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林堂再次卖身抵债,百年老字号们为何都难逃消失的命运?

前几日,云南历史最久的药店品牌,拥有上百年历史的“福林堂”因债务问题,而最终走向68件系列商标被法院强制拍卖的命运。

同是中华老字号,同样来自云南,“福林堂”与“云南白药”同根不同命的现实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福林堂再次卖身抵债,百年老字号们为何都难逃消失的命运?

福林堂取自“福泽杏林”一语,创始于清朝咸丰年间的福林堂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药店。几代行医卖药的李氏家从湖北来到云南,将只有一间铺面的“簸箕堂”药店逐渐经营壮大,到后来的盖建心楼房,发展连锁药店,福林堂在经历了动荡的年代和艰苦的困难后渐渐发展为云南地区杰出中药文化传承的代表。

福林堂再次卖身抵债,百年老字号们为何都难逃消失的命运?

现在“福林堂”系列68件注册商标使用权却被挂在阿里拍卖上进行司法拍卖公示,而该系列商标的评估价则高达3800余万元,这不仅是云南首例老字号商标使用权拍卖案,恐怕也刷新了人们对于老字号品牌商标价值的认知。正如李氏的后人所说的那样:福林堂这个牌子如果想卖上个世纪就可以卖了,然而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将它留在云南,这不仅是李氏家族的品牌,更是云南的品牌。然而这家昆明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字号何以沦落到变卖商标的命运呢?这恐怕还要从昆明福林堂药业有限公司卷入的债务问题说起。

福林堂再次卖身抵债,百年老字号们为何都难逃消失的命运?

千禧年之际,云南医药集团和香港世界中国实业项目有限公司将福林堂重新组建了起来,想要将这个品牌重新发扬光大。从2007年开始,福林堂进入快速扩张期,短短一年事件门店数量就从100家增加到150家,而彼时的福林堂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扩张模式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随着一心堂和健之佳等品牌的迅速崛起,福林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拼规模”、“抢占商业区”的企业策略把这家老字号企业拖入了亏损的泥潭中。由于短时间内开设的门店多数都在“入住率低”、“商圈不成熟”的社区地带,新店纷纷陷入亏损甚至经营困难的境况。

福林堂再次卖身抵债,百年老字号们为何都难逃消失的命运?

商业决策的失误拖垮了福林堂,2016年福林堂正式易主,控股权变更为房产中介公司新亚地产。次年贵州福林堂被二次降价拍卖后福林堂的债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此后福林堂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融资方。债权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强烈要求拍卖商标的,而商标一旦拍卖出去,福林堂将无法再使用相关商标,其产品也就失去了最核心的竞争力。

福林堂再次卖身抵债,百年老字号们为何都难逃消失的命运?

云南拥有26家老字号企业,每一个老字号品牌的背后都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印记。然而大多数老字号企业却都逃不开经营困难的命运,“企业机制落后”、“产品缺乏创新”、“国有企业改制带来的员工问题”、“业务拓展难”、“竞争力下降”等等都是限制老字号品牌发展的障碍。不仅是福林堂,就连云南白药也不得不靠着“卖身”新华都才得以实现“转型”。中国的百年老字号品牌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而要改变这种局面,恐怕也只有靠企业去适应时代而做出改变和努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