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 中元節|捏麵人

一個年過五十的七尺男兒每年七月十五都會給孩子們捏麵人,這是我保持了多年愛好,這個習慣來源於我的母親。

母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陝北人,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年近四十的母親隨父親走西口一路步行來到東勝。母親一直保留著老家的生活習慣,特別是非常注重在什麼節日做什麼、吃什麼。每到節日,她都會提前準備,用少的可憐的食材,創造性地做一頓傳統美食,給我們這個貧窮的家營造出一種濃厚的節日氣氛。

每到七月十五,母親都要捏麵人。

七月十五 中元節|捏麵人

自認為,我是家裡最饞的一個。因為在我記事起,只要母親做好吃的,我會放棄與小朋友出去玩的機會,一直坐在旁邊看著母親做飯。

有一種黑豆小的豆莢植物,本地人稱為“麵人人眼睛”。進入陰曆七月,我們就提前採摘一些。七月十五的前一天,母親開始發麵。在做麵人前,母親要先燒火,然後才開始準備工具。梳子、剪刀,一雙捎尖和筷子,菜刀、小刀、小擀麵杖和兩根挑毛衣的竹籤,幾根高梁棒棒,洗淨一掬紅棗放在盤中,把紅紙、綠紙放在小碗裡用少許溫水泡出顏色。

母親將添了水的蒸鍋放在爐子上才開始揉麵。母親捏麵人熟練而快速,揉麵、挫面,然後將麵糰固定在高梁棒棒上,開始用剪刀剪幾下,用梳子一壓幾下,擀幾個小麵皮,用削尖的筷十字夾兩下,面案上就展現出一朵小面花,安放在麵人胸前;用一個小面球,用竹籤中間一壓,變成了麵人的櫻桃小嘴;挫兩條小麻花,往麵人頭上一按,就是小麵人的辮子,再將兩朵小花安在辮梢;拿兩個小麵餅做底,安上黑亮的眼睛,一個漂亮的麵人就展現在我們眼前。母親捏好幾個麵人後水正好也開了,如果麵人不滿一籠,母親會快速做幾個花饃按上半個紅棗,補滿鍋裡的空位。

七月十五 中元節|捏麵人

出鍋時,麵人的變化會出乎意料。有時會比捏的豐滿、白淨,展現出動人的神態,我就會發出誇張的驚呼,引起大家一陣歡笑;有時,麵人會變形、發黃、裂逢,母親會自言自語地說一聲:鹼大了。但不管怎樣,母親都會在麵人出鍋後,在麵人頭上、身上點上花花綠綠的顏色。

變幻莫測的、散發著讓人垂涎的香氣的麵人,讓我的味覺產生了永久的記憶。

七月十五 中元節|捏麵人

起先我只坐在一旁看,後來,姐姐們幫著做。看著她們的笨拙我也躍躍欲試。母親要求我把手洗淨後給我一塊麵任由我發揮。無論我做成什麼樣,她都會面帶笑容地把她們放在鍋裡,出鍋後認真地給我的“作品”點上顏色。

上中學以後,我將我的美術特長應用到麵人的創作中。我會根據出鍋前後麵人的變化,對面做一些前期控制,做出了一些非常成功可愛的作品,與母親捏的麵人風格截然不同,受到了母親的高度讚揚。在以後的很多年裡,每到七月十五,我都會陪母親捏麵人,但母親沒有受到我的一點影響,始終保持著家鄉的風格。

七月十五 中元節|捏麵人

在母親去世後的幾年裡,七月十五就沒有人捏麵人了。

前兩年,岳母知道我有這個習慣後,在七月十五前發了一些面,動員我和晚輩們一起捏麵人。從此,我也會像母親一樣,要求孩子們洗淨手,任由他們去捏,鄭重地將他們的作品放進鍋裡,出鍋後點上紅點,給他們的每一個作品起上個有趣的名字。看著他們驚奇的小神情,我彷彿看到了慈祥的母親和幼稚的我,心裡充滿了辛酸的幸福。

今年,我將我的麵人拍照放到了朋友圈,附說明:“我至今保持著捏麵人的習慣,這讓我想起了母親”。得到了最多的一次點贊,有的向我索要麵人,有的要學捏麵人。我回復:和母親去學,母親捏的麵人永遠是世界上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