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麼時候開始,索尼手機變得不再酷了?

從什麼時候開始,索尼手機變得不再酷了?

索尼手機不好看了,這話從索粉口中說出來,要比其它品牌粉絲再怎麼噴都有力的多。

在今年 2 月份的 MWC 2018上,索尼發佈了全新的 Xperia XZ2,這款手機少見的一經發布就惡評如潮,其中還不乏使用索尼手機多年的忠實粉絲。「索半斤」和「健身器材」在一夜之間似乎成了索粉大逃亡的口號。

我們嘲笑索尼跟不上全面屏,嘲笑索尼沒有極盡圓潤的邊框,嘲笑索尼的額頭下巴,但以往的索尼手機一直還是有強烈的設計感在的。但在 Xperia XZ2 發佈後,大家似乎見到了一個來自 HTC 出產的後背,索尼手機的最後一絲精緻也終於消磨殆盡?

分手後,索尼給出的答案

2012 年初在正式和愛立信分手之後,很多索尼的老粉絲對新機器的設計可謂是翹首以盼。迴歸完全的日系血統後,索尼新機將完全由日本團隊負責設計,畢竟日本設計團隊有 Xperia Arc (LT15i)和 Xepria Ray(ST18i)珠玉在前,之後索尼首秀會帶來怎樣的純粹日系設計,不免讓人有所期待。

從什麼時候開始,索尼手機變得不再酷了?

Purchase.com.pk

Xperia S(LT26i )就是索尼交出的答案,這份答案可能並不算完美,但絕對有吸睛的部分:靈睿透明帶設計。

透明光帶設計在索尼手機上幾乎以一模一樣的形式用在了Xperia S、Xperia P(LT22i) 和 Xperia U (ST25i)三款機型上,在 Xperia SP(M35c)上也有位置稍微變化的透明光帶設計。

索尼手機一直以來都有種重設計輕手感的感覺。Xperia S 也並不是一款握持手感至上的機器。凡是摸過的它的人都應該還記得,Xperia S 雖然後背有一定的弧度,但比起以鵝卵石為靈感造型圓潤的 Galaxy S3,它仍是一臺方方正正的手機,四角的「耿直」讓它可以說是一臺「五直面手機」。

方正所帶來最直觀的感受就是 Xperia S 厚度達到了10.6 mm,作為對比,Galaxy S3 的厚度為 8.6 mm,而 iPhone 5 的厚度為 7.6 mm。擺著好看,拿起來不舒服,似乎成了索尼手機這幾年來的通病。

從什麼時候開始,索尼手機變得不再酷了?

YouTube

但不得不說光是最好的魔術師,當把 Xperia S 擺在那裡,光線掃過,透明光帶裡波光流轉。夜幕降臨,光帶又恰如其分的點亮指尖,這又是多少上乘手感所無法帶來的奇妙感受了。

從什麼時候開始,索尼手機變得不再酷了?

YouTube

2012 年 9 月,進入下半年節奏的索尼慣例要發一臺旗艦去連接前後兩年之間的部分。索尼再度啟用了新設計,我個人曾經非常喜歡的 Xperia XT(LT29i)被推到了大眾眼前。在全平衡時代到來之前,Xperia XT 是對索愛時代一次短暫的「文藝復興」,Xperia Arc 的曲線設計被再一次帶到了索尼手機之上。

把 Xperia XT 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的時候,你會發現它的背部呈現出一種內凹的曲線設計,這條弧線即為「Arc 曲線」,一如當年索尼愛立信時代的 Xperia Arc(LT15i)。

對 Xperia XT 鍾愛似乎都來自對 Xperia Arc 的懷念,所以這款手機的存在感稍顯薄弱。但 2012 年這個時期索尼手機的設計極具變化,並且有著天馬行空般的創造力。

成也全平衡,敗也全平衡

2013 年對索尼手機是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由 Xperia Z (L36h)開啟的 Omni Balacne 全平衡設計時代,是索尼這幾年在設計上具有高度傳承性和認可度的設計理念。

從什麼時候開始,索尼手機變得不再酷了?

01net

怎麼理解全平衡?全平衡設計作為索尼手機投入心血最多設計語言,野心其實是很大的。把全平衡設計的要點提煉出現你會發現,全平衡設計的重點在與上下左右前後內外的對稱設計,不是設計元素的對稱,而是設計理念的對稱。

你可以這麼認為,如果把手機的按鍵等不得不出現元素砍掉,全平衡設計的索尼手機就會越發的呈現出一種「玻璃磚」的感覺,撐住中心,你會發現這也是重心。這種由內到外的設計平衡感,正是 Omni Balance 全平衡設計貫穿的體現。

索尼手機北京/臺北設計總監 Jun Katsunuma 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表示:「設計 Xperia

Z 時採用的是平板的設計理念,平整而且四角更為尖銳,但到了 Xperia Z1(L39h)時,四角引入了圓角設計,而邊框保持平切,讓手機不容易在手裡滑下去,這就是一種平衡」。

從什麼時候開始,索尼手機變得不再酷了?

Hollywood Reporter

也是在 Xperia Z1 發佈的時候,時任索尼 CEO 的平井一夫在發佈會上宣佈了「One Sony」的概念,旨在索尼各部門之間加強協作打造更優秀的產品,但之後索尼在全面屏進展緩慢,與之或許也有一定的關係。

也是 2013 年開始,「屏佔比」這個詞在社交網絡上多了起來,人們開始認為屏幕大機身小就是出色的設計,後面的「全面屏」和「窄邊框」,無一不是此理念的延伸,而這種設計思路也在幾年之後全面統治了市場。這個時期,索尼開始「被落後」。

從什麼時候開始,索尼手機變得不再酷了?

YouTube

但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在第一代全平衡設計手機 Xperia Z有一款「弟弟」—— Xperia ZL(L35h),身位次旗艦定位的 Xperia ZL 其實是索尼在屏佔比路線的一次嘗試,超過 75% 的屏佔比在當時是全球第一,儘管核心配置與 Xperia Z 十分相似,但 Xperia ZL 的銷量和影響力都十分慘淡。

或許堅定全平衡設計路線不動搖,也有 Xperia ZL 的一份功勞。

從 Xperia Z 到 Xperia Z5 Premium,開山鼻祖到巔峰之作,中間經歷了 6 代旗艦,若是算上 Premium 版本等,一共有 14 部旗艦級別產品採用了全平衡設計。其中 Xperia Z5 Premium 是不得不拿出來單獨談談的一款。

從什麼時候開始,索尼手機變得不再酷了?

IBTimes UK

Xperia Z5 Premium 是全平衡設計的最後一款,也是其巔峰之作,在細節設計上相比前輩可謂臻至爐火純青力求盡善盡美了。最讓人著迷的應該就數後背整面的鏡面設計,銀色版本平整的鏡面讓Xperia Z5 Premium 的後背像是一扇窗,蘊藏了整個世界在裡面。

從什麼時候開始,索尼手機變得不再酷了?

Digital Trends

雖然鏡面讓人著迷,但並不是最讓粉絲著魔的部分,最讓粉絲「信仰」燃燒的設計細節要數機身側面蝕刻的「XPERIA」字樣,這種銘牌上身的儀式感,則是索尼品牌深深沁入粉絲骨血的真實寫照。

但是事不過三,從 Xperia Z3+ 開始,頻繁密集的趨同設計總會讓人審美疲勞,加上各種原因造成的連年虧損和份額下降,全平衡時代後期的索尼,有了一種英雄末路讓人扼腕嘆息的感覺,新機依舊是好看的,但時代已經不屬於索尼。

到後來,粉絲都嫌棄索尼了

在 Xperia Z5 Premium 成為全平衡時代絕唱之後,深感已經玩不出什麼花樣,再打磨就是狗尾續貂的索尼終於更換了設計語言,並且名字上比全平衡更加高大上,新的設計語言被稱為「合一」設計。

初期的合一設計並沒有完全成型,2016 年初推出 Xperia X Performance 和 Xperia X 就屬於過渡設計時期。全平衡時期的背部玻璃被金屬拉絲設計替代,延伸到邊框將屏幕夾在其中。下半年的 Xperia XZ 則將合一設計打造成了完全體。

從什麼時候開始,索尼手機變得不再酷了?

The Droid Guy

由於上學時喜歡用手指捻著滴管玩,所以這種管狀弧形設計的手感對我來說一直很奇妙。但合一設計並沒有給索尼帶來翻身的機會,依舊是寬闊的額頭下巴,讓人感覺只是一次不走心的「換湯不換藥」。自此索尼幾乎斷絕了路人緣,變成了一場完全的粉絲經濟。

要知道 2017 年是全面屏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年,但在 MWC 2017 上,索尼的市場總監 Don Mesa 表示:「為了兼顧主流娛樂,索尼展示不會大力發展全面屏,至少不會那麼快,況且索尼還是一家影視公司,部門之間不能相互排斥。」難道只有在拖後腿的時候才會想起 One Sony ?

從什麼時候開始,索尼手機變得不再酷了?

Android Authority

或許是合一設計與全平衡之間還有著不少千絲萬縷的聯繫,索尼很快就結束了合一設計的生命週期,並在 Xperia XZ2 中啟用了全新的 Ambient Flow 流體設計語言,儘管終於用上了 18:9 的屏幕,但卻是一次設計口碑的滑鐵盧。

方方正正的元素和凌厲的線條是索尼近幾年來在設計上最直觀的要素,而 Ambient Flow 則為索尼帶來了圓潤的 3D 曲面玻璃以及曲線更加明顯的弧形玻璃背板,與我們印象中的索尼幾乎是背道而馳,這就造成了一種很奇妙的現象。

索尼的忠實粉絲認為這是對自己眼中索尼的背叛不買賬,而非索尼的粉絲又認為這是學 HTC 的設計不買賬,兩邊吃力不討好,況且曾經追求輕薄的索尼,在 Xperia XZ2 Premium 上也徹底放棄了治療變成了「索半斤」,我的好朋友某索粉拿到該機後口頭禪變成了「健身器材瞭解一下」。

這一次,連索粉也不惋惜索尼了,對笨重的 Xperia XZ2 Premium 只有濃濃的嫌棄。

從什麼時候開始,索尼手機變得不再酷了?

SonyMobile

或許是 Ambient Flow 流體設計實在是惡評如潮,索尼在終端機型 Xperia XA2 Plus 上再次啟用了合一設計,同時還配上了 18:9 屏幕設計,這是否代表著索尼要懸崖勒馬?不知道,但是對索尼移動來說,已經承受不起再一次打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