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mo入華,即將開啓起民族企業大考核

日前,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一家名為慧摩商務諮詢(上海)有限公司5月在上海自貿區註冊,經營範圍包括商務信息諮詢、自動駕駛汽車部件及產品的設計、測試,提供相關配套服務等。該公司為WAYMO LLC 100%持股,而後者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無人駕駛公司。

Waymo入華,即將開啟起民族企業大考核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據相關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汽車產業規模將達3000萬輛,駕駛輔助/部分自動駕駛車輛的市佔有將達50%,2035年中國有望成為最大的無人駕駛市場。

Waymo在自動駕駛領域處於全球領先水平,且將在年底推出首個無人駕駛打車服務。其進入中國市場的目的不言而喻。

鯰魚效應,或將激勵國內無人駕駛產業鏈企業

眾所周知,無人駕駛技術是一個涉及傳感器、計算機、信息通訊、自動控制、導航定位、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等諸多前沿學科的綜合技術。無人駕駛涉及到複雜龐大的產業鏈,從上下游可劃分為:感知、計算平臺、算法集成、車輛控制、汽車通訊、無人駕駛汽車運營等幾個方面。

Waymo入華,毫無疑問將刺激國內自動駕駛發展進程,對於涉及到的無人駕駛產業鏈也將起到巨大的激勵作用。

挑兵點將,盤點國內無人駕駛產業鏈企業

國內關於無人駕駛的產業鏈企業多集中在傳感器、視覺技術、高精度地圖、AI芯片和無人駕駛深度學習算法領域。而本文也將著重在上述領域,對涉及到的企業進行盤點。

01

激光雷達企業——直追歐美

說到激光雷達,Velodyne、Quanergy、Waymo是毫無疑問的前三甲。某種程度上來講,上述三家企業的技術進展也可以作為整個行業的技術進展來進行參考。

國內內激光雷達起步雖然晚,但是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許多有實力和背景的企業和團隊也加入到該領域的研發中,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企業。如北科天繪、速騰聚創、鐳神智能、禾賽科技、歐鐳激光、思嵐科技、北醒光子、中科光電、北京尚可達科技、思拓力、四維遠見等

在上述的企業中,大部分已經擁有了成熟且穩定的產品,甚至有少數企業在高線束激光雷達的研發上,技術參數水平直追歐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完全國產化的3D激光雷達也將出現在國人的展臺上!

02

毫米波雷達企業——突圍靠服務

國內做毫米波雷達的企業,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原有汽車供應鏈企業新組建的產品部門,一類則是創業團隊。

主要代表企業為:德賽西威、華域汽車、蘇州豪米波、傲酷科技、深圳安智傑、森思泰克、北京行易道、深圳承泰、湖南納雷、杭州智波、同致電子、南京隼眼、依萊達、木牛、雷博泰克、深圳卓穎等

國際Tier1,掌握成熟雷達技術,還同時握住底盤、剎車、控制等關鍵環節。國產化毫米波雷達與之相比,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要依靠性價比、重服務。

03

自動駕駛視覺企業——蓄勢待發

國內供應自動駕駛所需的計算機視覺技術的企業多從ADAS起家,但是將計算機視覺作為通用技術平臺的初創企業較少將自動駕駛作為自己的應用方向。

該領域優秀企業主要有,中科慧眼、天隼圖像、格靈深瞳、Maxieye、Minieye、智眸科技、縱目科技、商湯科技

其中商湯科技、格靈深瞳是少數打造計算機視覺通用平臺並參與到自動駕駛領域的AI公司。

04

高精度地圖企業——巨頭已顯現

高精度地圖研發投入較大,技術發展路線尚未成熟,還處於商業化嘗試階段,但巨頭已顯現。過眾包形式,使用傳感器進行道路數據採集並再後臺完成繪製,是高精度地圖的主要思路。

主要代表企業有:四維圖新、高德地圖、易圖通、百度地圖、凱立德、光庭信息等

其中四維圖新被騰訊收購、高德地圖被阿里巴巴收購,可以說高精度地圖領域給創業企業留的空間很小。

05

AI芯片企業——正突破巨頭壟斷

為滿足性能高球更高的AI算法需要,PC芯片企業積極投入汽車計算平臺研發,國內初創公司以AI專用型芯片作為突破路線。擁有更高運算力、更高數據傳輸寬帶的計算平臺成為市場需求。

國內主要代表企業主要有:寒武紀、地平線機器人、西井科技、深鑑科技等。其中寒武紀成為全球首個AI芯片獨角獸,已具備相當的資本、技術資源的競爭力。

我國對於人工智能算法的剛性需求正在推動芯片與計算平臺的國產化,深度學習更高的性能功耗需求使國內廠商有機會開發專用型芯片,突破由英特爾、英偉達壟斷的芯片市場。

06

組合導航企業——順勢而起

高精度、可靠性及實時性導航對於無人駕駛汽車格外重要,單一導航難以滿足需求,組合導航的作用日益凸顯。目前較為成熟的組合導航系統是衛星和慣性的組合導航。

導航系統多起源於軍工,一直因技術高成本高,長期僅為國防和商用航空航天領域所用。隨著應用的拓展,逐漸向民營領域拓展。

目前國內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國有性質的科研院所或企業,包括中航天三十三所、航天十三所、航天電子等;另一類多為創新企業,包括美泰科技,導遠科技,戴世智能,北斗星通,星網宇達、耐威科技、西安晨曦、中星測控、廣州中海達、振芯科技等,其中部分企業具有軍工背景。

07

無人駕駛解決方案企業——目標L4

該領域的企業專注於研究L4級別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自動駕駛的深度學習算法見長,覆蓋感知、決策等關鍵環節,需要大量高質量的數據進行餵食訓練。其目標多為在特定場景對無人駕駛車進行運營。

該領域主要企業有:圖森未來、智行者科技、馭勢科技、Momenta、小馬智行、景馳科技、Roadstar.ai、AUTO X、深動科技、主線科技、智加科技、知行科技、易航智能、華礪智行、青飛科技、環宇智行、驥智智能、智行者、清智科技、智駕科技、西井科技。

與風起雲湧的單純AI創業公司不同,無人駕駛創業公司總體數量並不多,這主要是由於無人駕駛人們創業的門檻較高,創始人基本都是已經在科技圈兒混出名堂的響噹噹的一方諸侯。

毫無疑問,在無人駕駛領域,中國將成為“主戰場”,無論是想再贏谷歌一次的百度,還是上述無人駕駛產業鏈中一環或者多環的企業,其實都在努力把無人駕駛這塊蛋糕做大,然後進行瓜分,在競爭中合作,也在合作中競爭。

我們有理由相信,伴隨著中國科研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中國市場的紅利和政策的支持,未來無人駕駛領域一定會有中國的巨頭出現,說不定就在上述企業中。

CAIC大獎賽將積極聯合產業鏈企業聯合研發若干賽車平臺,打通產業鏈,將最新產品與技術,呈現給市場和觀眾,這種市場融合創新的模式擁有巨大魔力,定將在汽車產業再次得到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