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狄入華夏則華夏,華夏入夷狄則夷狄,歷史上的華夷之辯

夷狄入華夏則華夏,華夏入夷狄則夷狄,歷史上的華夷之辯

所謂華夷之說,緣起於我國上古華夏族體的形成時期,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後,分封諸侯國,更將這華夷之說體制化。

當時周武王大封功臣為諸侯,這些諸侯國臣服於周天子,奉周王室為正朔。周天子被奉為天下共主。周朝王都中心為中央王朝,四周諸侯國眾星捧月,諸侯國之外便是化外之地。

在周公主持下,周王朝對以往的宗法傳統習慣進行補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維護宗法等級制度為中心的行為規範以及相應的典章制度和禮節儀式,這就是所謂的周公制禮,並將這些禮儀制度在諸侯國推廣。

夷狄入華夏則華夏,華夏入夷狄則夷狄,歷史上的華夷之辯

自此周王朝自認為為禮儀之邦,自詡法度禮儀天下為尊,因此自詡華夏。而諸侯國之外的化外之地因為文化落後,生產原始,因此被冠以帶有蔑視性的蠻夷戎狄稱謂,東方即為夷,西方為戎,北方為狄,南方為蠻。

另外在當時中央帝國統治者的眼裡,東夷、西戎、北狄、南蠻還算是同類,只不過非同族而已。但是針對黑人和金髮碧眼的歐美人種則認為非人類。當時的中原王朝稱黑人為崑崙奴,稱呼金髮碧眼的歐美人種為紅毛鬼,近代則成為洋鬼子。

圍繞著華夷之爭,幾千年來中央王朝與少數民族政權發生了無數次的戰爭,也經歷了夷狄入華夏則華夏,華夏入夷狄則夷狄的民族大融合。

夷狄入華夏則華夏,華夏入夷狄則夷狄,歷史上的華夷之辯

千百年來,華夷秩序成為維繫亞洲東部、南部、東南部等地的國際關係體系。這一體系內,由於中國在這一地區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經濟發展以及科技水平,所以就以中國為中心形成了向中國朝貢的各藩國與中國曆代王朝之間的一種不平等的政治經濟關係,一直到晚清時期天朝上國的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