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远看很惊艳,近看无感觉;

想欣赏,不得要领;

想夸赞,胸中无数;

看展牌,专业术语足以让人“退避三尺”。

追根究底一个原因:不懂。

了解一些常见的“中国画术语”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绢本

绢,在国画中读四声,常被误读成一声。

绘在绢、绫、丝织物上的字画,称为绢本,

在画面中

能看到明显的横竖交错的纺织痕迹。

代表作是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区别于绢本,

纸本是在国画中最常使用的材料。

以纸为底,所绘制的就称之为纸本。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设色

设色这个词经常与“绢本”、“纸本”合用,

出现在国画的基本信息展示牌中。

设色就是国画中晕染彩色的意思,

一般画面中只要出现彩色,

就可以说是设色作品。

与设色相反的是“水墨”,

指画面中不出现彩色,或者极少出现彩色的,

以墨色为主绘制的作品。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渲染

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

分出阴阳向背,

增添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

亦可作“设色”解。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烘托

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

使其明显突出。

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现代画非白描人物也有使用此法者)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粉本

中国古代绘画施粉上样的稿本,

换句话说,就是“小草稿”。

这与西方绘制大型油画前,

要画个素描稿,看一下大概效果,

是一样的意思。

其法有二:

一是用针按画稿墨线密刺小孔,

把粉扑入纸、绢或壁上,然后依粉点作画。

二是在画稿反面涂以白垩、土粉之类,

用簪钗按正面墨线描传于纸、绢或壁上,

然后依粉痕落墨。

后引伸为对一般画稿的称谓。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款识(zhì)

这两个字,在品古书画时一定会用上。

在书、画上的款识,

也称“题款”或“款题”,

指在书画作品正文之外所题写的

文字、印章、甚至是花押,

例如宋徽宗的“天下一人”花押。

文字内容则通常为姓名、时间、地点。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题跋

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叫“题”,

后面的文字叫“跋”。

若是书画家本人所题,称为本人题跋,

他人所作,称为他人题跋。

同时还分为作者同时代人题跋,

或者后人题跋。

后人题跋往往是一些考证的内容,

当然也有纯观赏性的。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工笔

工笔画亦称“细笔画”。

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与“写意画”对称。

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

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

工笔画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

(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

水墨、浅绛、青绿、金碧、界画等艺术形式

均可表现工笔画。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写意

用笔不苛求工细,

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没骨画

没(mò)骨,

也是一种按绘画技法分类的名称,

风格精细,多为彩色。

但区别于工笔的是,

没骨不用墨线为骨,

直接用彩色描绘物象,所以得名。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指画

即特用指头、指甲和手掌

蘸水墨或颜色在纸绢上作画,

所成之画称“指头画”。

指画始于康熙间的高其佩,

现代潘天寿于指头画有很高成就,独具风格。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始创于唐代,

“青绿山水”作为一种中国画的技法,

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

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

青绿山水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

前者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

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

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浅绛山水

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

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这种设色特点,

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

亦称“吴装”山水。工艺绘画中亦见。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

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

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

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

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

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

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

及宗教内容为题材。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

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

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

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

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仕女画

人物画的一种,有的也可以写作“士女画”。

原指以封建社会中,

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

后为人物画科中,

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再到现在,

概念已经拓宽到

指一切以女性为主题的国画作品。

代表作是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小品

亦名“宋人小品”。

语出佛经,

佛家称样本为“大品”,简本为“小品”。

中国画小品盛行于宋代,

徽宗赵佶建成龙德宫,命待诏图画宫中屏壁,

皆极一时之选。

一说这是屏风上的饰图,

有方有圆,每屏嵌十多幅。

圆型的常用纨扇嵌入。

一说乃壁画的粉本,虽小也不轻心率意。

南朝宋宗炳谓:

“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

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也正如唐代王维所说

“咫尸之图,写百千里之景”。

亦有人说是灯片和窗纱上用的饰图。

具有小中见大、隽永警辟的特色,

是宋代绘画艺术的缩影。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留白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极具中国美学特征。

留白指的是书画艺术创作中,

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

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

有的是为了表现冰雪、月亮等事物;

有的是为了为观众留有想像的空间。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形似

与“神似”对称。

指艺术作品的外在特征。

清代邹一桂说:

“未有形不似反得其神者。”

故“形似”为绘画的始基。

但于形似中求神采,仍为艺术造形之终极。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神似

与“形似”对称。

指主客观相统一,

由事物的表象到意象的深化。

即“神者形之用,形者神之质”。

“形神兼备”是绘画艺术的定论。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不似之似

指画家笔下的艺术形象,

不只是照搬客观物象,

而有所概括、取舍、调节,

以求收到比生活更高的艺术效果。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让书画君感到深深的敬畏。

希望通过以上这些常见的“术语”,

让越来越多国画“新粉丝”能够快速的去了解,

让“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的问题越来越少。

国画|丢掉看画展“远看惊艳,走进没感觉” 外行包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