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暗訪 解決頑疾!國務院大督查直擊民生「小」事

央視網消息:暗訪、突擊檢查、隨機抽查、一對一訪談、小範圍座談,多形式多手段,一年一度的國務院大督查又來了。8月22日,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實地督查啟動,31個國務院督查組分赴各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重點督查民生改善,掌握基層真實情況。

【湖南株洲】國務院大督查發現臭水溝灌溉農田:立即整改

先看看國務院第十八督查組在湖南督查的情況。督查組抵達湖南後,接到當地群眾和環保志願者反映,在株洲有一條70年代修建的灌溉水渠,由於沿途生活汙水恣意排放,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臭水溝。督查組對水渠實地調查發現,水體發黑、汙濁不堪,而且一靠近水渠,刺鼻的臭味就迎面而來。在水渠盡頭,督查人員還發現,這裡沒有任何防護和汙水收集系統,黑乎乎的臭水就這樣流進了湘江支流龍母河,然後進入湘江。經過初步水質檢測,督查組發現水體內的氨氮和溶解氧兩項指標為國家地表水“劣五類”,不適合農業灌溉。隨後,督查人員又順著水渠逆流而上,來到一直生活在這裡的村民家裡,當地村民的一番話更令人震驚。

明察暗訪 解決頑疾!國務院大督查直擊民生“小”事

明察暗訪 解決頑疾!國務院大督查直擊民生“小”事

當地居民楊雄輝:“反映多年了,那不是現在了,那早十年之前就反映了。”老楊說,這條水渠雖然也曾治理過,但由於分屬多個區域,至今仍得不到徹底解決。

就在督查組到株洲核查的過程中,國務院第十八督查組的另一支小分隊來到了位於長江流域的淥江王坊水質自動監測站,還發現了一個匪夷所思的現象:這個監測站內的在線水質分析儀的監測探頭,居然插在了幾個礦泉水瓶內,而且監測數據還在變化,還實時上傳到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國務院第十八督查組成員周長海:“礦泉水瓶子裡的水是死水,它的數據不應該發生變化,但是從數據平臺上看到的數據來看,它的數據還在不斷變化,並且在實時上傳系統之中。從現場情況看,我們有理由懷疑(監測站)有數據造假的嫌疑。”此外,督查組還發現這個站的水質自動監測儀,在水質發現異常的情況下,沒有按規定留樣,也沒有處理措施。下一步,督查組將把現場督查發現的證據材料移送有關部門進行調查核實,督促立行立改,並視情況對相關責任人員展開約談。

【貴州】“缺證明”跑六趟未能報銷 督查整改

我們再來看看國務院第24督查組抵達貴州後就對一起群眾報銷難的典型事件進行了調查。

督查人員在核查中瞭解到,今年5月30日到6月3日,李先生的妻子張女士在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因生育孩子住院,花了8300多元。出院以後,他們便拿著醫院收費單據、出院小結等到張女士的參保地普定縣白巖鎮去報銷。第一次的時候,負責醫保經辦的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告訴他們,需要先辦一張新農合的存摺。辦好存摺後,第二次去又說缺一張張女士的證件照。照片弄好後,第三次去因為前兩次辦事的工作人員不在,值班的工作人員說她不管這事,沒有接收材料。第四次去雖然材料被接收了,但又告知他們缺一個就醫醫院是醫保定點的證明。不過這個證明沒開著,又去了第五次。這一次,又新增要求開一個就醫醫院是三甲醫院的證明。

明察暗訪 解決頑疾!國務院大督查直擊民生“小”事

患者丈夫李先生:“還是說差證明,什麼等級證明,什麼三甲醫院,是定點醫院這些證明。他說是上級緊急通知,我說為什麼第一次來第二次你不說,需要這些等級證明。他說上級通知的,我們也沒辦法。”

國務院第二十四督查組副組長張相國:“他讓你開醫院的三甲等級證明,但醫院的等級證明不是在國家目錄裡面應該有的嗎?”患者父親李先生:”對啊。我就說這個能查得到的,這(系統)上面能顯示出來,你就直接回答我就行了,別叫我出這樣證明,那樣幹什麼,他說反正我們上級突然緊急通知,要這個證明才能辦。”

夫婦倆告訴督查人員,就是這兩個證明,可讓他們犯了難。因為貴陽市婦幼保健院本來就是醫保定點的三級甲等醫院,所以不同意開這兩個證明。最後又去醫保機構問了一次,沒有這兩個證明就報不了。就這樣,從6月25號到現在(8月25號),李先生跑了一趟,李先生愛人跑了兩趟,李先生愛人的妹妹跑了三趟,前後三個人跑了共6趟,兩個月過去了竟然也沒能報銷。

國務院第二十四督查組副組長張相國:“這是一起由於政策不落實,讓群眾報銷難、反覆跑路墊資的典型問題。一個是相關的地方沒有嚴格落實異地直接結算的政策。第二個在患者拿回去報銷的過程中,沒有履行一次性告知的義務,讓患者前後跑了六趟,每次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三個是讓患者提供本應該由醫保經辦機構自身核實的證明材料,比如他要求患者提供醫院的等級證明,結果造成一方面經辦機構要求患者必須提供這樣的證明,醫院又確實無法給他開出這樣的證明。”

接下來,國務院督查組將督促地方政府就這一問題立即進行整改,嚴格落實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優化服務流程,改進工作作風,真正減輕群眾負擔。

【山東】部分地區大貨車被強制加裝設備

而在山東的國務院第15督查組,為更好地瞭解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部分督查人員提前到達山東,通過暗訪的形式進行了實地督查。

國務院第15督查組成員孟好:“我們瞭解到,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兩級交通部門涉嫌強制(為)大貨車安裝兩套性能相近的衛星定位系統,群眾對此表示不滿,為此我們在實際督查前進行了暗訪。”

這種安裝在貨車駕駛艙內的設備,是交通運輸部門為加強道路安全監管,對大貨車的行駛速度、位置和駕駛員駕車情況,進行實時監測的終端設備,按照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的相關規定,所有在用的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必須全部加裝、使用這種車載視頻終端。但督查人員在暗訪中瞭解到,不少大貨車上卻安裝了兩套性能相近的設備。

明察暗訪 解決頑疾!國務院大督查直擊民生“小”事

據貨車司機介紹,這兩套設備價格分別為4200元和5760元,第一套是淄博市交管部門要求安裝的“4G車載視頻終端”,第二套是臨淄區交管部門要求安裝的“主動防禦系統”。貨車司機反映,根據市、區兩級交通運輸部門的要求,如果不安裝第二套的話,車輛將無法通過年檢。

暗訪取證結束後,督查人員來到淄博市臨淄區交通運輸管理所,向相關人員反映了調查情況。據調查,安裝兩套性能相近設備的情況主要集中在淄博市臨淄區,這一地區危險貨物運輸車輛2995輛,已加裝主動防禦系統的有1215輛。

國務院第15督查組成員孟好:“根據暗訪和實地調查情況,我們初步認為,淄博市和臨淄區兩級交通部門涉嫌強制化工運輸車輛安裝兩套定位設備,變相增加貨車司機或企業負擔,我們將責成有關地方加大問題調查整改力度,切實維護貨車司機和企業利益。”

國務院大督查來了!怎麼督?查什麼?

這次的國務院大督查是一個什麼樣的督查呢?我們具體來看一下。國務院大督查一年一次。第一次大督查是在2014年,這次督查國務院派出8個督查組分赴16個省(區、市),27箇中央部門單位接受實地督查。2016年第三次國務院大督查,首次實現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覆蓋,督查的30個國務院部門、單位,基本涵蓋了中央政府主要職能部門。今年是第五次大督查,派出了31個督查組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進行督查,也就是說每個督查組實地督查1個省(區、市),為期10-12天。

可以看出,國務院大督查呈現出了逐年升級的態勢。而且督查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環保、就業、醫療、養老、政務服務等與老百姓和企業息息相關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