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茂文化的源头,在哪里

兰茂文化的源头,在哪里

牛顿说过,“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有的高人隐士,甘当巨人站立的肩膀,愿作人类社会的阶梯。这个人,叫做兰茂。

500多年前,兰茂以一介隐士成为韵律学大家、滇南医圣和诗人,影响了历代杨林人甚至嵩明人的成长,创造了云南人引以为荣的历史。

500多年来,被清代翰林李澄中称之为“百世之师”的兰茂不断影响着、也将长久地影响着中国音韵学、中国医药学和地方文化的历史。

他的《滇南本草》,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早142年;他的《声律发蒙》,早于李渔《笠翁对语》约200年。

后人在兰茂先生医药学、韵律学基础上,出现了集大成者的李时珍、李渔,他的卓越成就,慢慢就在历史的烟海中,黯然失色。

这位巨人可以站立在他肩膀之上的背影,被清末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称赞为,“古滇真名士,悬壶老诗人”。

500多年后,谈到兰茂,嵩明人叫他“兰仙人”,使兰茂神秘气息很浓,过于脸谱化,不接地气。

有学者不断给兰茂叠加头衔,例如,以一首《安边策条》诗,就冠以兰茂“军事家”称号,过于牵强。

又有研究表明,《续西游记》系兰茂所著,比吴承恩所著《西游记》还早。

其实,一个人的成就,并不是多多益善。如果画龙不成,就会有有画蛇添足之嫌。因为历史早有公论,《西游记》系列小说,吴氏成就最高,至于谁早谁后,另当别论。

兰茂是隐士,隐去了许多后人想知道而不能破解的秘密,但抹灭不了他多领域,尤其在音韵学和医药学两方面的杰出贡献。

如今,兰茂文化在哪里?

至今为止,兰茂生活的云南嵩明,还有三大文化现象,可以清晰找到兰茂文化的脉络。足以说明,杨林的兰茂,是嵩明乃至云南独一无二的兰茂。

一是昆明昙华寺和会泽县金钟山,均遗存兰茂塑像,供奉在民间庙堂之内,足以见证兰茂在云南采药行医路线高超的医术。

二是兰茂所著《韵略易通》,被清代纪晓岚收录在《四库全书》,是云南为数不多可以登上国家层面的成就。

三是龙云、袁嘉谷、赵潘等名流纷纷到兰公祠瞻仰,李澄中、李华之、李文汉等官员,前赴后继修缮兰公祠。

可见,兰茂在云南文化领域,是一座高峰;兰茂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