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災之後要警惕另一個「洪災」

8月的濰坊註定不平凡。洪水肆虐,河壩決堤、村莊被淹、大棚坍塌、莊稼被毀,濰坊遭受自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的一次洪災。正當幹部群眾眾志成城抗災救災的時候,有的媒體和個人製造話題,致使謠言四起;有的人怨天尤人,分裂社會,仇恨抱怨;更有的人自暴自棄,心理崩潰,逝去生命。這種謠言、分裂和心理的“洪災”,是另一個看不見、摸不著,但又極具能量的“洪災”,我們更要警惕。

摒棄流言蜚語,樹立社會正氣

每逢遇到大災大難,社交網絡上都會上演一出出傳謠和闢謠的鬥爭大戲。這次濰坊洪災也不例外。“壽光洪災”就是被有些別有用心的個別媒體和人制造也來的,把天災造成的損失歸咎於上游水庫洩洪。這個“靶子”成了部分受災群眾發洩對社會不洪情緒的爆發口。

據省水利專家介紹,此次上游水庫調洪能力發揮到了最大。不僅保住了沿河上百萬群眾的生命安全,而且為後繼沿河縣市發展積蓄了力量。接觸的越多,感受的越深。對於洩洪的決定,濰坊市水利局長是這樣解釋的:如果當時不洩洪,將會對水庫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甚至有垮壩危險,將影響下游近百萬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同時,採取錯峰、削峰、控流措施,經過三座水庫攔蓄洪峰,當時入庫洪峰流量4058立方米/秒,洩出量1780立方米/秒,削峰56.1%。注意!此削峰前後持續4小時,相當於爭取了4小時的撤離轉移時間。也就是因此,我市在這次洪災中撤離轉移村民過程是最順利,無一人傷亡,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績。從來源上分析,這些謠言就是“別有用心的人”炮製出來的,以實現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其目的就是讓社會產生仇恨,進而影響社會動盪。

我們應該怎麼面對它呢?那就是把這些流言蜚語,拋擲於腦後,不信謠,不傳謠,一心撲在抗災自救上,拿起鎬頭,重拾信心,為了明天,加油!

摒棄怨天尤人,樹立團結信心

謠言造成的第二個後果就是讓我們社會不團結。彌河下游三縣:臨朐、青州、壽光。一水相聯,在古代本就是一家。一個謠言,讓三個兄弟成了“仇家”。這次洪災讓三個縣市都受災。青州降雨最多,臨朐次之,壽光最少。臨朐、青州死亡人數最多,壽光地勢最窪,受災最重。其實整場災難,沒有誰能獨善其身。現在,很慶幸的是,在三地的共同努力下,三大水庫都保住了,三地的損失也降到了最小。

我們不能怨天尤人。首先應該感謝我們的母親河--彌河,她世世代代哺育著我們。其次是反思自己,我們又對她做了什麼?挖沙取財,與河爭田,與水爭地,讓她越來越萎縮,越來越貧瘠。再次就是改變自己。我們應該順應自然,好好恢復她,好好與她相處。習近平總書記不是講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現在,國家、整個山東、濰坊12個兄弟縣市區都在關注著我們,為三個縣市捐款、捐物。僅壽光26日以前就已接受社會各界捐款2700多萬元,這讓我們看到的是黨和國家的關心和惦記,也是抗災救災的團結和暖意。我們還能報怨嗎?兄弟同心,其力斷金。只有團結才是正道!

摒棄自暴自棄,樹立生活自信

同樣是面對災難,臨朐、青州、壽光絕大多數群眾表現出了超強的勇氣和膽量。有一人救出22人的老人、有拾金不昧的好夫妻、有跳入洪水救助被困群眾的村支書、有為救災民5天未見自己幼兒的年經媽媽等等,他們克服困難,全力投入到家園重建中。他們用堅強,挺起了災區人們的脊樑!

但是,災區裡,心理脆弱、抗壓能力不強的群眾也大有人在。對此,有關心理學教授介紹,要科學做好災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有關研究和臨床經驗表明,災後3個月內,救災 、安頓和心理安慰是重點;心理問題和疾病將逐漸顯現和增加,心理創傷將在不同人群中以不同形式持續存在多年。也就是說,從災難性事件發生直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需要相關專業人員為因災受到心理創傷的人員提供心理危機干預,幫助受災群眾走出災難帶來的心理陰影,重拾生活信心。

彌河人是堅強、勇敢的,任何困難都壓不垮我們。只要我們克服謠言、分裂和心理的“洪災”,就一定能夠走出“泥潭”,重建美好的明天!(張秀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