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頒發給功臣可免死的鐵券,目前僅存四塊,第一塊可以免死12次

劉邦建立漢朝後,為鞏固統治籠絡功臣,於是頒給元勳“丹書鐵券”作為褒獎:“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帛禮儀;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契”,即皇帝與功臣、重臣之間信守的憑證。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北魏孝文帝頒發給皇室宗室、親近大臣的鐵券是作為護身防家之用。南朝的宋、齊、梁、陳四代,頒發鐵券已較為普遍。

隋唐以後,頒發鐵券已成常制,凡開國元勳、中興功臣以及少數民族首領皆賜予鐵券,也給寵宦、宦官頒發鐵券。到宋、元、明時期,鐵券頒賜逐漸趨於完備。

皇帝頒發給功臣可免死的鐵券,目前僅存四塊,第一塊可以免死12次

錢鏐鐵券

流傳迄今的鐵券極為稀少珍貴,目前存世僅四件。其中,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唐代錢鏐鐵券是最早的鐵券實物。另有三件明代鐵券分別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和青海省檔案局,均已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鐵券是外形類似弧狀瓦片的鐵製品,鐵券上的信詞最初時用丹砂填字,合稱“丹書鐵契”,即以鐵為契,以丹書之,以金為匱,以石為室。梁時用銀字填字,即“銀券”;隋時用金填字,亦稱“金券”、“金書”,所以後世稱鐵券為“金書鐵券”,又因“鐵券”可以世代相傳,又稱鐵券為“世券”。

錢鏐鐵券或稱錢王鐵券是中國現存四個丹書鐵券實物中,年代最早的一個,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為一級文物。

因平定董昌有功,唐昭宗於乾寧四年(897年)八月賜錢鏐丹書鐵券。其後一千年,均由錢鏐後人收藏,有“七登天子之庭,一藏深山,三沉深水”之說。錢繆後人——清代錢泳在其著《履園叢話·叢話二·閱古》中,對鐵丹形制、歷史有詳細描述。形如瓦,高今裁尺九寸,闊一尺四寸六分,厚一分五釐,重一百三十二兩,熔鐵而成,鏤金其上。文二十四行,行十四字,共計三百四十二字。清朝道光時剝蝕者已十之三四。

皇帝頒發給功臣可免死的鐵券,目前僅存四塊,第一塊可以免死12次

錢鏐鐵券

來源於《全唐文·卷九十二》○賜錢鏐錢券文:

維乾寧四年,歲次丁巳,八月甲辰朔四日丁未,皇帝若曰:諮爾鎮海鎮東等軍節度浙江東西等道觀察處置營田招討等使兼兩浙鹽鐵製置發運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中書令使持節潤越等州諸軍事兼潤越等州刺史上柱國彭城郡王食邑五千戶食實封一百戶錢鏐,朕聞銘鄧騭之勳,言垂漢典;載孔悝之德,事美魯經。則知褒德策勳,古今一致。頃者董昌僣偽,為昏鏡水,狂謀惡貫,渫染齊人。而爾披攘兇渠,蕩定江表,忠以衛社稷,惠以福生靈。其機也氛祲清,其化也疲羸泰。拯於粵於塗炭之上,師無私焉;保餘杭成金湯之固,政有經矣。志獎王室,績冠侯藩,溢於旗常,流在丹素。雖鍾繇刊五熟之釜,竇憲勒燕然之山,未足顯功,抑有異數。是用錫其金版,申以誓辭,長河有似帶之期,泰華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將延祚子孫,使卿長襲寵榮,克保富貴。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承我信誓,往惟欽哉!宜付史館,頒示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