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的初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初中是人生的“關鍵期”,初二年級是初中學習生活的“關鍵時期”,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方面,初二學生都會產生明顯的變化。初中是生理的激變期,而初二年級(尤其是男生)正是生長的高峰期。相比初一學生,除身高、行為舉止、大腦機能的迅速發展,接受能力、思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也都有很大變化和提高。初二年級是中學階段思維和品德發展的質變期,既可能向積極方面變化,也可能向消極方面變化。我們應充分發揮其優勢,促進積極變化,防止消極變化。生理發育除了帶來自我意識的變化外,還會帶來人際關係的變化,如男女生之間會覺得大家都是“大人”了,因而產生異性間的微妙心理變化,對異性的親近和追求的性意識開始“覺醒”,有的還發生“初戀”,甚至造成過失或犯罪。

初二年級既沒有剛入初中時的天真,也沒有感覺到學習的緊張,同時也是青春期心理問題的“多發期”,被稱為“初二現象”。學生成人感增強,極力想表現出成人的作風和氣魄,擺脫家長與教師,甚至社會的“約束”,追求思想、行為的獨立與自由。但由於心智發展還不成熟,“成人感”的急速上升與“個人獨立能力”的矛盾日益顯現。所以,情緒起伏大,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差,易激動,叛逆性強。學習方面積極性和自制力不高,注意力難以集中到學習上,學習效率低,對於自己的學習情況不能做出客觀的分析,對成績感到自卑,有的學生有厭學情緒。青春期“自我封閉”意識開始出現,有“孤獨感”“寡言”等現象。課餘生活開始向單一化轉變,興趣愛好狹窄,開始通過課外手段來宣洩自己的焦慮與不安,容易沉溺網絡、言情小說等。和同學相處時愛鬨鬧,容易發生衝突,男女生交往比較敏感。開始普遍萌發早戀現象。自我認識與自我評價具備極大的極端性,極易因為一件小事驕傲自滿、熱情高漲,也很容易在遭遇小挫折的時候消極低沉、孤獨壓抑。

初中二年級是學生整體發展的一個關鍵階段。思維發展進入關鍵期,抽象邏輯思維開始初步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記憶力、注意力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並且,初二之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成為主導學習成績的關鍵點,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成為了學習成績是否優良的主要因素。

初中二年級地理科目結業,面臨結業考試,大部分的學生出現不會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導致學習側重點有所偏差。

我還是簡單的介紹一下學科知識吧:

語文

字、詞積累,常用句子、段落積累,作文素材的積累,閱讀、寫作技巧的總結,在這一年中很關鍵,語文素質成型的一年

數學

1主要學習勾股定理、實數、四邊形、一次函數、二元一次方程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分式及證明等

2三角形、四邊形和圓是初中幾何的基礎也是重難點,考試中分值佔很大比例

3綜合證明題難度增大,分式計算及分式方程難度較大

英語1詞彙量增大,難理解、難記憶

2語法點瑣碎、靈活,考試常考的時態語法規律、賓語從句、詞性變化、句型結構、狀語從句等均是初二學習的重點與難點

3閱讀難度增大,英語作文的寫作要求提高

初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習慣及方法1聽課和筆記抓不到要領,效率不高

2死記硬背,不理解消化

3不懂不愛問,有問題不及時請教老師同學

4不看課本,不復習就做作業

5不重視理論和基本訓練,偏重鑽研難題

6不重視理論聯繫實際

7自學方法差

家庭教育生活方面:1 尊重孩子,採取鼓勵為主的教育方式。把孩子當成人來對待,將言論權還給孩子,把選擇權、決策權部分的交給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讓孩子參與討論與決策。對孩子的優點和取得的成績及時肯定,在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多鼓勵、少批評。

2 理解孩子的想法。對某些現象和觀念家長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為了讓孩子服從而堅決反對。

3 防止出現兩個極端。一是過渡縱容,一是一味壓制。兩者都不會有好的教育結果。因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長必須堅守基本的道德原則,以此來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離正確的人生軌跡。

4 家長本身的自律意識要強。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則。否則反而會引起孩子的極度反感,甚至強烈叛逆。

5 最後,鼓勵學生主動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脫離低級趣味、培養高雅情趣。同時培養競爭意識和堅定意志,學會與人交往,體會成功和挫折,培養心理承受能力。從挫折和困難中逐步成長,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

學習方面: 1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

2 該齡段的孩子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求知慾強。但部分學生學習缺乏遠大理想,情緒不穩定,不善於自制。學習態度不端正,課堂聽課精力不集中,每堂課下來都是糊里糊塗,經常留下“課後累”,學習成績迅速下降。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家長就要設法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鍛鍊頑強的毅力;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讓孩子自己激勵自己,儘早阻止學習“下滑”。

3幫助孩子進一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4初二時課程內容加深,難度加大,作業增多。可各門課程到底應該咋學,部分初二學生心中沒數,客觀上要求家長幫助引導孩子在預習、聽課、複習、作業等學習全過程上掌握一套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家長引導孩子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過渡。

5家長要與教師加強聯繫、緊密配合,加強對初二學生的教育

6學習轉變;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家長要經常與教師取得聯繫,使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與教師始終保持一致,當孩子學習有了進步,就要熱情地鼓勵、肯定,當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就要配合教師想辦法及時把拉下的課程補齊。家長還要積極參加學校(或班級)召開的家長會、開放日、家長學校召開的學習與研討活動等。

7家長要做到及時檢查、指導、督促、評價

8對學生,家長除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溫馨的家庭學習環境外,還要做到適當管理。要及時檢查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如發現孩子在學習上沒有或不經常預習、複習,家長就要指導、幫助孩子找出原因,並共同商量制定一個可行的改進學習的計劃。然後督促實行,如孩子堅持得好,學習成績提高了,就要進行評價,給予鼓勵。

輔導方案調整學習狀態,查漏補缺,改善學習方法和習慣1諮詢師全面分析學生學科漏洞,制定學業水平測試衝刺輔導計劃;

2 2學習管理師全程跟蹤,督促輔導老師給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全程監督計劃實施進度以及效率、效果。教會孩子自主制定科學的、合適自己的學習計劃;

3 幫助孩子形成好的學習習慣,鼓勵手腦並用,及時做好高質量的錯題總結,查缺補漏;

4 明確學習目標,對自己的知識弱項進行重點練習,提高學習效率;

6 6定期測試,讓家長看到孩子成績逐步提高,同時及時發現問題,進行針對性輔導。必須有效利用時間。

7 針對孩子的期中期末考試有針對性的輔導

8 做好初二初三的銜接輔導,讓您的孩子比別人快走一步

週末(平時晚上)同步輔導,超前拔高語文:

1 構建學生的語文知識網絡,制定適合學生自己的複習計劃。

2 針對學生本週所學知識點,查漏補缺,選擇相應的典型進行重點練習。

3 根據學生的理解吸收情況選擇性的預習新課。

數學:

1 解決本週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以此為基礎夯實數學的知識點,易失分點。

2 引導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 結合中考題型,講練結合。

英語:

1 梳理學生本週所學知識點,幫助學生建立初中階段語法知識框架,提高學生應試技巧。

2 教授英語學習方法,引導良好的整理知識點的習慣。

3 結合考題進行針對性練習提高。

可以由相應科目一線在職老師進行串講複習,讓孩子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物理:

1.學好相關學科,墊石鋪路 物理課是初中學生感到難學的課程,其原因是:物理課不但有系統、嚴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識,而且物理課與數學、語文課的知識聯繫也很密切。數學中的方次運算、小數分數混合運算、極值的討論等知識在物理教學中經常應用。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敘述言簡意深,需具備一定的語文基礎。所以學好數學和語文對學好物理課很重要。(特別是在八年級物理,要學會建立圖像,其中T-t,s-t,m-v的理解)

 2.聯繫生活實踐,培養學習興趣 理論物理課與生活實踐聯繫很密切,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不但是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在物理運算中也要聯繫實際。數學運算中有一個四捨五入的原則,但在物理運算中不一定適用。有一次我在講浮力時讓學生計算8個人渡河需幾根相同的原木時,學生計算結果是需要5.2根,幾乎全班同學都採取四捨五入,答案是5根。我讓學生從實際出發分析5根原木受到的浮力與8人重力相比哪個大,會有什麼結果,從而使學生知道,物理中有時不能生搬硬套數學原則。

3.總結交流學習方法 在一章或一個單元學完後讓學生總結這部分知識的基本結構,即這部分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繫。在總結的基礎上讓每個學生寫出學習小結,提出不懂的問題。在對知識歸納總結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交流知識的重點、難點,交流學習方法。

4.注重實驗探究性活動的培養 在新課程中物理探究性的活動非常多,如:1.平面鏡中成像的問題,2比較物質的物理屬性(如硬度跟那些因素有關)等等,在日常生活中,體育課上擲鉛球,你認為鉛球是不是用純鉛做的,在活動中,因注意觀察現象、與原理的理解。通過自己的交流與合作,掌握理解新知識。

期中期末考前節假日、假期銜接輔導、專項突破、提前進入複習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