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士說道:齋法,修道者最爲基礎的修持法門!

“齋”是“戒”的另一種行持,道教通常把“齋”、“戒”連稱,視為修道者的基本準則。道書《雲笈七籤》中說:“齋者,齊也。齊整三業(身、口、意)。

外則不染塵垢,內則五臟清虛,降真致神,與道合真。” 意即修齋可以淨化自我的身、口、意,提升自己的道德修為,長養內在的靈性與智慧,以致內外清明而與無上大道合而為一,永得逍遙。道教將遵齋法而不違,謂之“持齋”。道教認為,學道不持齋,就如同夜行不持火燭一樣。因此,道教歷來把“持齋”作為修道者在其證道過程中最為基礎的修持法門。

道教“齋法”的種類很多,一般有三種常見齋:清心滌念為齋、潔身淨言為齋、素食為齋。

一、清心滌念齋

小道士說道:齋法,修道者最為基礎的修持法門!

簡稱“心齋”,是道教明心見性、開慧通神、了脫生死、證悟上乘的根本齋法。

持“心齋”的重點在於,洗心淨念以致心無雜想、意無妄思,清虛真寂、萬念定息、空空無我。

持“心齋”的基本要求是做到,心存正念、善念與好念;經常反省自悟、觀照內心;學會懺悔、改過從新;努力讓自己做到,“用平常心迎人、用歡喜心悅人、用讚美心勵人、用謙卑心敬人、用接受心順人、用寬厚心容人、用真愛心感人、用慈善心化人、用祝福心助人、用無我心度人”(八仙宮倡導的修行“十心法”)。努力使內心處於“外相不入、內相不出”,以及萬緣不起、心不被境轉的狀態。

持“心齋”的功德在於,正思維、開智慧、和萬物、超三界、脫輪迴,與道合真。

二、潔身淨言齋

小道士說道:齋法,修道者最為基礎的修持法門!

簡稱“身口齋”,乃道教廣行身教、修積口德、正己化人、普度眾生的必修齋法。

持“身口齋”的關鍵是,正行慎言以求言無狂妄、行貴真誠,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正身體道、正言度人。

持“身口齋”的方法在於,正信正行、身心清靜;正直為人、真誠待人;處事篤信、行動合道;多做好事、多積陰德;樂善好施、濟困扶貧;尊老愛幼、恤孤憐寡;謙虛謹慎、團結互助;節約資源、投身環保;護國愛民、捍衛和平;培養自己常講好話、常說善言;口傳道德、言播真愛;話出真心、語氣溫順;以言勵人、用話暖心。克服自己不妄言、不惡語、不是非、不誹謗、不信謠、不傳謠;不道人短、不誇己長;不口是心非、陽奉陰違;不顛倒黑白、混淆視聽。

持“身口齋”的功德在於,正身正行、正言化人,人己共度、天地咸寧。依此免除一切苦難,得證人間上仙。因此說,做到內心單純清淨則自然身正行正而言無妄,以致身、口、意圓融無礙、空無一物,方現大道祥和、物我無別、天人合一的逍遙境界。

三、素食齋

小道士說道:齋法,修道者最為基礎的修持法門!

也叫“素齋”,往往把自茹素食者稱之為“吃齋”,謂施捨齋食的主人為“齋主”。“素食齋”是道教尊重自然,珍愛生命,維護生態,長養慈悲,了脫輪迴五苦(生、老、病、死、別)的重要齋法。

“素齋”的齋法方式諸多,一般可分為:設供齋、節食齋、慈心齋等。修這些齋法的功德在於解冤、拔罪、祈福、禳災、保命、延壽和免受因果輪迴之苦。

“設供齋”法,即經常以各種素食供奉神靈或施捨供養大眾。素食供奉神靈,旨在感恩神靈賜予的同時以祈求神靈的福佑;而素食施捨供養大眾,其意義則在於廣結善緣、廣播愛心、廣種福田。修持“設供齋”法的前提要求施捨供養者本身必須是素食者,特別是在設齋供奉神靈時,還要沐浴身心、清整衣冠。信眾一般可在每月農曆初一、十五和神仙誕辰日在家舉行“設素齋”供奉神靈或施捨供養大眾,也可來到道觀或寺院進行設齋,以普通供養,功德更大。

“節食齋”法,顧名思義,就是以禁食的方式為齋法。其功德在於惜福感恩、禳災解厄,內養精氣、外煉形體,形神合一、益壽延年。

“節食齋”常常在某些特定的日子舉行。如“三元齋”,即以“三元節”(上元天官誕辰正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誕辰七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誕辰十月十五日)為齋日,因上元天官賜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故在此日修齋可獲福、赦罪、解厄;又如“庚申齋”、“甲子齋”是以“六十甲子”的庚申日、甲子日為齋日,庚申、甲子日是北斗星臨凡日,此日修齋,可消災延壽、獲福無邊;

再如:“本命齋”即在自己的生日那天為齋日,其功德在於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懷親朋的合助之德。此外,修持“節食齋”的另一意義在於道教內丹修煉功法的需要,引申為辟穀術。當然,常人如能適當節食行齋,在培植福德的同時,亦可調整體內機能,有利於身心健康,但不可私自盲目禁食辟穀。

“慈心齋”法,也叫“素心齋”法,乃道教關乎自然生態,保護動物,長養慈悲心,斷絕殺業,永脫輪迴,得悟大道之首要齋法。道教之所以重視修持“慈心齋”,其根由源於道教主張“萬物有靈”和“重生貴生”的思想。道教認為萬物皆稟道而生,故一切蠢繭含靈都稟賦“道性”。“道性”的根本即本性自然、處物平等、無形無名、運化自如、和諧為一。

而人類作為萬物中的有機部分,其同樣稟道而生,與萬物處於共生共榮的狀態。基由這一思想,道教不光十分重視人類自己的生命,也極為愛護其它所有生命物種,甚至小到“昆蟲草木,猶不可傷”的程度。這與儒家“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而不忍食其肉”的思想是一致的。

在家修持“慈心齋”的基本方法就是要常懷慈憫之心,拒絕塗炭無辜生靈;常年保持素食習慣,儘量不吃或少吃肉食;不以狩獵為樂、不以釣魚為趣;開發能取代動物成分的藥物,避免對眾多珍貴野生動物大加屠殺;積極開展關愛和保護動物活動,特別是保護那些已瀕臨滅絕的珍奇動物種群;參與買命放生活動,將動物放回到大自然中去;種植樹木、保護森林、不肆意亂砍亂伐;倡導節約與可持續發展理念,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總之,我們必須牢樹以“萬物為友”的觀念,方能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亦方能緩解當前全球所面臨的環境與氣候等問題。

欣逢盛世,國政昌隆,社會發展,生活富裕。當我們一邊在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豐富物資生活的同時,另一方面也應重視和加強對思想精神領域的建設,從而實現物資文明與精神文明齊步前行的良好局面。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歷史時期,在廣大信眾中大力弘揚、實踐道教傳統文化中的“持齋”教義思想,無疑對推動道教信眾隊伍建設,純正道風、奉教化人,積極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希望大眾,純淨內心、持守真道,善言善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