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溪大桥通两岸,渔歌晚唱再难寻

番禺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境内河涌交错,水网如织,在自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时期,番禺一直有着农业大县的地位,作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一度与南海、顺德并称为“小珠三角”。

然而,悠悠江水带来的不只有鱼米的农业丰收,也阻隔了两岸的交通。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番禺,在30年前仍是珠江上一颗与世隔绝的“明珠”。珠江水域有着21条干流和支流,将番禺南部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切割成100多个小岛。

洛溪大桥通两岸,渔歌晚唱再难寻

一江珠水,阻碍交通,番禺到广州需数小时

40年前住在番禺洛浦的龙先生,当时他就读的学校是位于广州环市路华侨新村附近的一所学校,需经常往返番禺、广州。由于当时从番禺到广州的交通水陆混搭,他从市桥的家到华侨新村的路程:先赶上班车到洛溪渡口,然后排队等渡轮(渡轮行程一般需要一个多小时),从洛溪渡口出发绕过白鹅潭抵达长堤的南方大厦,再搭乘公交车到学校,单程就要花上数小时。

南方大厦,这对于老洛浦人或者老番禺人来说,可谓是一个“地标”。

原洛溪村委书记郭志明告诉小参,当时南方大厦是番禺人最喜欢去的地方。与郭志明一起接受采访的现洛溪村委副书记郭荣辉笑着道:“ 以前南方大厦都被人们戏称为‘农民大厦’,因为我们(番禺)这边的人基本要买什么生活用品或者其他商品,都会坐船直接到南方大厦。”

想起当时的情景,新老两位书记仿佛一下回到了那个年代,抬头眺望远方回忆往昔。郭志明说:“那个年代,我们从这边坐船去南方大厦看电影,一程都要将近两个小时。每逢渡江时都十分向往江河的对岸。”

如今,千载渡头成故迹,郭志明说现在洛溪大桥附近再也没有渡口了。

说起曾经的渡口,郭志明笑称所有类型的船只他们都坐过,“大至可以装车的轮渡,小到一个船夫‘撑’的艇仔,我们都坐过。”他认为渡口的消逝,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现在的交通比起以往,可以说好太多了。 首先是架起的洛溪大桥,让我们从番禺过广州便捷了很多,然后是地铁,地铁的出现可以说真真正正把我们番禺居民出行的时间节约了许多。”他举例,以前坐船去一次广州火车站大概要1.5~2个小时,现在坐地铁去火车站不需要半小时就到了。

洛溪大桥通两岸,渔歌晚唱再难寻

诚然,洛溪大桥的出现打破了曾经的交通模式,而地铁的出现才是真真正正改善了番禺人的出行。

一桥起,千桥建,洛溪大桥带动番禺腾飞

洛溪大桥,好像一条七彩虹桥,把原本被珠江水间隔开的两块大陆连接在一起。曾经广州到番禺要经过南海平洲105国道,两地交通犹如瓜藤环绕。然而,洛溪大桥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看似无法“破局”的局面。

洛溪大桥通两岸,渔歌晚唱再难寻

洛溪大桥的出现不止带来了交通上的便利,更带来了“财气”,把番禺和广州,甚至是周边区域很好的联系起来。

小参查找资料得知,曾经不少商人想来番禺投资,但是因为交通不便,导致信息往往传达不到位,经济合同不能按时兑现,不少商贾带着商机兴致冲冲来到,却又只能败兴而回。当时诗人郭光豹曾在作品《南中国,金色的道路》中就写出了番禺人对于连接两岸的渴望。曾任番禺县委书记的梁伟苏也表示,番禺人做梦都想架设公路桥。

1988年8月28日,当洛溪大桥在番禺老乡何贤和霍英东先生的牵头捐资中,终于建成,番禺人用最高涨的热情进行了庆祝。

洛溪大桥通两岸,渔歌晚唱再难寻

一桥变千桥,番禺区纷纷起筑桥梁,至今建成桥梁300余座,彻底改变了番禺道路不变,道路不畅的局面。所谓“桥通路,路通财”,日以迅猛的城市化发展,让番禺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商机。

据《2018年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番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8.3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636.2亿元,增长5.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9.4亿元,增长7.6%; 外贸进出口总值1274.6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6亿元,按同口径增长25.2%;税收总额(不含海关代征)369.4亿元,增长32.4%;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3万元和3.3万元,增长8.8%和9%。在201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中排名第五,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排名第十。

如今,祈福新邨、星河湾、华南碧桂园、锦绣香江花园、南国奥林匹克花园等小区楼盘拔地而起,让番禺人享受到了一片片生机勃勃的乐土。

洛浦大桥,不止是一座桥梁,它更代表着一种符号,象征着番禺这30年飞速发展的开端,连接着广州市区与番禺区两岸居民的感情与羁绊。

洛溪大桥通两岸,渔歌晚唱再难寻

今天,洛溪大桥正式通车30周年。在此小参祝洛溪大桥30周岁生日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