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在消逝》89——现在的孩子,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鄙人虽然已经奔三了,却还是想装个嫩,多少回忆一下童年的乐趣。最近听美国一位文化研究者说,童年这个词出现的原因,是印刷术的推广,造成了知识的第一次大爆炸。童年,就是专门说那些,年龄小,还不能独立阅读书籍的时段。

在当时,但凡一个小孩想接触成人世界,除了周围成人的耳濡目染,最重要的渠道,就是阅读。但是阅读这东西,是成人控制的,他们会专门挑选一些,给儿童阅读的东西,而很多只适合大人的东西,就被隐去了。

像我小的时候,还不识字,爸妈就欺负我,有时候故意不给我讲故事。到了大概二三年级,我也学了些字,突发奇想,能不能自己阅读书籍。于是,我就翻开了第一本课外书《格林童话》。哇,我居然都看得懂,当时那个兴奋呐,跟我看见喜欢的女生感觉是一样的。

《童年在消逝》89——现在的孩子,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可是,时代在进步。书籍的门槛比较高,需要一个人,不断地阅读,缓慢地进步。有时候,你没个词汇量,和一些文学常识,就算这些字都认识,也不懂书里到底想表达什么。

电视就不一样了,它播放的是图像和声音。人的视觉和听觉,是最早接触世界的。我们可以学会任何一种语言,这只是时间问题。通过看,来明白对方想表达的意思。而文字,只有几千年的历史。人类学语言,靠看和听就够了,学会书写,就需要专门训练。

电视作为一个新的信息媒介,带给我们一片全新的广阔天空。我们不需要识字,只需要听,看,比如说,之前有一本动画,叫《蓝猫淘气三千问》(暴露年龄了)。每看一集,就能学到新知识。现在好多高科技,其实早在蓝猫和淘气的嬉闹间,就已经提及过了。

《童年在消逝》89——现在的孩子,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还有一个外国科学节目,叫《比克曼的世界》,他带给我的科学启蒙,胜过初中开始的物理化学教育。

《童年在消逝》89——现在的孩子,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也就是说,我们和父辈比,完全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人。如果说,电视并不能拉开我们的差距,因为父辈也会看电视,那么之后的电脑,以及现在的手机,很多长辈就被远远落在后面了。

我们接触到了无穷的信息量,未来的孩子只会接触到更多。既然这样,那么曾经因印刷术而定义的童年,就不存在了。大家知道的都是一样的,就算暂时不懂,也可以自行查阅,直到懂为止。

那大人,以及长辈,就失去了很多特权,最重要的,就是知识垄断权。当时代的发展,将他们远远抛在后面,过去的经验,都成为历史的时候,他们也已经老了,学不动了。

新一辈的孩子,则越学越多,并且通过网络,能够知道更多,知道更早。童年,早就不是我们的那个童年了,以后也很难再有了。

记得之前,我和友人聊起,以前看的各种节目。我比较欣赏日本,它既创造了全新的动漫世界,也保留了原来的动漫世界。我可以看到全新的日本动漫,同样的,那些《哆啦A梦》《圣斗士星矢》《数码宝贝》等童年经典,他们也会出新番,连声优都不变。

《童年在消逝》89——现在的孩子,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以前看的东西,说实话,没现在那么多。就那些好看的,翻来覆去播。《还珠格格》《西游记》暑假标配。而现在,我已经不看电视了,电视面向的观众,也不再是我们这些人,所以我选择了看网剧,同样也很精彩。

童年在消逝,说不出是好是坏,儿童现在都知道的比之前多,大人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糊弄孩子了。

我之前,看过一道语文题,是两只狼在对话。小狼说,它要到农村吃人,因为农村人少,城市人多。而大狼说,要吃人就去城里,虽然农村人少,但很团结,而城里人多,却各扫门前雪,所以去城里吃人最好。

题目很简单,就是要说明,团结最伟大,团结最重要。以前这么想就够了,可是现在,一想起这事,我就在想:

如果是只狼,还是在农村吃人比较好。如果一只狼想来城里吃人,首先狼要进城都是问题。就算进来了,都是车,人大不了躲车里嘛。还有城里人为啥不用团结,因为分工啊。专门的事由专门的人做,不必团结在一起咋样。真所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哪怕狼成功了,顺利咬死了一个人,不说能不能饱餐一顿,那它绝对跑不了了。所以说,这类题目,只能片面强调社会想弘扬的东西,其实压根儿经不起推敲,还有误导作用。

以后这样的问题,会被越来越多的孩子质疑。

《童年在消逝》89——现在的孩子,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童年并不是年龄问题,而是认知问题。现在未成年人犯罪也是屡见不鲜,甚至有扩大趋势,如果根据这位专家的理论,那各个国家,确实可以考虑,要么将成年的标准放低(当然如果是工作方面,可以继续保留),这样也能让那些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

确实,我们可以说,也许他们知道很多,但不能明辨是非,不过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就算他们不懂事,犯了错也得罚,让他们以后不敢再犯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