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蝉声悠悠

散文:蝉声悠悠

蝉声悠悠

小暑刚过,院子里的蝉就鸣个不停了!鸣叫的不是一个,而是无数个的集体大合唱,一阵紧似一阵。这蝉,好象是约好一样,一夜之间就爬上了树梢,逍遥肆意的欢唱着、享受着,这属于他们的春天。

蝉,又称金蝉,故乡称作知了,从孕育到来世间登台歌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小的蝉真是让人惊奇。

据研究,蝉的幼虫生活在土壤中,靠吸食植物根部的汁液生活,会安静的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才破土而出,而这生活在土壤中的时间一般为3年、5年,有的竟达13年、17年。学数学的朋友都清楚,这些数的共同点,就是都是质数,而质数的因数最少,而这蝉就好似一群数学家一样,严格遵循着质数因数最少的规律,踩着时间的鼓点出生,以防止和别的蝉类一起来到世间,争夺领土、食物。想想这蝉该是何等的聪慧,如果有谁说蝉是没有思维和灵魂的,我定要与他争个高低。

记忆中,蝉是属于农村的,每至夏日,越是暑热难当之际,这蝉越是鸣叫的高亢嘹亮,午休时刻,与闷热的天气配合,着实令人烦躁。

蝉鸣的烦躁那是大人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讲,蝉是夏日最好的玩伴了。

小时候,夏日夜幕降临之后,村庄内外的每棵大树下,总会有拿着手电筒在树下树上照来照去,仔细寻找知了猴的少男少女,有时,对孩子放心不下的家长,也会加入到这游戏的行列之中,与孩子一起乐此不疲的搜寻着这世间的美味。

这知了猴到底有多少破土而出,无人计算,也没人说的清楚,但似乎每晚大家都是乘兴而去,开心而归的!我想,有无或者多少知了猴大家可能并不在意,更多的应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啊!

散文:蝉声悠悠

蝉声悠悠

刚出土的知了猴捉到之后,用水冲洗干净,然后放淡盐水浸泡半天,随后晾干,油炸或香煎,出锅晾凉后食用,色香诱人,酥脆可口,是世间难得的美味!知了猴又称金蝉,据说,那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就是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转世,故此民间认为,吃金蝉就等同于吃长生不老的唐僧肉。吃了金蝉能否长生不老没有证据,但金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也的确不是吹牛的。据研究,每100克金蝉所含蛋白质竟是瘦牛肉的3.5倍、猪肉的4.3倍、鸡蛋的6倍,此外,金蝉由于含有人体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其益精壮阳、止咳生津、保肺益肾、抑菌降压的作用也是为人君君乐道的。

小时候,农村孩子是只有麦假和秋假,没有暑假的,酷暑难耐的三伏天也是要上学的。记得小学二年级那年夏天,三伏天特热,一天下午的语文课,石庆芸老师就把我们带到了学校南沟的一片杨树林里,挂起自制的黑板,我们一起跟着石老师朗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曾想,没有朗诵上一遍,就被树顶上阵阵排山倒海般的蝉鸣声淹没了……浓荫下,杨树林里的避暑课堂,瞬间变成了人虫合唱的大舞台。

踩着脚下的泥土,嗅着青草的芬芳,耳听着欢快的蝉鸣,吟唱着曼妙的诗歌,这树林里的课堂是多么的温馨、浪漫和令人难忘啊!

金蝉脱壳羽化成虫后就变成了知了,随着翅膀的长出和坚硬,再捉来食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但对孩子们来讲,另一种乐趣却又悄然而至了。

儿时,三伏天周末的中午,自己常常以捉知了喂鸡为幌子,约几个要好的伙伴,偷偷到村北沟老虎洞前清澈幽深的潭水里狗刨戏耍,过足瘾后,一起光光的躺在晒的发烫的大青石上享受温暖,直到烫的屁股生疼,才意犹未尽的沿着河沟开始捉知了。

会飞的知了捉起来就没有刚破土时捉那么简单了,是必须要有一点点技巧和工具的。故乡捉知了的方式,一是用面筋粘;二是用马尾套。两种方式各有千秋,但都特别的好玩。

粘知了,最主要的就是面筋的制作,小时候做面筋都是姐姐的事情,当一团面反复揉搓反复用水冲洗多变,水质变清以后,面筋也就做好了,取一块面筋含在嘴里,抗着家里支蚊帐的竹竿出发,一场粘知了的游戏也就开场了。从嘴里吐出面筋,将面筋拉伸,轻轻的缠在细细的铁丝或树枝上,与竹竿绑在一起,然后循着知了鸣叫的声音,顺着河沟边高高的杨柳树,由上而下仔细寻找着那精灵所在的方位,发现后,举着竹竿轻轻的、轻轻的,一点点靠近,然后快速粘向翅膀的部位,小小的知了也就十拿九稳的到手了。

散文:蝉声悠悠

蝉声悠悠

用马尾套知了,最难的是马尾的取得。故乡的山村没有养马的习惯,牛和毛驴的尾巴,毛发既短又软,是无法用来套知了的,小时候,为了找到几缕合适的马尾,小伙伴们也是费劲了心思。为了找到称心的马尾,有一天王村大集,几个小朋友就相约跑了十几公里,来到集上的牲口市,蹲在一边细细的观察,趁着人家主人不注意,偷偷的从人家的马尾巴上用手一根一根的拽,结果一不小心拽的根数过多,拽疼了马,差一点让马蹄子踢到脸上。用马尾套知了,比的是耐力、眼里和巧劲。将长长的粗细弹性适度的马尾毛系一个比知了略大的活扣,牢牢的固定在竹竿上,然后举着竹竿对着知了开始套取。马尾毛一点点接近着知了,知了浑然不觉,手一抖,马尾毛不小心碰上了知了,知了最多只是爬着换换位置,绝不飞走,当试探几次之后,马尾毛再碰知了,知了已经麻木了,此时,我们就可以大胆的将马尾毛顺着知了的头部套取了,当马尾毛结成的活扣完全套住知了以后,手轻轻向下一拉,活扣也就变成了死扣,随着吱的一声,一只知了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了。

粘知了、套知了,一中午忙活下来,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战果,但那份收获的过程,那份收获的喜悦,却总让人回味无穷!总在心底轻轻流淌!

蝉,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古人不乏对蝉的溢美,最欣赏的莫过于唐代诗人虞世南的五言诗了。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纯洁、清高、通灵的蝉跃然纸上,令人神思。我想,如果有来世,我愿做一只蝉,在夏日的疏桐、杨柳中,吟风饮露,自由歌唱!声高自远,非借秋风,即使是一只寒蝉又有何妨?!

“知了、知了”的蝉鸣声此起彼伏,将我从回忆中拉回了现实,听着这既熟悉又陌生的鸣唱,凝望着屋外满园的绿色,我已分不清自己身居何处,更搞不清是蝉集体改变了习性,来到了城市?还是城市的改变,让蝉有了在城市生存的空间和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