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狄入华夏则华夏,华夏入夷狄则夷狄,历史上的华夷之辩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华夏入夷狄则夷狄,历史上的华夷之辩

所谓华夷之说,缘起于我国上古华夏族体的形成时期,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后,分封诸侯国,更将这华夷之说体制化。

当时周武王大封功臣为诸侯,这些诸侯国臣服于周天子,奉周王室为正朔。周天子被奉为天下共主。周朝王都中心为中央王朝,四周诸侯国众星捧月,诸侯国之外便是化外之地。

在周公主持下,周王朝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这就是所谓的周公制礼,并将这些礼仪制度在诸侯国推广。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华夏入夷狄则夷狄,历史上的华夷之辩

自此周王朝自认为为礼仪之邦,自诩法度礼仪天下为尊,因此自诩华夏。而诸侯国之外的化外之地因为文化落后,生产原始,因此被冠以带有蔑视性的蛮夷戎狄称谓,东方即为夷,西方为戎,北方为狄,南方为蛮。

另外在当时中央帝国统治者的眼里,东夷、西戎、北狄、南蛮还算是同类,只不过非同族而已。但是针对黑人和金发碧眼的欧美人种则认为非人类。当时的中原王朝称黑人为昆仑奴,称呼金发碧眼的欧美人种为红毛鬼,近代则成为洋鬼子。

围绕着华夷之争,几千年来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发生了无数次的战争,也经历了夷狄入华夏则华夏,华夏入夷狄则夷狄的民族大融合。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华夏入夷狄则夷狄,历史上的华夷之辩

千百年来,华夷秩序成为维系亚洲东部、南部、东南部等地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一体系内,由于中国在这一地区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以及科技水平,所以就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向中国朝贡的各藩国与中国历代王朝之间的一种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关系,一直到晚清时期天朝上国的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