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涉县人的一天

2018-08-NO.155

“落一叶而知秋。”节气时光流转,又到立秋,暑未尽但凉意蛰伏,意味着丰收季节、收藏之秋就要来临。作为涉县的“三珍”之一的花椒,也陆陆续续迎来采摘时节。花椒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营养价值和医药价值,是涉县重要的经济产物。相比摘椒的劳酸,怎么把花椒卖出去更成了曾经困扰这些大山农民的大难题。56岁的刘火元就是其中一个。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刘火元生活在花椒产地涉县井店镇刘家村,虽在8岁那年因小儿麻痹症导致他行动不便,但这不影响他日常生活劳作,相反,他头脑灵活,也见多识广,80年代时因在石家庄打工,发现当地果林种植频多,销路甚好,便想起了家乡的花椒:“如果我有个‘椒林’,又有好销路,岂不是守着家就可以赚钱了?”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绵延如带的梯田和肥厚的土壤使得王金庄盛产“大红袍”,是椒市上叫卖的佼佼者。“那时候都在解决温饱问题,别说赚钱了。当时家里只摘7斤花椒,男工挣4块钱,女工只有两块钱,而一斤花椒就可以卖到6、7块钱......”刘火元越想越觉得发展花椒事业是最现实的致富方法。于是,他回乡规模化的种植了1000多棵椒苗开始了自己的致富路。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当千棵椒苗迅速成材时,一朵朵大红袍也成为了王金庄最耀眼的“红宝石”。此时已颇具经验的刘火元干脆又做起了“收椒”的买卖,四通八达的花椒销路也由此遍布涉县周围的三省五县。二十多年丰富的收椒经验使得他“火眼金睛”,随便掺起不同年份不同品种的花椒他都能准确的挑拣出来。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当时无论交通还是通讯都不太先进,刘火元说:“从步行到二八杠自行车再到三马车,因为收购花椒,我换车都换了有十多辆了。一开始步行要扛着50斤的麻包翻山越岭走二三十里路,后来有了二八杠自行车,一次能拉个200来斤就很知足了,直到六七年后有了三马车才能拉个上千斤。”当时不仅收货难,销路更是大问题。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刘火元说交通不便可以用双脚解决,但当时最大的难题——通讯不便实在没办法,每每收来的花椒只能静等外地人来收,因为收花椒大多是在天凉的时候,收回来的花椒如果等不来收花椒的人就得放到第二年,到那时候,成色也会大大降低,每年都等卖了花椒才能心安些,现在不论收购还是销路都比从前丰富了很多。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说起这收购花椒,刘火元说干这行是最遭罪的,“有一年腊月天里我到山西平顺收货,那时候还开着三马车也不是很好开,我去的时候下的蒙蒙雪,那个山简直是山路十八弯,越爬越陡,等我走到半山上,雪已经下了有30多公分,和我一同去的两个人一个在前边扫雪,一个在后边推车,好不容易坚持到山顶,又被困在那6天才往回走,本一两个小时的路程,那天走了十几个小时……”辛辛苦苦的一趟拉回6000斤花椒也觉得值了。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干这行虽然时间上不受限制,但却是最危险最辛苦的一行,“每次我出去收花椒,媳妇儿的心也是吊着高高的,特别是遇上天气不好的时候,他担心我,但又不敢一直给我打电话,生怕我在路上开车。”刘火元靠着花椒一路走来心酸不减,他不希望孩子们重蹈覆辙走他的路,但他希望孩子们能够不忘初心。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花椒红了 涉县56岁“花椒哥”乐了|涉县人的一天 第155期

每一行都在经历着不同的艰苦和心酸,刘火元从事着和花椒有关的方方面面工作,供三个孩子上学出来还盖起了农村的二层小洋楼。漫山遍野的花椒树向阳而生,刘火元的生活就如同这花椒一般,在逆境中带着坚强,他不会忘本,更不会丢了这根深蒂固的花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