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火柴工业历史回顾

晋商渠本翘乔雨亭与双福火柴公司

渠氏控股的“双福火柴公司”,就是后日平遥火柴厂的前身。

渠本翘(1862~1919),原名本桥,字楚南,祁县城内人。父渠源浈,人称“旺财东”,生有三子。本翘居长,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随母寄居于乔家堡外祖父乔朗山家。乔朗山是当时的名儒(咸丰己未科举人),曾任过知县,家中设有私塾,本桥在外祖父家受到良师指导,又与舅父乔佑谦、乔尚谦、学友刘奋熙等日夜砥砺,相互切磋,学业大进不到20岁就博得“神童”美誉,精通经史。光绪十一年(1885年)考中头名秀才。当时山西学政赏识。接见时,将其原名“本桥”改为本翘,并字以楚南,一时传为佳话。光绪十四年(1888年),26岁时中了解元,全省乡试第一名。光绪十八年(1892年)全国会试,中进士,敕任内阁中书,时年31岁,实现了科举时代“琼林赐宴”、“春风得志”的愿望。光绪二十六年(190O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挟光绪帝逃往西安,本翘为了御侮救亡,投身国难。1903年始以外部司员派往日本横滨领事。

光绪二十八年(1902) 渠本翘与乔殿森等人合资,以白银五千两接办了濒临倒闭的官办的“晋昇火柴公司”,改名为“双福火柴公司”(地址太原市三桥街)后陆续投资一万三千元,开创了民族资本创办工业的先河。双福火柴公司引进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生意日渐红火。“双福”“飞艇”火柴远销晋秦之地。

光绪31年(1905年),在废科举、兴学堂时,与乡绅商定,并捐资两万余两白银,把原“昭余书院”创办为祁县中学堂,并附设蒙养学堂。将所集款项,存放于殷实商号,以求生息,供学校逐年开支。为了培养人才,于祁县中学开办之初,亲自制定规章制度,且不惜重金延请优秀师资,为学生设立奖学金,培育后进。光绪33年祁县人孟步云在太原创办私立光华女校时,渠本翘也曾捐资赞助。1909年,清政府以虚衔对本翘进行笼组,先任“三品京堂候补”。后又授其“典礼院直学上”之衔。10月,山西大学堂" 解容辂监督辞职,学部委渠本翘为监督。"

辛亥武昌起义,山西响应,清政府欲借其声望挽回清政权在山西的失败,又任命其为山西宣慰使,渠辞而未就。南北议和成功,清帝退位后,他一直隐居天津,不再出世。袁世凯“洪宪”称帝时,也曾极力网致许以高官厚爵,本翘一直坚辞不受。此后,致力于收藏和著述,一面广购珍版古籍与名家字画,一面征集文献,整理刊行。曾请林琴南作《麓台招隐图》,1915年印行了刘奋熙著《爱薇堂遗集》。1916年又应常赞春之请,与他人合资石印出版戴廷轼之《半可集备存》;还拟刊刻李扬清《梦华轩诗稿》并拟仿《墨林今话》的体例集印所藏字画,加以点评。还曾计划编纂祁县地方新志(未果)。1919年,在赴友人酒宴中突然与世长辞。他本人的著述未见刊印,手稿已部散失,但可从戴氏的《半可集》与刘奋熙的《爱微堂遗著》中见到若干篇幅。

渠本翘乃三晋源、百川通等票号的资本家,家资数百万,1906年,英国人侵夺山西矿产,晋人掀起赎矿运动,成立了“山西保晋矿务公司”本翘首任总经理,夺回了开矿权。但英国人又讹诈山西赔款二百七十五万两白银,在地方财政相当吃紧的情况下,渠本翘运用他的权力和影响,“各票庄均认先行挪借,以免失信外人,而保晋省名誉,”按期交付了赎款。后人感慨:“若当日票商不为助力,吾恐今日矿区犹在福公司之手,而英商势力早已横行于我山西之境内矣!”

纵观渠本翘的一生,他是个集官、商、绅于一体的特殊人物,是一位积极的爱国者和精力充沛的社会活动家。首先,他是读书入仕之人,考取了进士,清政府任命他为中国驻日本横滨副领事,曾经当过山西大学堂的学监即校长,曾经担任过山西商会的会长,因此他的眼界、思维远远超过了老一代的晋商。渠本翘经商和祖先做生意有很大不同,不管是票号、当铺、茶庄,他们一直经营传统商业,而渠本翘由于兴办民族火柴工业,借助西方的工业文明给晋商的事业中注入了新的血液,渠本翘经商之时掺杂了政治动机,有实业救国慨然大气在其中。近代国学大师林琴南,在《祁县渠公墓表》中盛赞他:“少有检格,于文史多有所涉。既遭国变,无聊不平,一寓之于酒,想其酒酣耳热,西望崇陵,血泪填满胸臆矣。”

乔殿森(1857—1933),字宝书,亦字雨亭。祁县南社村人。清末贡生,选用知县。钦加同治衔。祖先以贩马起家。富而后学,遂以诗书历世。少聪慧博识,及长更重修养,富有民族气节。光绪二十八年(1902),与同乡渠本翘共同投资,接办了太原火柴局,更名双福火柴公司,是山西近代工业的最早创办者。公司业务实由乔殿森主持,凡采料,装机,无不亲自指挥。光绪三十年(1904)又抽其商号天会元、天合德等部分资本,在城北关创办了益晋织染有限公司,为祁县近代工业之始。乔殿森毕生致力于发展实业,力求利国利民。双福火柴公司在他管理之下有近三十年。从光绪时期的没有动力盒排杆机,工人百余人,日产火柴四.五小箱,到民国之后机器的应用,日产提高到一百小箱。第一次世界大战,外国火柴不能进口,双福火柴到了黄金时代。民国十六年雨亭聘请曹焕文先生来厂自己制作氯酸钾,节约成本,日产量达到一百二十箱了。二十多年,两家分红二十多万元。

民国十九年,中原大战,双福公司的乔雨亭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步履艰难,先是晋钞毛荒,钱庄、绸缎庄受惨重损失。渠本翘与他是亲家关系,便还了他欠的债务。乔雨亭先生在七十六岁的高龄之时,回到了祁县的老家,之后股份全部转入股渠本翘的三个儿子渠晋鉎、渠晋鹤、渠晋綮名下,渠家十年一直未曾参与经营,加之官匪横征暴敛,举家前往天津,在《大公报》推盘,进行拍卖。阎锡山委派曹焕文商谈,双福火柴公司机器,原料,及交城关帝山的林场机器,太原城内地皮二十多亩,四百多间房屋,总价二十多万元。但渠家索价七万元,还价到四万五千元成交,双福火柴至此结束。1933年,乔得知双福火柴公司售出后,不语不食,七日而亡。

值得一提的是,双福公司经营时间约三十年,不仅逐年扩大了工厂,而且影响了晋商对工业的兴趣,使其他的商人在全省创办了更多的火柴厂。

山西荣昌火柴史

在晋商渠本翘和乔雨亭创办双福火柴公司之后,双福”“飞艇”牌火柴远销晋秦之地。双福公司经营时间约三十年,不仅逐年扩大了工厂,而且影响了晋商对工业的兴趣,使其他的商人在全省创办了更多的火柴厂。

民国四年八月晋南民族工业的先驱“荣昌火柴公司”在新绛县创建了。厂址位于新绛县城北五里的窑头坡上。火柴公司的成立与三个民族资本家的努力密不可分,闻喜人段捷三(或名段连岑1879—1949年)从小家庭贫寒,上完几年私塾便外出谋生,因为聪明机灵,善解人意,24岁当上河南开封“豫泉官钱局”总经理,32岁时因辛亥革命爆发,官钱局改组被革职,决心兴办实业,在回到山西联络了张三铨之后着手创办“荣昌火柴公司”,张三铨(或名张贵贡1870—1918),字掌卿,新绛县南社乡吉庄人。其父任介休县训导。三铨少年时聪颖好学,15岁时以童子试于州。24岁中举于乡。29岁中进士。历任河南鄢陵、郏县知县,民国初年任河南夏邑县知事。三铨任知县时,秉公理事,注重教育,政绩卓著,因而受到群众爱戴,鄢陵人民还为他立了张公生祀祠。

张三铨抱实业救国之志愿,与段捷三开始购置火柴厂设备原料,其设备和火柴原料从日本购进,配药技师也是聘请日本的,工人三百多名。梗子.盒片在翼城山区设厂。日产“卧牛牌”(新绛县城是卧牛式样不是方城十字,而是因地制宜”,街、楼、塔、园,据高就低随地势制胜。三关五坊,两门62巷皆依其自然。历史上新绛手工业发达,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火炎驹”(厂内有一马每日可往返于永济县,后马死纪念所做商标)火柴100多箱,投产不久即获巨利。

民国二十年,财政部为抵补取消厘金,对火柴开征统税,加之“阎锡山.蒋介石中原大战”“晋钞贬值”火柴税金增高十三倍之多导致“荣昌火柴公司”连年亏损,濒临倒闭。段捷三找到运城“河东兴业钱局”的经理赵子敬,请求援助。赵子敬,字作肃(1880年~1956年),闻喜县下官张村人。他十几岁时就在钱铺里当店员,特别注重积累实践经验。宣统三年,闻喜王必有和他在闻喜又开了一家叫“金源合”的钱庄,数年后,子敬利用积累的资金,先后开办了粮店、旅店、盐店、花店等。同时,在上海、西安、天津、广州建立分店,办理金融汇兑业务。在十余年间里,赵子敬通过把金融和商贸合二为一,使其资产成倍上涨,而且其所经营的钱庄金融汇兑业务面之广、业务网点之多,晋南无一家钱庄能比。1929年(民国十八年), “河东兴业钱局”,资本为30万元,钱局规模当时在全省是首屈一指的,股东诚邀子敬出任经理。赵子敬得知“荣昌火柴公司”的困境后,经过考察,认为火柴市场前景广阔,段捷三不过是受一时之困,若输入资金,必定会东山再起,毅然决定借贷5万元。果然,段捷三有了资金之后,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迅速恢复元气,如期归还了兴业钱局的本息。

1934年(民国23年) 陕西省政当局规定该省五年不征收火柴税,段捷三将在新绛县城内集资创办的荣昌火柴公司的部分机器迁至陕西省华县,更名为秦昌火柴有限公司(简称秦昌火柴厂)。抗战爆发后,晋南失守,华县接近日本战区,秦昌火柴厂奉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之令,于1939年5月(民国28年)迁宝鸡县龙泉巷(今宝鸡军分区驻地)复工生产。由于搬迁、企业运转的资金更为短缺,应段捷三的再三恳求,赵子敬从保护民族工业的善良愿望出发,慨然应允借助“兴业钱局”的公款三千余元。抗战时期“兴业钱局”也是困难重重。幸好“秦昌火柴公司“因宝鸡仅此一家火柴厂,独家经营,其产品供不应求,生产业务日趋旺盛,陆续还清了欠债。在以后的时间里由于日军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停供,海外材料来源中断,无法维持生产,遂宣告停工了,至抗战结束一直未曾恢复经营。

平遥民国火柴工业故事

阎锡山在山西执政初期,主张“山西的实业,不能不办,也不能专靠官办,必须人民负责自动办理”(《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30年中原大战之前,形成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山西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民国四年后, 火柴厂接踵出现,火柴畅销,盈利颇多,开创了火柴工业的黄金时代。晋中商人中投资兴办近代工业者也多起来,

咸丰六年,晋商创办平遥协同庆票号开张了,后聘请赵德溥任总经理,赵德溥字厚田,平遥城内城隍庙街赵家巷人,赵鸿猷.赵鸿谟的父亲,光绪三年,山西发生旱情,四川分号积极筹集汇兑回白银50多万两赈灾,这件事,票号名声大振,济身于全国十大票号。1900年,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慈禧、光绪西逃西安途中路过平遥,曾在赵德溥家住了一晚,在其子赵鸿猷院落设立了行宫。

民国五年,1916年12月平遥赵鸿谟,字宪文,一字显卿,世居平遥城内,十七补博士弟□员,后任陇右郡守,加二品衔,以道员用。赵鸿谟兄赵鸿猷,字允卿清末举人,原本是实业家,赵鸿猷与兄弟赵鸿谟还开办了金井电灯公司。赵鸿谟定、订章集股,联合银号商人王恒昌、安保善、张光裕.任廷翰.等人集资9万元,聘宋梦槐先生任经理,宋梦槐(1853-1938),字位三,咸丰三年(1853)7岁入本村秀才宋学谦办的私塾读书。17岁考取秀才,兼学习医术。光绪十九年(1893)应试中举,任职广东省,以通判署番禺县事,后入京为吏部司官,因给荣禄及妻室治病有方,得荣禄器重,力荐于慈禧太后。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时,任职于武卫军,获武卫军军饷和同僚的私财,计八万两白银。后在平遥城买七间七檩包厦厅等三处大宅院,且在北京、太原、平遥买铺面,开设颜料庄、银号、转运站等。抗日战争期间,宋梦槐先生委派保镖尹坦将造火柴截梗机献至延安,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火柴厂的主要设备。创办金井火柴公司,(平遥城内有古十二景之一市楼金井,传说井内有金色宝马一匹,将井中映得金光灿灿)地址选在平遥城外的三畛。创办初期纪念历经挫折,追加垫资至十数万之巨,逐渐规模扩大,员工达260余人,日产“金井牌安全火柴”后生产“金马驹牌火柴”70多箱。至今金井火柴公司的建筑依然保存在平遥火柴厂,大门有对联一幅“原田十亩勤发力,花影一薕好读书”

1925年以后,天津火柴成本降低,进入山西境内的厘金、入口税等免去,又利用平绥、正太铁路运输,运费少,火柴大量流入山西,山西火柴竞争日趋激烈,甚至低价销售。1932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了火柴统税法,税金增高了十三倍,山西火柴积压滞销,金井公司被迫倒闭。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后,原西北火柴厂改名为太原火柴公司。1949年11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人民政府工业厅,工业厅设立了轻工业科,下设太原火柴公司,职工252人,产量337万件,产值41万元,利税9万元,生产硫化磷火柴,商标为“潜艇”“飞机”两种。1950年初,山西火柴公司成立。1950年6月,山西火柴公司撤销。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危险性工厂限期迁出市区以外的决定”,太原火柴厂厂址位于三桥街,地势低洼潮湿,房屋多为清代建筑,不宜扩大生产。因此,1950年9月,火柴公司派人去平遥、汾阳两地考察,最终选定在平遥城外三畛(原金井火柴厂)成立了地方国营平遥火柴厂。

1951年6月,太原火柴厂正式迁来该县金井火柴公司旧址建立了平遥火柴厂。同年,高平县火柴厂,方山县火柴厂和关帝山火柴厂也陆续迁至该县,合并为山西平遥县火柴厂。

1924年春季,金井火柴公司协理安福堂邀请平遥富商冀全义.及武斋.石建堂来汾阳找到武晰--汾阳小南关人,清朝举人,任过山东黄县.文登的知县,卸任后在汾阳天和德布庄任经理。并吕慎与.王选亭七人组成的董事会,出资63000元,开办了昆仑火柴公司,厂址在汾阳曹家庄,占地八十亩,从1924年夏季到1926年底完工,共建厂房四百余间,从天津购回了机器三十余台,1927年全厂职工五百人左右。由于机器原料筹建时的开支,到1928年总计投资12万元。1927年投产后生产绿头火柴质量低下,加之全经营商业的经验,两年间亏损了三万多元,平遥的股东提出抽股的意见,由于昆仑火柴公司是有限公司实行经理负责,加之当地绅士调解,平遥股东提取了四成的股金,完全退出了公司。

火柴公司由武晰经营之后,再次邀请他的兄弟集资入股,二耀堂.三才堂.四美堂,五福堂共集资九万元流动资金,在1929年至1931年期间,归还了全部外债,还按照古今百分之十二分红。期间由于中原大战,阎锡山逃往大连,晋钞贬值,公司外欠款一律以晋钞偿还,所欠之款增值十余倍之多。

1930年武晰去世,过继的儿子武杰臣继任了经理,并开设了“丽源通杂货点”包销全部火柴获利颇多。1934年武杰臣失事,武家邀请汾阳天和银号经理任显文担任经理。1936年武静山担任了昆仑火柴公司经理,武子钧为副经理。1936.1937年在两人努力之下生产的“昆仑”“宝塔”火柴,行销晋.陕.豫.甘四省,产量最高日产36箱(432000)小盒。

1938年5月,日寇霸占了昆仑火柴公司,1938年5月昆仑火柴公司改名为军事管理三十二厂,后改称汾阳火柴厂,由天津中华磷寸株式会社经营。日本人林木宇治任厂长。1943年6月停产,机器部分拆运太原火柴厂。1945年8月日寇投降,汾阳火柴厂已成一片废墟,原公司股东温子勤.王有为.武子钧等人联名索回机械。一个被霸占了八年的残破火柴厂接收回来了,厂址迁移到汾阳县城东关旧商号,机器设备折价一万元作为固定资金,筹集了四万元作为流动资金。从天津空运了磷.硝.槟油.胶.松香.胡粉...到1948年初武子钧担任经理,王有为担任副经理,公司职员二十余人,工人八十名复工生产,日产四.五箱火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