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SIM,无卡时代的eSIM占据行业风口

这正是一场没有没有硝烟的革命,离物理SIM消失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过去的SIM卡,更多的是被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智能卡。用在个人手机上的,也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电话卡;用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就是我们比较常听到的物联网卡,外观上几乎和普通的电话卡无异,而我们所要重点探讨的是,用于物联网终端设备的SIM卡,传统的这种机、卡分离的形态似乎并不能适合所有的物联网的终端设备。

在某些终端设备里,由于受限于设备本身体积的缘故,对物联网卡的大小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尽管随着SIM卡技术迭代升级,卡本身的外观大小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适配,从普通大型号的SIM卡,到14×12毫米的尺寸的Micro-SIMI卡,再到现在比较常使用的12×9毫米的小尺寸卡片,虽然设备在空间上的使用面积在不断扩大,但是还是需要占用一定的设备空间,这给某些工业级别物联设备的面屏,电池容量等零部件的需求也是提出了不小了挑战难度,而且经常插拔式也会破坏设备的密封性。

消失的SIM,无卡时代的eSIM占据行业风口

(SIM卡尺寸大小对比)

基于SIM卡体积的变化,隐形eSIM卡的出现,恰到好处的解决了物联设备长久以来困扰于SIM卡片对物理空间的阻碍性问题,这一变化几乎给行业带来了颠覆式创新。

去物理化后的eSIM卡,通过内嵌在手机中,使用远程编程的方式来支持不同的运营商,手机可以切换不同运营商服务,用户不需将 SIM卡拿出和更换。与传统的SIM卡相比,物理外观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可以做到隐形。

即使是直接嵌入到电路板上,甚至可以做到比现有最小尺寸Micro-SIM卡的1/10还要小,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能够留出更多的空间给其他的源器件;另一方面,eSIM是嵌入的,所以芯片的防水性、防尘性和抗震性能也大大增强,同时避免了SIM卡被拆出、复制的风险。

基于其eSIM在物理空间上这一显著变化的特点,以及能够实现网络的自适应性,搭载消费电子类、工业类以及汽车类等物联网行业,或将成为行业的另一个风口。

仅仅是靠研发出eSIM技术,满足物联网设备所需要的硬件功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运营商的网络作为管道去提供连接服务,提供端到端的物联网设备连接的开放式云平台。

鎏信科技在基于这两点的考量, 一方面通过自主研发的鎏芯eSIM,满足了客户供应链对供应零配件产品品质与功能的要求,同时搭建了套涵盖三大运营商,可实现通信业务积木式定制、成本控制、机卡绑定、监控预警、自主定价等丰富功能的物联网云管理平台。能为行业用户提供稳定安全的平台服务能力与开放体系,及全流程的自助化服务,并且提供连接管理平台沉淀的大数据支持能力。目前已向包括车联网、智能穿戴、安防、智能医疗等多个物联网行业的客户提供服务。

无卡时代的eSIM,会是SIM时代的终结者?行业的颠覆将会成为物联网时代下一个风口?

消失的SIM,无卡时代的eSIM占据行业风口

运营人员:简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