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爲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最近,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攤上事兒了。7 月底,“新京報書評週刊”發佈了一篇名為《為什麼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讀曹文軒?》的文章。看文章評論彷彿親歷了一場辯論會。作者常立把槍口對準曹文軒最出名的代表作《草房子》(1997),指出書中的性別觀和兒童觀過時,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兒童閱讀。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草房子》的主線是小學生桑桑的成長。桑桑本來是個用蚊帳打漁,30 多度的天氣裡穿棉衣棉褲、戴大棉帽到處跑的“混世小魔王”。六年小學生活和一場大病讓桑桑長成了個大男孩。用配角命名的章節都是桑桑親眼目睹或者直接參與的故事。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電影《草房子》

乍一看,《草房子》就是一個套路十足的兒童故事,結尾再來場大病甚至還有點韓劇的味道。但是,一旦把悲情揉進一個小孩子的故事,那就沒這麼簡單了。

書裡那些發生在蘇北小鎮的故事都有些悲情,都與大大小小的苦難有關。有的苦難是天災,有的則是人禍;哪裡有苦難哪裡就有抗爭。桑桑的男同學陸鶴與光頭帶來的恥辱抗爭、桑桑的小情人紙月與私生女身份抗爭、桑桑的同學富二代杜小康與家庭衰落的抗爭、釘子戶秦大奶奶與土地的抗爭、小鎮美人與愛情的抗爭……桑桑與校長父親的抗爭。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跟兒童講苦難是曹文軒的特色。在他眼裡,苦難閱讀“是一種對生命的體驗和認識,生活本來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這是成長必須經歷的陣痛”。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兒童需要閱讀這種“成長的陣痛”。其實早在 2006 年曹文軒就已經引發過一波討論了。

那年,兒童文學界的諾貝爾“安徒生獎”把文學類的獎頒給了曹文軒。世界兒童文學領域的頂峰,每兩年開一次,每個人一生只能獲獎一次。這麼大的榮譽有人舉大拇指服氣,有人一百個不樂意。國內掀起了一場“曹文軒過不過時”“苦難閱讀該不該提倡”的討論。

曹文軒的作品書寫關於悲傷和苦痛的童年生活。他的作品也非常美麗,樹立了孩子們面對艱難生活的挑戰的榜樣,能夠贏得廣泛的兒童讀者的喜愛。他用詩意如水的筆觸描寫原生生活中一些生活中真實而哀傷的瞬間。(安徒生獎評委會主席)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而這回,除了質疑曹文軒“苦難閱讀”的聲音之外,還多了一個更有趣的現象:大家發現曹文軒作品中的“性別意識”好像也有哪裡不太對。

有讀者覺得,在《草房子》裡,已婚婦女沒有自己的名字,每個女性角色都是林妹妹那樣柔柔弱弱的,不分年齡女性角色的結局都不太好,這樣會教壞小孩子。有讀者覺得,這種看法太上綱上線了,小孩不會因為看了這本書而認為女孩子就應該弱弱的。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一本童書擺在成人面前,相當於增加了 18 年以上的生活濾鏡。這樣一來,成人的讀後感和兒童的讀後感自然不同。到底什麼才是好的兒童文學?什麼才是最符合兒童心理的文學?怎麼教育兒童才是對他們最好的?

這類問題有點“豆腐腦喝鹹口還是甜口”的味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和見解,一提到就會引起大 battle 。

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名人之間的兒童觀大 battle。是時候輪到我們站隊了!

“兒童本位”:就算親情沒了,魯迅和周作人在兒童觀上也要站在一起。情歸情,理歸理,周氏兄弟就是比普通人強。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周氏兄弟可以說是“兒童被發現”歷程中的雙雄。五四運動時期,魯迅在《狂人日記》裡大呼“救救孩子”。雖然不能說這一聲把兒童從封建社會中解救出來,但是這一聲吼把一部分文化人兒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兒童身上。周作人也是最早注意孩子的文化人之一,他最先提出“兒童文學”這個概念,“吾國出版界,兒童讀物,以文學名,始於周作人氏”。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兄弟倆都受到進化論的感召,認為人們應該重視兒童,理解兒童,解放兒童。在日本留學期間,他們皈依到“兒童本位論”門下。兒童本位論是什麼?在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看來“這是一種變革,這是像哥白尼把天文學的中心從地球轉到太陽一樣的那種革命。這裡,兒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圍繞他們而組織起來。”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魯迅在 1919 年寫了篇《隨感錄》,一如往常,不留情面地說“

小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他還寫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話:父生子不過是自然規律,而非父對子的恩。

之後,大先生又寫了一篇奶爸育兒寶典——《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對傳統的兒童觀提出質疑,“過去對於孩子,中國人的誤解,是以縮小的成人”。魯迅仔細區分孩子與人的區別,把父親分為”人之父“和“孩子之父”,只有成為“人之父”才能養出精神獨立的孩子。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弟弟周作人把一腔熱血化為行動,開始為兒童文學奔走。1920 年,周作人在孔德學校做演講,題目為“兒童的文學”。對著聽眾,他成熟正確的兒童觀提出了三個必不可少的元素:

第一,要把兒童當人看;第二,要把兒童當兒童看;第三,要尊重兒童的獨立人格。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這份現代兒童文學宣言書說出了兒童文學的真面目:順應並滿足兒童之本能的興趣與趣味。

除了兒童文學,周作人還特別強調玩具的作用:

玩具本來是兒童本位的,是兒童在自然這學校裡所用的教課書與用具……據個人的回憶,我在兒時不曾玩弄過什麼好的玩具,至少也沒有中意的東西,留下較深的印象。北京要算是比較的最能做玩具的地方,但真是固有且略好的東西也極少見。

不知道現在北京城的玩具能不能讓周兄滿意。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雖然兄弟倆都不會對孩子狂飆:“你才多大,懂什麼”,但是在兒童本位論下,兩人的兒童觀還是有細微的不同。

在第一步“對兒童的理解”上,周氏兄弟就出現了分歧。周作人認為兒童身上有很多野蠻思想,喜歡爭鬥,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經常說瞎話。而魯迅覺得,孩子眼裡容不下沙子,他們不喜歡那種有說謊內容的東西。看來,魯迅是絕對不會給自己的孩子講《狼來了》的故事。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其次,在周作人那裡,兒童成長順其自然比較重要。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興趣和愛好,他把兒童分為 4 個階段:

0~3 歲為嬰兒期,此間以保養和遊戲為重要;4~8 歲為幼兒期,兒歌、童話、玩具和遊戲主要部分;9~14歲為少年期;15~25 歲為青年期,道德和學業都應該在這個階段成就。

而在魯迅看來,“兒童本位”是前提,培養有新眼睛、新耳朵的新人是目的。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兒童崇拜”:兒童永遠是“漫畫之父”豐子愷的主角,有五個孩子的他一定很開心吧。

在豐子愷面前,周氏兄弟對兒童的情感簡直太淡了。在豐子愷眼裡,兒童時代是人一生中唯一的黃金時代。在那個時代裡,兒童完全沒有成人的忍耐、犧牲、控制、嫉妒等“人類之愛的辛味”。兒童成大後,黃金時代就再也不存在了。

豐子愷還把對兒童的崇拜刻在菸斗上,走到哪兒都忘不了這一茬:

吾愛童子身,蓮花不染塵。罵罵唯解笑 , 打亦不生嗔。對境心常定 , 逢人語自新。可慨年既長 , 物慾蔽天真。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快樂至上”:童話大師張天翼和他的徒弟鄭淵潔隨熊孩子鬧,只要他們開心就好。

葉聖陶之後,最厲害的童話大師可能就是張天翼了。

九一八事變後,大人的日子苦,小孩的日子更苦。再加上,當時的兒童讀物除了王子公主,就是很久很久以前。這兩點刺激了張天翼,他要寫出“孩子們愛看,看得進,能夠領會”的童話。張天翼就是想讓孩子快樂。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張天翼筆下的絕對大主角禿禿大王身高僅三尺,紅眼睛,滿臉綠毛,禿頭放光可當燈,牙齒能隨著喜怒自由伸縮。各種配角光看名字就覺得特別有趣:四四格、叭哈、個隆冬、保不穿泡、二七十四。禿禿大王還有一個謀士叫“—— ”。想要呼喚他,不用發出任何聲音,只要嘴巴緊閉幾秒就可以了。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在《禿禿大王》裡,小明和冬哥的爸媽被禿禿抓走後,兩個小孩跑去求神仙,卻被假神仙給騙了。他們又跑到廟裡,求觀音娘娘,“但是娘娘沒有聽見,因為娘娘的耳朵是木頭做的。娘娘也不說話,因為娘娘的嘴是泥土做的。”拜完菩薩後,廟裡的和尚拿了一張求菩薩辦事的價目表給兩兄弟看。

童話既是寫給兒童看的,也是寫給成人看的。小孩子在張天翼的童話裡看個開心,大人在張天翼的童話裡看個教訓。像求菩薩這樣帶些諷刺意味的情節在張天翼的童話裡有很多。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在《金鴨帝國》裡,有一個知識淵博的瓶博士,他的論文題目是“論各種新舊記賬法之優劣,及其與神秘的宇宙和生命的創造原理之關係”。後來,瓶博士辦了一家搞學術研究的機構,那招牌也很長,叫做“怎樣才能夠替老闆大人賺更多的錢的研究會”。

而駕照就是最高文憑的鄭淵潔最喜歡張天翼的作品,學張天翼寫童話,學著學著,成了童話大王。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徒弟鄭淵潔的《舒克貝塔歷險記》《魔方大廈》“皮皮魯和魯西西”系列完美地繼承了張天翼老師的風格。皮皮魯可能是童話故事裡的最強背鍋俠,每天都有無數的黑鍋要背,但是他一直在做好事;他在收音機裡發現了一個神奇的頻率,只要轉換到那個頻率,就可以預知未來;他偶然發現打電話時,在前面多按兩個 0 ,就能打到別人心裡……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雖然鄭淵潔的故事裡也有諷刺,但他寫童話的第一宗旨是宣洩情緒,而不是教育。在他的作品裡,差生不需要被改造,只需要在世間玩個盡興。而由於時代的限制,師傅張天翼不能也不可能拋棄文學育人的功能。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在曹文軒那裡,兒童需要經歷苦難,需要感受苦情;周氏兄弟則告訴我們要平等地去對待兒童;漫畫大師豐子愷直呼“兒童,萬歲!”;童話作家張鄭師徒希望孩子們永遠快樂。其實不管你站哪一個,各路大師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出發點並沒有錯。

到底什麼是孩子應該讀的故事書,作為成年人我們真的懂嗎?

孩子的心思你別瞎猜,他們的世界遠比你想象的複雜,也比你想象的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