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常见病症的保健康复按摩指南

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更具体地说,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应用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和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实际专业的康复治疗和人们常说的按摩或者做操不是一回事,是一种医学治疗,需要有资质的医生做,不然控制不好还会出问题。

一些研究证实正确的康复按摩可对某些疾病起到治疗及预防的作用,并是保健养生的好方法。本文分享五种不同常见病症的保健按摩方法,以期为大家提供参考。

五种常见病症的保健康复按摩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五十肩”、“露肩风”、“冻结肩”、“肩凝症”、“肩痹”等,是一种肩关节囊及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本病是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受限为主症的一种老年性常见疾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女性多见。

(一)病因

1.老年肩关节退行性改变,发生纤维化改变。

2.内分泌机能紊乱。

3.急慢性劳损。

4.风寒侵袭。

5.肩关节缺乏运动。

(二)临床表现

1.疼痛与压痛肩周炎疼痛的性质多为酸痛或钝痛。早期肩部疼痛剧烈,肿胀明显。疼可扩散至肘部,遇寒湿疼痛加剧,遇热痛减,日轻夜重,常常影响睡眠。后期肩部疼痛减轻,但活动障碍较显著。常可在肩峰下滑囊及三角肌下滑囊部、肱二头肌长头或短头腱沟、三角肌后缘、冈上肌与冈下肌附着点,以及肩内俞、肩贞、天宗等部位找到明显压痛点。

2.活动障碍 病程越长,活动障碍越明显。常不能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动作,如穿衣、洗脸、梳头、素腰带等。肩关节被动上举、后伸摸棘、内收、外展、内外旋动作均受限。

3.肌肉萎缩 患肩病久,局部肌肉常出现废用性萎缩,尤以三角肌较为明显。

(三)按摩方法

1.抱揉肩周 宾客取坐位,保健按摩师以双手大鱼际或全掌抱着肩部,做大面积抚摩抱揉。

2.揉、滚肩部及拿揉三阴三阳 保健按摩师以单手掌或双手掌揉肩部及上臂,拇指与多指相对用力揉拿或捏拿肩部及上臂。然后用左手握患肢前臂并托起肘部,将上肢外展并活动其肩部,同时用右手小鱼际或掌指关节滚肩背部及上臂。

3.点拨肩部肌肉及阿是穴 宾客一手大鱼际或掌根部自患肩的肩胛骨脊柱缘由上而下揉数遍,拇指拨3—5遍,然后以食、中、无名指从肩胛脊柱缘插入肩胛骨前方,拨理肩胛下肌3—5遍,拇指或掌根揉拨肩胛腋窝缘。

4.按揉腧穴 双手拇指对按中府、天宗、肩贞、肩内俞。拇指重按肩外俞、秉风、臣骨、缺盆、肩、拇指按揉或拨极泉和肩部痛点。

5.被动运动肩关节 根据不同方向的活动障碍选用下列方法。

(1)推肘内收 宾客取坐位,保健按摩师北立于宾客患侧偏后方,一手推患侧肘部,另一手从健侧胸前握住患肢腕部,缓慢牵拉内收,然后用推患肘的手掌磨擦患肩。最后空拳叩打患侧肩周围。

(2)扛肩揉搓 保健按摩师取半蹲式,用肩扛宾客患肢上臂,双手扣于肩部前后,进行协调的揉搓且尽力向上找动肩关节。

(3)反手旋肩

(4)环转运动肩部 保健按摩师立于宾客患侧后方,用一手固定肩部,另一手握拿患肢肘部托起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运动,以患者能耐受为最大范围。

6.搓抖及拍打肩臂部 双掌或握空拳拍打或叩打肩背及上臂部,多指与掌根推拿臂部。

(四)注意事项

1.按摩治疗后,在病变局部进行湿热敷或中药熏洗,待疼痛缓解后,逐渐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

2.注意肩部保暖,防止受风着凉。

3.注意保护患肩,避免过劳与外伤。

五种常见病症的保健康复按摩指南

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和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主要的症状有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严重者可合并肢体功能丧失等综合症状。本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或颈肩综合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

(一)病因

1.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软骨板逐渐骨化,髓核逐渐脱水导致纤维化、椎间隙变窄,关节面易发生磨损而出现增生。易压迫神经、血管而产生症状。

2.急慢性外伤造成椎间盘、韧带、关节囊等组织操作,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增生物压迫神经、血管产生症状。

(二)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其中以颈项、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为最常见。颈椎病往往因颈部过劳、扭伤或寒冷刺激使症状加剧而诱发。临床症状为:

1.颈型 颈椎各椎间关节及周围肌筋损伤导致的颈肩酸胀、疼痛、颈项僵硬。不能做点头、仰头及头颈部旋转活动,呈斜颈姿势,患者回头时须颈部与躯干共同旋转。

2.神经根型 颈丛和臂丛神经受挤压,造成颈项、肩胛上背、上胸壁、肩臂或手部放射性麻木、疼痛、无力或肌肉萎缩、感觉异常。

3.椎动脉型 由于颈椎骨质增生等原因,挤压椎动脉,造成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记忆力减退、疲倦无力,严重者可出现位置性眩晕、猝倒等。

4.脊髓型 因脊髓受压而出现上下肢一侧或两侧麻木,走路无力不稳、瘫痪、大小便障碍等。

5.交感神经型 戏交感神经受压引起枕部疼痛、偏头痛、头昏、心动过速、胸闷肢冷、视物模糊、出汗障碍等综合症状。

6.混合型 临床上凡同时存在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者为混合型颈椎病。

(三)按摩方法

1.勾点风池及拿揉颈项 部 保健按摩师一手扶宾客头部,另一手推摩拿揉颈部,用小鱼际滚颈部,多指揉颈部两侧,拇指揉颈部督脉路线。

2.点拨颈肩部肌肉及按揉腧穴 保健按摩师双手拇指沿宾客膀胱经的天柱至大杼穴一段按揉弹拨,拇指按揉天柱、风池、大柱、肩井、列缺、肩中俞、肩外俞、天宗、曲池、合谷、绝骨等穴。

3.拿揉、牵抖上肢 保健按摩师用手多指与掌根相对用力拿揉上臂,双手握患肢腕部牵引抖动。

4、 拍打肩臂部

(四)注意事项

1.平时要注意颈部、肩部及上肢部的锻炼,避免长期伏案工作或经常低头。

2.枕头高低要适宜,避免过高。

附:落枕

落枕是指患者颈项部酸痛,转动不灵活的一种疾患。多因睡眠姿势不正,枕头过高或过低,使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处于伸展状态,以至发生颈部肌肉劳伤痉挛,或因颈部受寒侵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患得多在一觉醒来后突然感觉颈项一侧或两侧的肌肉酸痛僵硬,头向一侧歪斜,活动困难,动则疼痛加剧,严重者可牵引致肩背疼痛。治疗落枕的按摩方法可参照颈椎病的按摩方法。

五种常见病症的保健康复按摩指南

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是指因各种突然刺激造成的腰部软姐织损伤,又称“扭腰”、“闪腰”,是一种觉见的外伤疾患。由于腰部脊柱是一根独立的支柱,承担着人体60%以上的重量,并从事着复杂的运动。腰部前方只有松软的腹腔和髂腰肌,附近仅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韧带等无骨性结构的保护,因此在负重或不协调的运动中,极易受到损伤。损伤在急性期未能给予有效治疗,则容易转化为慢性,成为顽固的腰背痛。

(一)病因

多由于突然受暴力损伤而起,如过度后伸与前屈,扭转弯曲超过了腰部的正常活动范围,或搬运重物,负重过大或用力过度,劳动者是腰部姿势不正确,或扛抬重物是,配合不协调,以及跌打或暴力直接打击腰部,使腰部的肌肉组织受到剧烈的扭转、牵拉突然受伤。

(二)临床表现

腰痛发病骤然,伤后即感腰部一侧或两侧局限性疼痛。患者常能指出准确的疼痛部位。有些患者在受伤时感到腰部清脆的响声或有韧带撕裂样感觉,随即感到疼痛。小便用力时均感到疼痛加剧。触摸患侧腰肌可见紧张、痉挛、僵硬等。

(三)按摩方法

1.远端取穴镇痛 保健按摩师双手拇指重叠按揉宾客扭伤穴(阳池与曲池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界处)或腰痛穴等,以缓解腰部疼痛。

2.轻推背部及掌按背腰部 保健按摩师双手掌在宾客背腰部自上而下做“八”字形分推数启蒙,两掌自上而下揉脊柱两侧腰肌,双手拇指在腰部疼痛部位揉推分拨,并顺期肌纤维方向推理肌筋数遍。

3.轻点背腰部俞穴。

4.轻点拨腰椎旁竖几脊肌及阿是穴要以能忍受为度。

5.点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穴。

(四)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腰部禁止做大幅度运动,卧硬板床休息3—5天,并防止腰部受寒冷刺激。

2.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腰肌的保护能力。

3.注意劳动姿势,避免无精神准备的突然动作。

五种常见病症的保健康复按摩指南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筋慢性损伤,主要是腰骶部的肌肉、筋膜、韧带、小关节等组织的慢性损伤。在慢性腰痛病例中,腰部劳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病多发生于体力劳动者。

(一)病因

1.在劳动中工期维护某种不平衡的体位,如经常用同一侧肩部扛抬重物,长期从弯腰工作等,或由于习惯性的姿势不良,常可导致软组织的疲劳而引起腰背酸痛。

2.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后,未作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因反复多次损伤,局部出血渗液,产生纤维性变或疤痕组织,压迫或刺激神经而形成慢性腰痛。

3.先天性畸性,如由于单侧性腰椎骶化或小关节两侧不对称等,使腰骶部两则活动度不一致而诱发腰痛。

(二)临床表现

有长期腰痛和反复发作史,腰骶部和腰椎两则疼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部发、沉重、病人不能明确地指出疼痛部位。疼痛在过量劳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部分患者腰部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密切关系。腰部运动一般无明显障碍,但腰部活动过多即感腰部有牵制感,多数患者腰部喜热怕冷,甚至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加重,可出现腰肌痉挛、脊柱侧弯、患侧下肢有牵涉性疼痛等症状。

(三)按摩方法

1.推、揉、滚腰背部 。

2.按压腰背 保健按摩师用双手掌根按压宾客腰背部肌筋。

3.点拨腰肌两侧及阿是穴 保健按摩师双手拇指重叠,分别自上而下左右拨宾宫两侧骶棘肌,拇指重点按揉、推理腰部痛点。

4、肘推腰肌

5.擦摩腰骶 保健按摩师单掌擦摩宾客腰骶部,大鱼际或掌根擦肾俞、腰阳关,以有透热感为佳。

6、点揉肾俞、命门、关元、八髎及委中穴

7、拍打背腰部及扳腰。

(四)注意事项

1.本病应坚持长期治疗,平时注意纠正工作中的不良姿势,睡觉宜用硬板床。

2.注意腰部保暖,避免着凉。

3.坚持腰背锻炼,增加腰肌弹性和固护能力。

五种常见病症的保健康复按摩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导致纤维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从纤维环的缺损处向外胀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马尾神经),引起腰伴上肢的放射性疼痛。此病是临床觉见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

1.内因 大约在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的韧性及弹性逐渐减弱。这就构成了本病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部位,是根据承受压力多少和活动度大小来决定。而腰4-5,腰5、骶1之间负重最多,活动度最大,所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发症的部位。

2.外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于创伤引起的。绝大多数发生在青壮年,在椎间盘本身退化变性、纤维环变脆的基础上,遭受一次突然的外伤或反复多次轻度的下腰部损伤,致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有一部分患者有受寒凉的历史,寒凉刺激为诱发本病的原因。

(二)类型

本症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部位和程度分为如下若干类型。

1.按髓核突出方向分为三型

(1)向后突出型 髓核向后突出,压迫神经根而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本型临床最多也最重要。按突出部位又分为:

1)单侧型 是临床是最多见的一种,髓核突出和神经根受压只局限于一侧。

2)双侧型 髓核向后纵韧带两侧突出,两侧下肢均有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此型临床上较少见。

3)中央型 椎间盘自后中部突出,此型左右侧神经根均不受压,受压的只是马尾神经,所以产生的症状多为鞍区麻痹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2)向前突出型 本型不引起特殊症状,故无临床意义。

(3)向椎体内突出型 髓核向软骨板内突出,突出物压入椎骨的松质骨,多为环状缺口,常发生在青年期。

2.按髓核突出程度分为三型

(1)幼弱型(隐藏型)纤维环部分破裂,纤维环由内向外形成裂缝,但外层尚保持完整。

(2)成熟型(破裂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自椎间隙向外胀出。

(3)移行型(即突出型)该型介于幼弱型与成熟型之间,纤维环接近完全破裂,髓核向外胀出较大,可发展变为成熟型,也可缩回椎间隙而消失。

(三)临床表现

1.多数患者有外伤史或反复发作史。

2.腰部疼痛,咳嗽、打喷嚏及腹压加大时(如用力排便等)疼痛加剧,重者起卧困难,步履跛行,疼痛难忍。

3.一侧或双侧下肢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出现放射性疼痛,且常发生在腰痛减轻或消失时。疼痛先由臀部开始,逐步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后侧,有的可至足背外侧及足跟和足掌,如果突出部位在中央,则可出现马尾神经症状,表现为鞍区麻痹和大小便障碍。

4.腰部活动受限,以后伸受限为主,少数前屈受限明显。

5.脊柱有不同程度的侧弯,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腑部,即神经根与马尾成角处。为了使神经根躲开突出物的压迫而脊柱凸向健侧;相反,如果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上方,则脊柱凸向患侧,以避开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6.病程长的患者还可出现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及足掌麻木感,患肢可见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

7.患肢温度下降,部分患者感到患肢发凉,检查发现患肢温度较健侧温度低。

(四)按摩方法

1.常规手法 按腰肌劳损按摩方法加点拨坐骨神经路线上的穴位如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太溪等穴

2.摇腿揉腰

3.复位

2.复位和矫形手法,此类手法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3.恢复期手法

(1)宾客取俯卧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其患侧。

1) 双手自上而下揉腰背部与骶臀部。

2) 拇指拨揉两侧腰段的骶棘肌。

3)肘尖压揉腰段的骶棘肌。

4)肘尖自上而下滑按脊柱腰段两侧。

5)拇指拨揉骶骨两侧酸痛点。

6)握拳或向臂滚揉腰部,以有热感为度。

7)多指揉两下肢后侧。

8)压揉下肢坐骨神经走行路线上的酸痛点。

9)点揉涌泉穴。

10)腰部后伸运动。

(2)宾客改为侧卧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其前面。

1)肘尖压揉髋骨两条横线,一条沿髂骨边缘自后向前,作一弧线,从髂后上棘到髂前上棘;另一条从次骨 自后向前到大转子。

2)拇指拨揉两则腰肌。

3)前臂滚揉下肢足小阳胆经。

(3)宾客取仰卧位。

1)揉拿大小腿,直腿抬高运动。

2)屈髋屈膝环转运动。

3)屈双腿、腰部屈曲运动。

(一)注意事项

1.可配合牵引疗法。

2.治疗期间睡硬板床,注意保暖,防止潮湿受凉。

3.按摩必须排除骨技病变。

4.恢复期注意功能锻炼。

6.若按摩无效,患者痛苦难忍,保守治疗难以奏效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