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国磊,青州佛造像文化传播者

青州作为古九州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青州的佛文化更是久负盛名,特别是1996年10月具有“改写东方艺术史的重大发现”的龙兴寺遗址大型佛教造像窖藏发掘以后,青州佛文化深厚的底蕴更是引起了外界的普遍关注。而偶元街最南首,和阜财门两两相望的佛雕像展览馆,不仅仅把一尊尊神态端庄、做工精美的佛雕像请入了艺术的殿堂之中,让市民可以近距离一睹风采,也搭建起了青州佛文化与外界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隋国磊,青州佛造像文化传播者

12月31日下午,记者在该展览中心见到了这里的负责人隋国磊,伴随着隋国磊的讲述,记者走进了他与这些佛像造型的故事。

机缘巧合开佛雕像展览馆

要说隋国磊的佛雕像展览馆,首先要说他的红丝砚荘。隋国磊告诉记者,他是土生土长的青州人,老家是邵庄镇,2014年从部队退伍后,在政府大力发展红丝砚文化产业的号召下,他顺理成章地加入到了发展红丝砚产业的大军中。隋国磊说,在古街如火如荼的旅游业带动下,青州的红丝砚迎来了春天,他开在古街上的红丝砚荘每天人头攒动,这也让他成功掘到了创业后的第一桶金。

隋国磊,青州佛造像文化传播者

佛雕文化、红丝砚文化虽不同属,但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对于出生在有古城佛雕故土之称的邵庄的隋国磊来说,在他的心中,对传播佛文化一直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在开红丝砚荘的过程中,我经常回故乡探访一些佛雕的老手艺人,并从一些师傅手中探求做工精致且有代表性的佛像,在红丝砚荘客流量剧增时,为了提升红丝砚荘的文化氛围,也为了推广青州佛文化,我从多年来搜集的众多佛雕像中选择了两尊雕像放在了红丝砚荘中展览。”隋国磊说,没想到这一无心插柳之举,却歪打正着,赢得了许多顾客对佛雕像的如潮好评,甚至对佛雕像的关注一度超过对红丝砚的关注,这让他看到了发展青州佛雕像的前景,也意识到了宣传青州佛文化的紧迫感。

产业链接中充当宣传佛文化阵地

隋国磊,青州佛造像文化传播者

隋国磊告诉记者,在古城青州众多的文玩杂项店铺中,并不乏佛雕像的营销,但却没有一家店将佛雕像的传播和营销作为主导业务,这对具有近2000年佛文化基础的古城来说不失为一种文化缺失,而在青州诸多的奇山异石中,雕刻佛像特有的“十三层白”石材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谈起数千年来奇迹般延续下来的雕刻技艺更是让人啧啧称奇。“在诸多的条件下,以及在古城传播佛文化的大背景下,我认为建造一所传播和销售佛雕像实体店的条件已经成熟。”谈起展览馆的设立,隋国磊侃侃而谈,“在筹备展览馆时,我不仅在选址、装修设计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金钱,还曾多方外出学习,甚至把青州诸多雕刻佛雕像的能工巧匠集合到一起,让他们成为传播佛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如今,佛雕像展览馆中65尊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仿古佛雕像慈悲肃穆,亭亭而立,每一尊佛雕像隋国磊都可以清清楚楚地从佛雕像的发髻、衣纹、项圈等造型特点讲到历史朝代、背景及佛文化潮流,这个诞生在古城的佛雕像新产业板块俨然变成了传播佛文化的阵地。

甘做佛文化的传播大使

"青州佛文化是中华文化瑰宝,每个朝代的佛教造像,都有当时显著的时代特征,展示着独有魅力,而这些仿古佛雕像则是传播青州文化的载体。”隋国磊介绍,佛文化和青州的人文历史是分不开的,通过为来到青州参观旅游的游客零距离介绍这些现实版的古城文化遗产,可以更详尽地介绍青州悠久的历史,让游客更生动地对古城寻古访今。

隋国磊,青州佛造像文化传播者

“现在每天到店参观的游客在1000人次,节假日的参观人数甚至突破5000人。”隋国磊如是说,在平时讲解过程中,他更像是一个解说员,有时候一天到晚为游客介绍佛文化,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在他接待的众多游客中,有省部级领导,也有来自外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大使,当然更多的是平头百姓,但不管来者身份地位如何,他都怀着对佛雕虔诚的心态,为游客做详尽介绍。

佛文化博大精深,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隋国磊每天除了潜心研修经典,攻读佛文化书籍以外,在平时,他还单独抽出时间拜访各地名寺古刹,请教方丈大师,参禅悟道,在不断丰富社会经历的同时,积累与提升自己思想境界。

不管是走产业兴佛的道路,还是传播青州佛文化,都是在“佛缘”的基础上追求心灵的旅行,希望这项‘国粹’后继有人,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修行去引领别人,让更多的人在佛文化中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