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珠海汕头海南深圳,特区新一轮竞争,谁最强谁最弱?

厦门珠海汕头海南深圳,特区新一轮竞争,谁最强谁最弱?

海南是最大的特区

深圳、厦门、汕头、珠海和后来的海南(全省)是中国的五大经济特区,但特区发展历史和现在的城市地位来看,似乎只有深圳办特区成功了,或者说最成功崛起了(与之前的小渔村对比)?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完全怪其他特区,当谈城市本身也是有原因的。

厦门:房价上去了,经济总量上低,不如泉州、福州,身边的漳州与厦门GDP总量差距也在缩小。厦门面积狭小,未来难成大城市。只能作为小而美的特区。

汕头:2017年汕头的GDP总量为2350.76亿,相比较深圳的22438.39亿。总量不及深圳的十分之一,连零头都够不着。汕头有1000多万华侨同胞。理论上可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但2015年汕头公共服务满意度中在广东省排倒数第三。

这个问题不解决,汕头的发展速度仍然令人存疑。

珠海:离澳门近外部优势不大,本身地域也不大,人口到现在都不够500万(远不如普通广东地级市的佛山和东莞,佛山将近有1000万人口,东莞也有800多万了),2017GDP总量只有2500多亿,差不多只有佛山的四分之一。珠海本身的企业少(除了一个格力),招商引资不具备什么优势。此后发展旅游和会展,但旅游行业毕竟规模和利润都有限,客流变化也大。

到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港珠澳大桥开通,珠海算是迎来新机遇。珠海横琴建立了自贸区以及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将珠海再次推到了发展前沿!

厦门珠海汕头海南深圳,特区新一轮竞争,谁最强谁最弱?

珠海不再醉心小而美

这一次,珠海是否能成为与深圳一样的特区明星城市,我们拭目以待。

海南:海南未能发展的原因很多,说起来有一仓库的原因。你可以说,海南的发展被曾经的炒楼客重挫,你可以说海南交通不便,招商引资难,人才难吸引;你还可以说,海南本身工业基础差;你甚至可以说,海南本来可以发展港口经济,方向搞错了……

到了2018年,海南终于迎来旷世利好,站在了新的起点!国家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为了方便认识,你可以理解为把海南建设成为超大版“香港”。

从建成超大版深圳到超大版“香港”,海南可以吗?

深圳:

有人说深圳离香港近是成功因素,但是离香港近的不止是深圳,东莞也近,惠州也近。有人说它是特区,国家给了政策,所以它就发展了。但是特区也不是一个。当时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特区。但都是特区,享受同样的政策,都在东南沿海地区,只有深圳崛起了。

其实,这和虹吸效应或者说互联网行业中的“只认最早的老大,其余都是虾米”是一个道理。一个地方起来了,其他地方的发展自然不会有什么大效应。

厦门珠海汕头海南深圳,特区新一轮竞争,谁最强谁最弱?

深圳是否可复制

经济要素的流动是有方向性的(资本都是逐利的,人才也是扎堆的)。经济要素到深圳就不会再到珠海,就不会再到汕头,就是这个道理。

就在2007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为25%,经济特区最后一项经济优惠政策宣告终结,特区光环彻底消亡的时候。深圳开始了新一轮创业之路,倒逼深圳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才有了今天的科技创新之城的成就和速度!这是深圳自身主动应变发展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