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温州竟是这样!视频里的年轻女人被认出!

本文图片由陈耀辉提供

1936年的温州竟是这样!视频里的年轻女人被认出!

8月23日,一段由英国作家谢福芸拍摄的温州最早动态影像在朋友圈中被多次转发,引发关注。不少人反复观看,期望在影像中寻找自己的祖辈。

1936年的温州竟是这样!视频里的年轻女人被认出!

完整视频如下

8月25日,

影片1分41秒至1分46秒出现的女老师找到了!

经过学者沈迦多方确认,

这位女子名叫陈棣芬,原姓沈,

曾在艺文小学(即如今的墨池小学,下同)任教。

1936年的温州竟是这样!视频里的年轻女人被认出!

▲ 1936年纪录片里的陈棣芬

遗憾的是,老人已于2013年去世,我们只能从沈迦以及陈棣芬孙子陈耀辉的描述中,零散地拼凑出这位老人的大致生平。

1

反复确认女老师的身份

身穿白衣,齐耳短发,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在学堂前,微笑面对镜头,又时而害羞转头……上周四,谢福芸1936年到访温州拍摄的纪录片《温州,沿海下一停靠港》公开传播后,有不少人给沈迦发来信息,表示认出了这位女子。

1936年的温州竟是这样!视频里的年轻女人被认出!

▲ 学生时代的陈棣芬,摄于1933年

从事浙江基督教历史研究的陈丰盛是第一个留言的人。“陈先生说,这位女教师叫沈棣芬,后改姓陈。但我仍然持保留态度,建议再考证一下。”沈迦表示,之前剪辑片子时,自己就推测过她是陈棣芬。“我手上有一张陈棣芬1938年的照片,曾拿出比对,有些相似,但不敢肯定。”

接着,84岁的郑可麟给沈迦发来信息,表示这就是陈棣芬。据介绍,郑可麟是温州医师郑求是的长子,与陈棣芬有亲戚关系,两人相熟。“他的肯定打消了我大半疑惑,于是,我立刻联系上陈棣芬的孙子陈耀辉。”

8月25日晚上9点22分,沈迦收到陈耀辉的微信留言:“经过大姑妈全家核实,这就是我奶奶,她的母亲。”

至此,这位女老师的身份终于确认了。

2

曾在墨池小学任教

其实,沈迦是认识陈棣芬的,并亲切地称她为棣芬婆。“她是我奶奶的朋友,经常来我们家拜访,她是个有文化的人,受过新学教育,还懂英文。”

1936年的温州竟是这样!视频里的年轻女人被认出!

▲ 1959年全家福合影(第一排左二为陈棣芬)

陈棣芬,1914年出生于温州。陈棣芬的母亲叫沈文谐,在温州艺文小学执教,后任校长。在母亲的教育下,陈棣芬从小认真读书,后因表现出色,被选送去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宁波甬江女子中学学习,培养目标是做温州艺文小学校长。但读到第四年时,因肺病辍学回到温州,这也是老人一生最遗憾的事。后来,陈棣芬在艺文小学担任美术音乐老师。据沈迦推测,就是影片所拍摄的部分。

陈棣芬的英文成绩非常优秀,上学时,老师就喜欢让她回答问题,1937年,宋尚节先生来温演讲,她还担任同声翻译。宋尚节本人脾气有点大,翻译一有差错,便会发火,甚至将翻译人员哄走。庆幸的是,陈棣芬没有遭遇到这种尴尬。

1936年的温州竟是这样!视频里的年轻女人被认出!

▲三排左六是陈棣芬

2007年,沈迦为了撰写《寻找·苏慧廉》,采访了不少老人,其中便有陈棣芬。当时,老人已经94岁,脑部血管部分阻塞,有轻度偏瘫,但穿戴很整齐。“她还认得我,听说我要写这本书,便翻出不少老照片,和我聊了关于城西教堂、艺文小学的事,我能感受到她的内心是愉悦的。”

3

奶奶的荣辱不惊让他敬佩

陈耀辉是陈棣芬的孙子,80后的他对奶奶的一生很是感慨。“我是奶奶带大的,后来我结婚了,就直接把房子买到她家楼上。”

回忆起初见这段影片时的情景,陈耀辉表示,家人们都很激动,拿了照片反复看,最终确定这就是奶奶。陈耀辉告诉记者,这段影像弥足珍贵,也为他日后拍摄家族纪录片提供了素材。“感谢谢福芸留住了奶奶的青春年华。”

1936年的温州竟是这样!视频里的年轻女人被认出!

▲1983年, 陈棣芬与儿孙们合影

陈耀辉说,奶奶对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面对困难时的那份从容淡定、荣辱不惊让他敬佩。“奶奶家境优渥,又受过良好教育。1938年,和爷爷结婚,婚床是从上海运来的,还带轮子。后来因为某些原因,爷爷没了工作,经济状况急转直下。

奶奶一人负担起一家五口的生计,为了讨生活,去工厂当工人,做板刷,到凌晨也不休息。”陈耀辉表示,奶奶一直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把几个孩子养大,也时常嘱咐他要做个有责任心的人。

1936年的温州竟是这样!视频里的年轻女人被认出!

▲ 晚年的陈棣芬

2013年,陈棣芬离世,享年100岁。2015年,陈耀辉发布一组名为《奶奶:一百年的跌宕人生》的图文照片,他写道:奶奶体味过富贵繁华,也历尽了艰辛沧桑,一百年的人生可谓跌宕起伏。

如今,再次翻看这些照片,陈耀辉还是很触动,“常常能回忆起晚年的奶奶望向窗外,安静又祥和的背影,那是她的黄金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