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祕訣已破解,最關鍵的因素居然是這個……真沒想到!

長壽秘訣已破解,最關鍵的因素居然是這個……真沒想到!

前段時間家附近開了一家公益性質的養老院,週末就約了朋友幾個去做了一天義工,說起來其實那裡面的老人生活條件都還是不錯,飲食衛生娛樂都能保障,其中有幾個老人家都已經八十多歲高齡,見到我們這些孫輩的年輕人,就給我們傳授些健康長壽的秘訣,我們本來樂呵呵聚在一起聽老人家的故事,沒想到最後兩位老人起了爭執,一位說要戒菸戒酒,使勁運動;另一位老人則說只要心情舒暢就無病無災,我們好是一通安慰才平息了兩位爺爺的爭執。

回到家想起老人家的講述,就上網查了一下切實的網絡數據,發現了這麼一篇有意思的報道,美國芝加哥老年人活動研究中心做了一個長達二十年的調查,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數據顯示在七萬人的大樣本里,壽命長短最明顯的決定因素既不是健康飲食,也不是堅持鍛鍊,而是人際關係是否和諧。

看完這篇報道我可謂是大跌眼鏡,一直以為養生就是早睡早起喝枸杞,沒事做個普拉提,卻沒想到答案竟然是這樣。後來通過大量的資料閱讀發現,早在上世紀的一次世界醫學論壇峰會上,就有來自歐洲的數名醫學家提出,真正影響人類壽命的因素,其實是存在於人的內心世界。

原來我們被所謂的科學養生迷惑了這麼多年,真正應該注意的卻大多忽視掉了。說到人際交往,就不得不老生常談當下社會壓力對年輕人的壓迫有多重,我身邊的許多朋友年紀輕輕就患上了各種老年疾病。這當然跟不運動或者久坐辦公室有一定關係,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心態問題。

記得幾年前聽聞噩耗,大學最喜歡的教授,我國某省文聯主席廖先生查出肝癌晚期,當時是十分悲痛,因為廖老是我見過最不像老年人的老年人,他比許多當下年輕人都要時尚,七十多歲高齡,不但用著最新的手機,玩著最新的app,甚至還經常獨自去酒吧喝酒,或者獨自做短途旅行。

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老先生有一定的人際交往障礙。早年時他曾經在哪個特殊的年代被當做“臭老九”的典型來批鬥,雖然最後平反,還因為文學成就被授予作家協會名譽主席等稱謂,但是當年身邊人背叛帶來的傷害,幾乎伴隨了他一生,後來的生活裡,除了親戚還有學生,廖老幾乎就沒有什麼朋友,這就導致了沒有機會去直抒胸臆,這也有可能是疾病的根源。

但是讓我們沒想到的是,廖老面對病魔的樂觀再一次讓我們敬服,他聽聞病情之後,首先在國內首屈一指的華西醫院做了手術,積極接受治療,然後在出院後主動坐飛機去了臺灣,找到當年背叛自己的那個朋友,告訴了那個老人自己並沒有恨他,結果當然是收到對方誠心的道歉,兩個七十多歲的老人真正釋懷了在那段錯誤的歲月裡發生的錯誤事情,結果直到今天,廖老還健康的生活著,這不應該叫做醫學奇蹟,其實只是一個有知識和智慧的老人,成功的完成了自我救贖,有些時候心結的解開甚至比醫學治療要有成效的多。

一個人,生活最重要的是樂觀和有目標,其實說白了,就是怎麼保障自己內心的平衡,有專家認為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要遠遠超過保健措施和保健品的總和。從科學的角度來講,一個人生活的十分煩躁不安,就會每天處在神經緊張狀態,激素水平自然而然會居高不下,長此以往,免疫系統會被自己每天繃著的弦傷到。

反之,一個人心胸寬廣,還有自己想去完成的夢想,並不斷為之努力,這樣積極向上的人生,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就會處在最舒服的運行狀態下,激素水平也就自然而然處在正常窗臺,免疫系統就沒有那麼容易遭到破壞,同時快樂和成就感等令人愉悅的心情因素會促進多巴胺的分泌,更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機體免疫力,其實所有的癌症和疾病在客觀角度上來講都是出自於免疫系統自身出現了問題,只要身體處在平衡協調的狀態下,自然就沒有那麼容易生病,健康長壽也就不再是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