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小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妄想,中國德械師的血肉長城!

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準所改編和組建國民革命軍,故對其統稱為德械師。當時能達到德式標準的有:國民革命軍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國軍教導總隊,以及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稅警總團。這些部隊堪稱當時國軍主力,戰鬥力極強。

打破小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妄想,中國德械師的血肉長城!

作為當時的德械師,裝備情況也是相當給力

在輕武器方面,德械裝備有步槍和手槍。德械師主要單兵武器是國造7.92毫米中正式或德制1924年式標準型毛瑟系列步槍,也就是K98k的前身。

輕機槍:德械師裝備的輕機槍多是國造仿製捷克ZB26,也有少量的比利時和法國的輕機槍。輕機槍裝備數量基本能達到每班一挺的標準。

二戰中著名的德式M1935鋼盔,在1937年以前不過生產了50萬頂,由於大部分都被中國訂購,德軍自己都來不及裝備。這些德式鋼盔抗戰前幾乎普及到大部分中央軍。

在重武器方面,有重機槍和火炮。重機槍多采用仿製馬克沁二四式水冷式重機槍,重機槍的裝備數量是每個步兵營建制裡設有一個重機槍連,共3個排6挺。這一配置標準只相當於德國陸軍標準步兵營的一半。

火炮,這是現代化軍隊所必不可缺的武器裝備,可惜中國由於技術和財力所限,德式部隊中,除了教導總隊擁有自己獨立的直屬重炮部隊,其他各德械師都沒有師屬重炮部隊,連裝備最好的第36、第87、第88師,也只有1個師屬炮兵營而已,外加各1個戰防炮連和高射炮連。

打破小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妄想,中國德械師的血肉長城!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德械師根據所處的不同位置分別開赴不同的戰場。最先與日軍交手的德械師,是奉命參加淞滬會戰的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獨立第20旅(原第2師補充旅改稱,會戰期間又擴編為第61師)。按照原先的設想,裝備德械的調整師應該完全能夠承擔起對抗日軍的任務,然而在缺斤少兩的“調整”以及戰術思想依然落後的情況下,調整師並不佔據任何優勢。調整師不僅無法完成殲滅日軍駐上海海軍陸戰隊的任務,更加暴露出種種戰術弱點,比如不懂坦步協同作戰,任由戰車部隊落單被日軍步兵逐一消滅,又如進攻作戰時不知選擇重點,導致處處都在進攻,處處都無法取得進展。

僅1937年10月5日至9日,5天的時間,全部德械師就損失過半。但作為淞滬會戰中堅力量,硬是憑著血肉之軀挫敗了小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妄想。

打破小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妄想,中國德械師的血肉長城!

中國和日本的軍隊源源不斷開赴上海。在調整師方面,陸續投入到上海戰場的已完成調整的部隊計有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1師、第14師、第57師、第67師和教導總隊,中斷調整的部隊計有第1師、第13師、第16師、第51師、第56師、第58師、第78師和第98師。這些部隊在同佔據優勢火力的日軍鏖戰了三個多月,最終都以損失慘重的代價不得不陸續撤出戰場,它們的德式裝備,尤其是重裝備也大都喪失。南京保衛一役,更是斷送了大量調整師,如第36師、第51師、第58師、第87師、第88師和教導總隊。

打破小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妄想,中國德械師的血肉長城!

在華北戰場上,第4師和第89師在南口;第2師和第25師在保定;第10師、第83師和第85師在忻口、第27師在娘子關先後與日軍交鋒,同樣遭到重創。抗戰才開始四個多月,28個調整師因損失過大,又無裝備可作補充而不得不宣告結束。剩下的第80師因位於福建戰場傷亡不大,第5師因駐防重慶而倖免於難,但到1938年時,也因中德軍事合作的中斷、德國軍事顧問團的解散而在歷次作戰的消耗中改用起了國械。

雖然抗戰中後期再無德械師,但是德械師的血肉長城也為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致敬這些英雄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