,应该用“喊”来形容才对。小时候完全不知道秦腔这种东西有什么好听的(其实这种观点现在也并没有改变),但每一次遇到庙会唱大戏,我都会兴奋不已,不为看戏,就只是为了玩儿。

其实说为了玩儿也不对,因为这只是我现在想起这段往事的时候给出的说词,而若是站在当年的角度来看的话……我想大概就是为了在庙会上买好吃的东西吧?所以这个说法可以改为——为了花钱,因为有钱花才会高兴。

你有多久没有看过大戏,逛过庙会了?

小时候,快乐总是很简单。

这样一说,总是感觉自己小时候就有些“拜金”的嫌疑呢……不过话说回来了,花钱能买到快乐总是好事——尤其是您能花钱买到快乐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的情况下。

还记着那个时候每天去逛庙会的花销是一块到五块不等。一块钱的话,就是家里人没时间搭理你,随便给你一块就打发了。一块钱以上的话,则是家里来客人看戏了,或者是在别的一些特殊情况之下……总之,五块钱是封顶了。

喜欢吃的东西有很多,喜欢玩的也不少,但因为花销有限,则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价格五毛到两块的小吃。就像是冰棍、甘蔗……因为最爱吃的就这两种,剩余的倒是记不起来了……对了!还有一毛钱一次的抓奖,现在来看好像是骗小孩的,但当时却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欢乐!另一种就是价格在三块以上的“大餐”了,嗯……最高档次的是五块一份的砂锅。至于玩具……我是很少在庙会上买玩具的,唯一记着的就是当时花了一块五买了一根会发亮的棒子,后来知道那东西叫“荧光棒”……

你有多久没有看过大戏,逛过庙会了?

小时候逛庙会不是目的,花钱才是关键。

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没有再去逛过庙会,也失去了这种简单的快乐……不过我想这应该是与长大没有关系的,因为逛庙会的大人比比皆是。

本来这件事我应该是不会再想起了,可在今年春节回老家祭祖的时候,因为走的晚,便正好赶上了家乡的新年庙会……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秦香莲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欺君王瞒皇上,杀妻灭嗣良心丧,逼死韩琦在庙堂”。

台上画着花脸的包拯喊来,配着铜锣木鼓,凛冽的寒风似是被这声音撕了开来……这是我跟着朋友走到戏台前的所见所闻。

“这唱的什么戏?”

“《三滴血》啊,这都没看过?”

“哦……《三滴血》……那台前怎么却写着《铡美案》?”

朋友这也才看到戏台前写着“铡美案”三个大字。

你有多久没有看过大戏,逛过庙会了?

要是看戏带着字幕的话,其实戏曲倒是蛮有趣的。

“还真要看戏?赶紧到旁边转转,吃份砂锅,回忆下童年,回家算求。”旁边一起来的朋友,看我往台上看的认真,在一旁打着冷颤说到。

“当然要看看了,总是打着看戏的幌子来的。”我一边看着台上,一边笑着答道。当然,并不是我喜欢听,只是现在的戏台旁竟然有“字幕”!看着字幕,理解了故事,这就不由入了迷……

朋友没有再说话,台上的戏子再唱:

织麻纺线理家务,抓养儿女孝父母。

为妻受尽千般苦,终朝每日泪长流。

你和新人贪欢笑,不念旧人放声哭。

无情无义真禽兽,有何面目出人头……

戏台上那做妇人打扮的戏子,跪在台上,紧迫的声音一句赶着一句,台下也有人再给鼓掌。

“好!!”旁边的朋友随着掌声一声大喝,因为声音太大,引得身旁人阵阵侧目。

你有多久没有看过大戏,逛过庙会了?

其实小时候吃的砂锅也并不好吃,只是那种感觉让人无法忘怀……

“你看的懂吗?在这叫好?”看着他有些尴尬,我笑着问了一句。

“陈世美木,有啥不懂的?再说了,这时候看不懂也要装懂!这声叫好便是底气,输人不输势嘛!……你看看算了,赶紧去吃碗砂锅吧,这么冷的天……”

我无奈笑了笑,随着几人向着旁边卖砂锅的摊位走去。

砂锅还是卖五块一份,坐在小摊前,台上的戏声依旧听的真切。桌上的砂锅冒着热气,我恍惚间像是回到了童年……那年冬天,我兜中的零钱吃不起砂锅,手里拿着一段甘蔗,戏台上不知在唱着什么,台下也没有人鼓掌叫好。我花了一块五毛钱,买了一根荧光棒,以为自己照亮了那样的黑夜,留住了荧光下那孱弱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