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日之间的“死结”

北方四岛俄方称“千岛群岛”,群岛总面积5088.33平方公里,矿产、水产丰富,是俄罗斯出入北太平洋的捷径之一,也是往返堪察加和楚克奇的必经之路。在18世纪时,千岛群岛的南北两部份分属日本和俄罗斯。19世纪,沙俄占领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千岛群岛及库页岛。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沙俄被迫向日本转让了千岛群岛的控制权。日本在这里立足后,不仅封闭了俄罗斯通往太平洋的出口,而且封闭了通往堪察加和楚科奇半岛各港口之间的海上通道,成了进攻滨海地区和远东的基地。

俄日之间的“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加强了千岛群岛的防务。修筑了9处机场,共能容纳近600架飞机,其中守岛日军多达2.3万人。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为让苏军出兵歼灭日本关东军,美、英首脑同意斯大林的要求,在日本投降后,整个千岛群岛都划归苏联。依照《雅尔塔协议》,苏联决定用武力收回日军占领的千岛群岛。

1945年8月15日夜。苏军步兵第101师和太平洋舰队进行了高难度的子夜登陆,战役的关键是攻下离堪察加半岛最近的占守岛,该岛有两处完好的海军基地“片港和柏原港”,攻下占守岛就可以控制整个千岛群岛。由于当夜起了大雾,苏军无法出动飞机支援,只能依靠岸炮和护航驱逐舰的炮火来掩护登陆部队。16日凌晨2时35分,苏军岸炮部队从12公里外的堪察加半岛的炮台开始轰击占守岛,以“基洛夫号”巡洋舰为主的苏军舰队也同时将炮弹砸向占守岛。5时,苏军登陆舰队抢占了占守岛的海军基地——片港和制高点国端崎。苏军登陆兵付出了较大的代价才艰难地在片港湾建立了两个坚固的桥头堡。

俄日之间的“死结”

随着天色渐亮,日军就以猛烈的炮火作为掩护,动用联队级规模的冲锋,试图把苏军登陆兵赶下海去。在苏军临时挖的战壕里,双方把剌刀、铁锹、枪托全都用上了,苏军士兵都是身高力大的战士,因此无论是白刃格斗还是摔跤都占有上风。下午14时,日军把自己的预备队——战车第11联队投入战场,18辆坦克配合两个大队的步兵向苏军阵地推进。在距苏军阵地不到100米时,苏军轻重武器一齐开火。反坦克手瞄准坦克,步兵则用冲锋枪、机枪狙击日军步兵。日军多辆坦克被摧毁,日军指挥官池田末南大佐当场毙命。

俄日之间的“死结”

8月19日,已得知裕仁天皇下了投降诏书的日本守军,一方面主动提出停战。但另一方面仍在积极备战,日军甚至将已准备撤退的两个旅团重新展开,试图压迫已登陆的苏军。苏军继续向日军守岛部队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到当日18时,日军死伤1018人。千岛群岛日本驻军司令堤不夹贵中将才被迫接受无条件投降。8月23日,日军堤不夹贵中将来到苏军占领的占守岛,同苏军代表正式签订停战协议。苏军随后乘胜追击,于8月28日凌晨,在择捉岛登陆,该岛1.35万日本守军不战而降。9月1日,苏军又占领了国后和色丹两岛。9月5日,苏军又占领了齿舞岛,守岛日军均未抵抗。

俄日之间的“死结”

​几十年过去了,一方不断声称它从未放弃“收回北方四岛”的要求,对如些重要的战略要地另一方自然不会轻言退让。“北方四岛”事实上成了两国之间改善关系的死结。

欢迎在评论区评论图片来自网络,请关注与分享,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