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藝術生高考備考規劃

僅剩幾個月時間,有些考生往往感到茫然,甚至會自我否定。
為了幫助廣大考生在剩下的5個多月裡愉快、自信、充實、高效地備考,今天為大家分享:進入2018年後的高考詳細複習規劃。高一高二的同學也可以提前收藏起來。

2018藝術生高考備考規劃


自我管理很重要

1.合理制定目標

(1)目標既要有挑戰,又要可實現。

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考生要接受自己現有的學習程度與水平,也要在備考中盡最大努力達到更高層次,即充分發揮潛能,實現更高的目標與理想,不留遺憾。

(2)制定三級目標,滿足備考的不同層次需要。

最理想目標,即高考超常發揮,很好地釋放潛能,達到可以實現的最高目標,比如“名牌大學的理想專業”。這一級目標的制定能極大激發考生複習的激情與動力。

最現實目標,即通過正常水平的發揮就能實現的目標,比如“一本”。這一級目標的制定可讓考生緩解焦慮,踏踏實實將複習進行到底。

最低限目標,指即使在高考中出現意外情況,也能盡最大努力實現的目標,比如“三本”。這一級目標可幫助考生平靜、安心地看待高考,實現順利複習。有了這一級目標兜底,大多數考生能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使知識、才華與能力揮灑自如,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績。“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就是這種狀態的真實寫照。

2.有效管理目標

(1)階段目標與終極目標並行。

高考備考是個綜合性的“大工程”,考生要學會化“大”為“小”,在複習的不同階段制定相應的目標,比如制定“每月目標”或“半月目標”。在終極目標的指導下,考生可根據前一階段目標完成情況,適當調整後一階段的目標,比如增減複習內容、加快或減緩複習速度和強度等。

(2)建立監督機制,即時獎懲。

考生已形成獨具特色的學習習慣與風格。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考生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有效監督、即時獎懲,這樣才能切實將目標落到實處。

(3)學會專注與堅忍。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在考生智力水平差距並不明顯的情況下,考查的是考生對目標與任務的專注程度。唯有專注,才能將知識、考點爛熟於心,在學習中發現學科知識的內在規律、建立相關學科間的有機聯繫,最終體會到挑戰自己、超越自己的快樂。

3.合理規劃時間

時間規劃因人而異,公認比較合理的分配方式為:65%—80%用來做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情;20%—25%用來做重要而緊迫的事情;15%用來做緊迫但不重要的事情;1%浪費在不重要也不緊迫的事情上。

4.有效利用時間

一天中4個記憶黃金時間包括:

清晨起床後,適合學習難以記憶的內容;

8:00—10:00,適宜學習需要周密思考、分析判斷的內容,是攻克難題的最佳時間;

18:00後的兩個小時,複習、歸納、整理的黃金時段;

晚上臨睡前一小時,複習難以記憶的內容,因為在睡夢中大腦會繼續加工這些信息。

瞭解了這4個時間段,考生就能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生物鐘,順應大腦記憶規律,有效提高時間利用率,最終提升複習效率。

5.壓力管理

面對考試,緊張、焦慮是正常的心理反應。適度的焦慮也有助於取得較好的學習成績。考生若在複習中感到壓力過大、止步不前,可能是遇到了“疲勞期”(也稱“瓶頸期”、“高原期”)。

“疲勞期”容易出現在那些對高考賦予太多意義、自我期待過高的考生身上。遇到“疲勞期”,考生可嘗試以下辦法:

1、接納並記錄自己的情緒。考生要學會關注並善待自己的情緒,將情緒狀態轉換成文字,這樣能有效緩解焦慮、衝動與不安。

2、嘗試與父母、老師積極溝通。父母和老師是考生強有力的後盾。遇到問題時,考生可及時與他們溝通,獲得支持與幫助,形成自己喜歡的家校環境。

3、尋找複習的興奮點。考生可根據需要,選擇不同階段的複習重點,可以是優勢學科,也可以是弱勢學科,以提升成就感為首要目標。

4、調整階段目標。如果原來制定的階段目標讓自己感到壓力過大,考生可重新考慮並制定自己喜歡的任務。

5、不放棄自己的愛好。很多考生在備考期間放棄興趣愛好,這樣可能會因大腦過於疲勞而情緒低落、身體不適,造成高三生活“苦不堪言”。

6、堅持運動。每天抽出一段時間到戶外跑步、跳繩,會讓人神清氣爽、精力倍增。適量的體育運動能有效緩解學習過程、高考任務帶來的心理壓力,提升愉悅感及幸福感,既增強體質,也增加接受挑戰、克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

2018藝術生高考備考規劃


各科備考要科學

2018年高考考試大綱與去年相比,整體變化不大,但從備考複習的角度,也有很多不容忽視的複習重點需要注意。在各科的複習當中,一定要注意充分了解教材,夯實基礎,同時注意各學科近幾年的考察重點和出題流行趨勢,注重個人運用能力和思維方式的訓練。

語文:跨學科試聽別忽視

對於重點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等知識要強化訓練,默寫要注重整理易出錯的高頻詞彙。2016年試題中出現了一些新題型,如“古代文化常識”題和“圖文轉換”題,複習時要格外注意強化。

閱讀題連續幾年考查的都是小說和人物傳記,這兩種文本閱讀仍是備考重點。同時,還應重視文學類文本閱讀的散文、實用類文本閱讀的新聞報道和人物訪談等文體的複習。

另外,語文全國卷曾有一道閱讀題《古代食品安全監管述略》,要求考生閱讀完文章後,梳理出中國曆代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法律和管理經驗。這類題目完全跳出了狹隘的語文範疇,需要運用政治、法律、歷史知識解決,因此跨學科試題還需要考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數學:立足課本、優化解題思路

數學的複習需要嚴謹的邏輯思維,緊跟老師的步伐,不可盲目地陷入題海戰術,也不可疏忽練習。重視典例,熟悉高考中常考題型更為關鍵。

在基礎知識的複習過程中,要學會研究課本,這是高考複習的起點。從高考的要求出發,把課本熟練化,概念能脫口而出,公式定理能信手拈來,基本方法能左右逢源。基本題型能借題發揮,從而以紮實的基礎為基點,向更深、更活的目標前進。

另外,解題思維一定要“優化”,高考是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限定的內容,解題思路要優化選擇,解題方法要簡捷途徑,解題過程要最佳方案,解題失誤要最小化, 尤其是選擇填空題的解答要防止“小題大做”“一算到底”,這就要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注意通過一題多解找最優解,使解題思維具有靈活性,流暢性,深刻性。

英語:傳統文化也重要

考綱及考試說明要求考生掌握約3500個單詞,因此,詞彙的記憶和理解就變得尤為重要。

第一輪複習需要將詞彙通過近義詞、反義詞、上義詞、下義詞和詞根、 詞綴以及構詞法的知識拓寬。

第二輪複習要在3500個詞彙中挑出歷年完型填空選項中的重點單詞進行“深挖”。要特別注意新進入考綱詞彙的動詞,不僅要知道這些詞的意思,還要了解這些動詞的搭配、用法和過去式、過去分詞的特殊變化。

即便是外語的考察,近三年高考英語試卷也特別注意對中國傳統文化、優秀資源的宣傳和弘揚。

所以建議考生備考時掌握各應用類信件的書寫要領,如邀請函、自薦信、感謝信、道歉信等,並熟悉各種相關的體裁和句式;內容上體現文明、和諧、誠信、友善等主題的題材,以及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話題,如遊覽名勝、民俗節日 等,尤其對於一些傳統文化的專有名詞要加深記憶。

文綜:梳理脈絡,緊抓社會熱點

對於文綜的複習,要多研究近三年來的高考政治試題並從高頻考點中尋找命題規律。

政治科目的複習中,注重理論聯繫實際,關注時政熱點。政治考試每年都以最新時事政治作為背景材料,今年一帶一路,十九大,習特會等均是考生應注意的高頻考點。

大綱中對於考生地理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尤為突出,考生要學會從地理學科本身的內在邏輯入手,以“人地關係”為主線,分析說明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繫。以圖示材料作為載體提供信息,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圖文信息的能力,是近年來地理試題命題的重要形式。考生要以不同空間尺度的區域地圖為載體,以熱點問題為切入口,多角度展開綜合分析評價。

在歷史學科的複習中,要高度重視邊角知識,在開放性試題中,要以公認的史學觀評判事物,在老師指導下養成以史為據、論從史出的思維,並掌握相應的方法,以史鑑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