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新時代的成都,想像之外的城市

“每一個大時代來臨之際,我們總能感受到成都的活力與魄力,與大膽的銳氣。”

曾經,三聯生活週刊在一期名為《想象之外的成都》的封面文章中,這樣評價成都。

蓉平:新時代的成都,想象之外的城市

成都

黨的十九大,讓“新時代”成為理解我們所處歷史方位的最重要關鍵詞。“新時代”,是幹大事、成大事的“大時代”,更是見證民族復興、實現千年夢想的“跨時代”。置身於新時代的成都,自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則再一次以“想象之外”的姿態、以世界城市的雄心、以千年之變的勇氣,展示出執著於“非常”的活力、魄力和銳氣。

想象之外的——是一個以休閒著稱的西部城市,竟能有“千年之變”的改革銳度。

大城崛起,需要規劃與佈局,更需要戰略和眼光。“千年之變”首先是理念之變。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為撬動這座城市的“千年之變”提供了牢固支點。其次是格局之變,從“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打破的是千年未變的逼仄格局,打開的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廣闊未來。一部比肩北上廣的城市新總規,更將成都“三步走”置於國家戰略全局和世界城市體系中謀篇佈局,城市雄心躍然而出。而格局之變帶來的,則是城市產業經濟地理的重塑、以及更深遠的城市發展方式的改變。

蓉平:新時代的成都,想象之外的城市

城市規劃概念圖

從天府新區到自貿試驗區,從“產業新政50條”到“軍民融合10條”,從在全國率先成立新經濟發展委員會、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到大力推行網絡理政、行政事項“一窗辦理”……一年以來,無數個經濟、社會領域的局部改革正疊加起勢,積蓄為成都城市能級提升的強大動力。2017年,成都新簽約項目總投資7938億元,同比增長136.7%,在新一線城市中表現最為活躍。也是2017年,成都新增新經濟企業3.3萬戶、增長57.9%,新增科技型企業2萬家,新經濟總量指數居全國第4位。就在本月,仲量聯行發佈的研究報告中,將成都列入“中國城市12強”榜單,並稱“成都勢必將以創新為核心的未來競爭力,積極推動下一次全球化浪潮,在全球舞臺上扮演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這一切,不過是“千年之變”引發的初步聚變。

想象之外的——是一個不靠海、不沿江、不沿邊的內陸盆地城市,竟能有比肩沿海一線城市的開放高度。

不久前,奧地利史上最高規格代表團訪華,最後一站特意選在了成都。無論是奧地利駐成都總領事館開館,還是首列成都至維也納貨運專列發車,都成為奧地利總理庫爾茨那句感慨的註腳:“沒想到,這裡經濟發展氣息濃烈!”

大開放引領大發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城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全球化經濟體系下,要彎道超車跨越發展,則必須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人才鏈,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協作。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要牢固樹立“更全面、更深入、更務實”的新開放觀,構建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內外聯動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成都新一輪的城市總規中,進一步將建設“泛歐泛亞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明確寫入成都“三步走”發展目標。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更是提出這樣的建議:以成都為起點,加快規劃啟動“一帶一路”建設向西向南開放的戰略通道。央廣網對此的評論是,“與成都劍指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和世界城市不謀而合,也是成都在國家戰略和國家使命中的強擔當。可謂審時度勢、天時地利。”

蓉平:新時代的成都,想象之外的城市

天府國際機場效果圖

事實上,成都的謀篇佈局早就跳出西部、著眼於國家戰略全局、定位於世界城市體系。如今,在這座城市的南端,除了吞吐量全國第四、中西部國際地區航線最多的雙流國際機場,總面積60萬平方米的天府國際機場也已雛形初現。2020年天府國際機場投用後,將能夠滿足2025年2800萬人次國內旅客吞吐量和1200萬人次國際旅客吞吐量的需求,成都也將成為中西部第一個、全國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而在城市北邊的成都國際鐵路港,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已沿著“一帶一路”延伸到了歐洲腹地的維也納。2017年,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共發車1012班,居全國已開行中歐班列之首,搭載貨值達到268.2億元。國家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汽車整車進口口岸、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的陸續獲批,更讓成都進一步擁有了向西向南開放的優越口岸條件。除此之外,隨著“148”高鐵出行圈的快速構建、內陸自貿區的高標準推進、眾多國別合作園區的建設,成都已展現出一個樞紐城市的聚合和引領能力。

想象之外的——是一個經濟指標不處於一線領跑地位的城市,竟敢於如此堅定地將綠色生態作為城市發展的最大夢想,竟能對年輕人有這麼“致命”的吸引力。

“網紅城市”,是80、90後們給成都的最新標籤,也用他們獨特的方式肯定了成都在“網絡一代”心中無法取代的地位。根據成都市政府新聞辦最新公佈的數據,從去年8月成都“人才新政12條”實施以來,成都已累計吸引16.4萬名青年人才落戶。全球化智庫(CCG)與智聯招聘聯合發佈的《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也顯示,海歸創業選擇的城市中,成都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的“全國海歸創業第三城”。

為什麼年輕人如此愛成都?“政策好”是一個方面,但在各大城市紛紛展開搶人大戰的背景下,“政策好”顯然是不夠的。要成為年輕人心嚮往之的“網紅”,還得有足夠高的“顏值”,有讓人舒服的“氣質”,以及值得終身託付的“潛質”。從“一軸兩山三環七帶”共16930公里的世界最長綠道體系,到規劃面積1275平方公里、縱跨6個區市縣的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園;從鐵腕治霾、全域增綠、重拳治水、科學治堵的強力舉措,到越來越多從陽臺上看得見雪山的清晨;從太古裡鐵像寺的生活之美,到鹿溪谷軟件園的創業故事……本就擁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在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路上,顏值、氣質、潛質自會越來越高。

蓉平:新時代的成都,想象之外的城市

“時代”這個詞,因為指向超越個人時間的宏大概念,已經讓人滿懷激盪;而“新時代”,更因為行進的意象,讓人對過去、對現在、對未來,有了更為寬廣的想象。新時代的成都,講述著無數個“想象之外”的故事,勾勒出新發展理念下城市發展的深刻脈絡,描繪出成都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奮發向上、絢爛多彩的現實圖景。

這樣的成都,必將帶給我們更多的“想象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