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不丁看這題目,會不會有人覺得,小旮你是不是瘋了?!惠工就是惠工,跟鐵西有什麼關係?哪來的飛地一說啊?這話還得從瀋陽出租司機大哥們的一個笑話說起。瀋陽司機大哥有一句嗑兒叫:

“最像皇姑區地名的是滂江街,最像鐵西區地名的是惠工街”。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被念成“胖江街”,大東區人表示已經醉了~

這話真不是空穴來風,一直以來,皇姑區的地名都是什麼大江大河的名兒,什麼黃河大街、長江街、怒江街、珠江街等等,非常的多。所以一有外地人火車站打車,說到滂江街,對瀋陽地理並不太熟的司機大哥一拐彎就給拉到皇姑了,合計反正是個“什麼江街”到了皇姑再慢慢找唄,哎,還真給整錯了。當然,滂江街的得名,還是因為當時張作霖剛剛佔了內蒙的“滂蓋淖爾”正好大東鋪路鋪到小河沿東邊,張大帥一拍腦門子,哎,就叫滂江街吧。這裡的“滂”應該讀“棒”的音,因為是蒙語發音。至於啥部門啥學者非要求咱非得讀成“胖”(一聲),小旮只能用“數典忘祖”來形容了。這話一點兒也不重,這就好比你把北京“大柵欄”非讀成“大炸蘭”,把“廈門”非讀成“煞門”是一碼回事兒。你把好好的滂江街非讀成“胖(一聲)”,叫個大東區長大的人,這個時候都肯定會客氣地質問你:“咋地?你啥時候把咱滂江街給整腫了?咋還胖了尼?”

聲討至此,自行反醒,並不多言。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惠工街,其實挺長,這名字特別像鐵西的。

翻回來還是說咱“惠工街”。老瀋陽人都知道,鐵西區的街,大多數都是“工”字結尾的。振工街、興工街、鐵工街、西工街、保工街、衛工街、祖工街、國工街,這旮是瀋陽很久之前“後先生”寫過一篇這個關於鐵西街名“連字藏頭”的帖子,當時轉發特別火。所謂連字藏頭,就是這些街名的頭一個字,連起來就是一句話。比如說剛才小旮說的這幾條街,就可以連字藏頭念出來:“振興鐵西、保衛祖國”。這個氣勢和節奏,不說大家也都猜到了,這一定是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給起的名。因為1948年解放瀋陽的時候,瀋陽鐵西工業區國民黨剛剛敗走,日本人剩下的攤子百廢待興,所以,當時我黨的老一輩革命家們就把原來國民黨的街路名字改成了現在的,很有戰鬥風格的街路名,由於鐵西是工業區,所以,每條街路名字都叫”XX工街“。鐵西區街名的這種特點,對瀋陽人來說早不是什麼秘密。

可是,為什麼一個在瀋河區的這條街,怎麼就叫了惠工街了呢?難道真像有人說的那樣,

惠工街以前是鐵西的一塊飛地?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惠工街名字的來歷吧,還真是見證了瀋陽城歷史的一個重要階段呢。別急,小旮這就為您把謎底揭開。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瀋陽市府廣場北邊曾有過這樣一座火車站

惠工工業區:張大帥針對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抗爭

大家都知道,南滿鐵路開通不久,日本發動日俄戰爭攫取了長春以南鐵路的控制權,並劃分鐵路用地進行殖民統治,瀋陽舊城西面被劃分出近10.4平方公里的滿鐵附屬地。附屬地由鐵路用地和市街組成,具有租界性質。日本人將之作為自己的新領土並希望以此為基地,吸引本土移民,因而進行了大規模的現代城市建設。滿鐵附屬地以巴洛克形式主義與功能主義為規劃的基本範型,強化形式構圖,用城市規劃的物質形式來表達殖民者的統治意志和政治理想。“市街部分城區以車站為中心,規劃矩形街路網,並局部規劃斜路幹線,與街路軸線相匯處形成城市廣場,成為城市的重要節點,以強化道路交通與城市構圖。”基本形成了當今瀋陽站附近地區道路和商業格局。

以張作霖為代表的奉系軍閥雖把持軍政大權,但是奉行開明的經濟政策,同時並不屈服於日本人的經濟侵略。1919年以原東塔兵工工業區為基礎,在舊城區東側建設大東工業區‘後來逐步發展成為大東新市區。由於區內資產主要歸東三省兵工廠所有。1923年7月,規劃了惠工工業區(今惠工廣場地區)。“惠工”,意為“優先發展工業區”的意思。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請看下1927年出版的瀋陽地圖中顯示的惠工工業區

惠工工業區就開闢在瀋陽北站附近,古城區以西的地域,是奉系軍閥政府依託自建鐵路規劃建設的新型城區,容納了奉系軍工企業和眾多民族工商業。由於正處於商埠地和老城區兩大市場地之間,又毗鄰鐵路場站。

依靠從鐵路線而來的原料,迅速成為瀋陽的一大主要工業區。

工業區內有遼寧電燈發電廠、奉天迫擊炮廠等重要工廠。1931年6月,奉天迫擊炮廠(即五三工廠前身)生產的民生牌75型2.5噸國產載貨汽車正式下線,這也是瀋陽歷史上誕生的第一輛汽車。但準備批量生產時,恰遇“九一八”事變,因而生產擱置。瀋陽城首次產生真正意義上的電力,其實就來自由惠工工業區內的遼寧電燈發電廠,這個時候的瀋陽才算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電力設施,當時主要是為火車站服務。不僅如此,1922年7月,大東區關江浙會館衚衕,設立奉省陸軍糧秣廠,產出瀋陽首盒牛肉罐頭,用於軍需。日產牛肉罐頭達到1萬盒。1922年皇寺後身設立惠臨火柴公司,年產萬餘箱,1月份,瀋陽歷史上首批火柴下線。

當時的惠工工業區以惠工廣場為中心,其路網呈方格加放射狀,街坊整齊劃一,除了迫擊炮廠、電燈廠以外,還規劃了文教用品廠和國民大市場等,當時的街路名稱也很有種”民國開發區“的即視感,

永遠大街——現安達路,北安路——現大慶路,華豐大街——現哈爾濱路(舊華豐路),中興大街——現北京街北段,民富大街——現肇東街,東衛路——現綏化東街,一馬路——現惠工街(惠工廣場南),二馬路——現團結路(惠工廣場西),三馬路——現友好街(惠工廣場北),四馬路——現惠工街(惠工廣場北),五馬路——現團結路(惠工廣場東),六馬路——現友好街(惠工廣場南)。所以,你可以想像一下,當年這裡,就是一個老城西北角,新興一片工業區,城區的規劃也對制了日本人的浪速廣場(現中山廣場)的設計,也是一箇中心圓形廣場,然後周邊有多條幅射狀馬路。當時惠工廣場幅射的六條路,就是從現在惠工街順時針從一到六數下去,從一馬路到六馬路,中間還配有惠工衚衕、利工衚衕、裕工衚衕、勤工衚衕、聲工衚衕、康工衚衕等等等等,多條衚衕穿叉其間。其實說起來,好像多年以後瀋陽解放的時候,我黨老一輩革命家在鐵西也是沿用了這種起名的方法。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多少有點兒像釘子戶的“杜重遠樓”

在現在惠工地區,也就是當年的惠工工業區裡,有一處重要的歷史建築,現在還保存完好。那就是人稱“杜重遠樓”的“肇新窯業辦公樓舊址”,這就不得不說一說,杜重遠,這位東北乃至中國陶瓷業的“一代宗師”了。

杜重遠的“肇新窯業”&瀋陽地標“陶瓷城”

如果你走到現在惠工街的中段,即哈爾濱路高架橋附近的時候,你會發現,路中間,有一處像“丁字戶”一樣的小樓,立在惠工街中心位置,所有的道路都對她退避三舍。這裡,就是“肇新窯業辦公樓舊址”。之所以,瀋陽的惠工街最新的規劃,要對此樓如此“恭敬”,是因為,當年,這裡曾經有一位叱吒風雲般的東北陶瓷業的“教父”——杜重遠先生。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杜重遠先生

1923年,留日歸來的杜重遠,決心投身實業以振興中華,設法籌資創建了位於二臺子佔地20畝的肇新實業公司。從此,瀋陽有了第一家華資機制磚瓦工廠,開始了東北陶瓷行業從傳統青磚大瓦向紅磚水泥瓦的轉變,打破了磚瓦市場由日本資本獨霸天下的局面。數年後,肇新又增資擴建,引進德國設備開始了中國機器制瓷業的先河。肇新事業蒸蒸日上,其磚瓦產品不但為正在擴建的東北大學土建工程所包銷,而且也為惠工工業區和瀋海工業區等提供了大量的工民用建築材料。肇新的青邊瓷碗碟不僅成為關內外暢銷的日用瓷器,而且也挽回了日本資本把持的瓷業利權。大連日資大華瓷廠不得不停業轉產,瓦房店、瀋陽的一些日資瓷廠不得不轉產耐火磚。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杜重遠樓一角

肇新窯業公司興辦之初,是以提倡國貨、抵制日貨而興辦起來的,雖然實業救國得到國人的普遍支持,但是,要想建立一家企業,必需大量資金。杜重遠只是一個窮學生,剛剛從日本回國,既沒有錢,又沒有社會資源。他不得不四處尋訪親友,呼籲各方協助。有錢而且肯掏錢的人是很少的,但杜重遠毫不灰心,終於經人介紹認識了奉天儲蓄會長張志良(字惠霖)。在日本留學時,杜重遠和張志良的兒子相識,張略知他的為人,所以慨然應允幫助籌款。

在張志良的幫助下,杜重遠共募集股金10萬多元。經過三年辛苦經營,肇新窯業公司生產磚瓦共獲利7萬多元,分配給股東,股東們十分滿意,因此追加投資。經過努力,杜重遠終於將肇新辦成東北第一座機制窯廠,日本人獨佔遼寧省所用新式磚瓦的局面從此被打破。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杜重遠樓近景

杜重遠樓,建於1923年3月。辦公樓正面三層、兩翼兩層呈“V”字形。此樓坐北朝南,佔地面積3146平方米,其建築風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洋式門臉”+“中式後庭”。屋內有木樓梯,第二層屋外有走廊,在西南角處有一半圓形大門。有資料顯示,從前面看,小樓原有的門柱頂端飾有“愛奧尼”柱頭,二樓兩側窗外飾有葫蘆瓶欄杆,正中三樓原本有塔樓,後被大火燒燬;若從小樓後面看,又是濃郁的中國古典風格,兩翼樓體上原飾有木柵欄和雕花鏤空欄杆。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肇新窯業出產的瓷盤上刻畫的窯場景像

“肇新”,意即“始新”,謂新的開始。“肇新”一詞最早見於宋代蘇軾《皇帝達太皇太后賀大遼皇帝正旦書》:“歲律肇新,鄰歡載講。恭被慈闈之誨,遠通慶幣之誠。”到了1930年,肇新窯業年產瓷器達800餘萬件,一度超過陶都景德鎮,對當時的民族工業和制瓷產業產生過重大影響。當時實業界曾這樣稱譽肇新窯業:“東北工業界之福音”“東北之模範工廠”。時任瀋陽市商務會副會長的杜重遠曾言:“磚瓦雖小道,但我要替國家爭回權利,至此略覺自慰。”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肇新窯業出產的“愛國瓷”

杜重遠的愛國情懷其實也體現在瓷器的設計上。他將“提倡國貨”畫在瓷盤上,因此肇新窯業出品的瓷器被稱為“愛國瓷”。在九一八之後的動盪歲月,肇新窯業幾經波折一度停工破產。直到瀋陽解放,肇新窯業終於有機會恢復了生產。在“肇新窯業公司”的基礎之上,1950年瀋陽在大東區東望街建立了瀋陽陶瓷廠,鼎盛時期曾經是亞洲最大的陶瓷生產企業,是中國機械製陶行業的先驅。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陶瓷城已然是瀋陽地標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瀋陽陶瓷廠生產建築用陶瓷,肇新窯業則生產日用陶瓷,兩家工廠分工明確,都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1996年,瀋陽市將原瀋陽陶瓷廠的廠區改造成陶瓷市場,進而發展成為瀋陽的一個重要的地標級地理名詞——東北陶瓷城,瀋陽人俗稱“陶瓷城”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新瀋陽北站

惠工工業區的核心:瀋陽北站

提起瀋陽北站,瀋陽哪有不知道啊。其實,你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其四。其實,瀋陽北站,曾經有過三個站址和六個名字。三個站址分別是,老市府廣場西北側、總站路、現在的瀋陽北站位置。瀋陽北站始建於1913年,原名奉天新站;1930年遷址重建並更名為遼寧總站;1931年至1945年9月,車站先後更名為奉天總站、北奉天驛站、瀋陽北站;1988年6月,遷址重建新瀋陽北站,1990年末,新瀋陽北站正式投入使用。聽懂了嗎?你現在知道的瀋陽北站,其實應該叫”新瀋陽北站“才對。這前前後後的六個名字,你都記住了嗎?沒記住也沒關係,小旮這裡有瀋陽北站的編年表,如下: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老瀋陽北站站房改造舊照

清宣統三年(1911年)11月,京奉鐵路通到瀋陽市區,車站設在西星寺附近(今皇寺廟東北崗維裡),設奉天城站,站房為磚瓦平房。

民國二年(1913年),奉天城站鐵路線向東延長至小西邊門,將奉天省立第五小學校舍三棟平房改為站房,並更名為奉天新站,以區別南滿鐵路的奉天驛(今瀋陽站)。

民國十九年(1930年)後,奉天新站火車站遷往遼寧總站(原瀋陽北站,也即後來的總站路上的瀋陽鐵路分局辦公樓),遼寧總站成為京奉鐵路的終點站,失去作用的奉天新站車站隨之拆除。

民國十六年(1927年),為了與日本人經營的瀋陽站抗衡,張作霖開始修建遼寧總站。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當年的老北站

民國十九年(1930年),遼寧總站竣工開通使用,遼寧總站由著名建築設計師楊廷寶設計,總面積8485平方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小木格窗、綠色鐵瓦頂,是當時京奉鐵路上最大的車站建築, 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鐵路客運站。

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遼寧總站更名為奉天總站。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奉天總站更名為北奉天驛站。

民國三十四年(1934年)9月,北奉天驛站改稱瀋陽北站,即原瀋陽北站。

新中國成立後,為改變原瀋陽北站和瀋陽站各成體系、佈局零亂、設備陳舊等狀況,幾經擴建改造,終使原瀋陽北站成為東端連接哈大、沈吉、沈丹各線,西端與京沈、京廣、京滬、京包等鐵路線相通的重要車站。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如今的總站路的老北站舊址已經是不可移動文物

1988年6月25日,原瀋陽北站停止辦理一客運業務, 計劃修建新瀋陽北站。

1990年12月22日,新瀋陽北站竣工並投入使用。

2003年,原瀋陽北站被列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原瀋陽北站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惠工:也曾魚龍混雜,“工業之夢”不久破碎

其實當年張大帥之所以在惠工這裡規劃工業區,最重要的原因是這裡離火車站很近,運輸物資非常方便,另一方面也離老城很近,便於他對這裡的管轄和控制。除此之外,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和東北大馬路地區的大東工業區連成一片,與日本人的鐵西工業區形成對峙之勢。這多少有點兒像我們下圍棋的招式,張作霖和日本人,以和平大街為界,以奉天商埠地(今和平大街到西順城路)為核心地帶,並不在近邊地區纏鬥,而是向西、向東各取外勢,

各自發展。可以想見,上世紀20年代的瀋陽城,中日雙方正在下著多麼大的一盤棋局。怎奈,1928年三洞橋一聲巨響,令張作霖的”夢想之城“一陣顫抖。不想,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變,這片惠工、利民、興邦、禦敵的“夢想之城”就轉瞬成了泡影,如今想來,一聲長嘆。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整體動遷改造前的惠工三角地地區

其實,早在張大帥興辦“惠工工業區”之前,這裡曾經是瀋陽著名的“三角地”地區,煙館、妓館、賭場隨處可見。

所謂的“三角地”,就是北市場往東北,現在團結路往惠工廣場去的這一片地區,也就是現在華府天地一期二期的所在地。當時“三角地”治安之亂,有個例子可見一斑。當時,如果有人在城內中街剛剛殺了人了,第一時間就是往望北樓方向跑,一直跑到三角地裡面,就基本“安全”了。因為,當時的三角地地區,是真正的“三不管”地區,不但當時的舊中國政府不管,日本人也很少進入這裡執法,商埠地裡的各國駐使更是懶得管你這些糗事。所以,三角地裡的犯罪率異乎尋常的高,三個地方的執法人員,從原來的“不管”,到了後來,就成了“不敢”了。一個殺人犯如果當時跑進三角地地區了,堅持兩個月之後,再到日本人管轄的滿鐵附屬地,就跟沒事兒人一樣。現過個幾年時間,回到瀋陽老城,基本上警察已經把這事兒給忘了。可以想見,當年三角地地區之混亂。雖然惠工工業區之後,這種狀況有所緩解,但是“三角地,鬼見愁”的說法一直在舊瀋陽十分盛行。

如今,2018年的惠工地區,並沒有成為當初張作霖設想的工業之城,反而成為了瀋陽的“金融商貿之城”。

如今,這裡已經是瀋河區的“商貿金融開發區”,成為瀋陽的“CBD”。而且由於瀋陽北站的存在,再加上地鐵二號線的下穿而過,這片百年前城郊的一片魚龍混雜之地,已然成為瀋陽絕對的大城中心。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如今鳥瞰下的惠工廣場地區

每當夜晚來臨的時候,小旮走到惠工廣場附近,都會想起93年上大學離開瀋陽前的那個夜晚,那時候,小旮就坐在瀋陽北站對面的馬路邊石上望著“瀋陽北站”四個大字哭泣,

心想著,就要離開瀋陽了,也許這輩子都不會回來了吧。誰承想,現在的小旮,不但回來了,還每天穿梭在瀋陽的馬路和地鐵人群之中。當時小旮也想不明白,為什麼離開瀋陽去上大學了,一個老爺們兒怎麼居然會哭?現在,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答案:因為,瀋陽,就是小旮的心實;是小旮的靈魂。當肉體離開靈魂,與死亡何異?所以,瀋陽,小旮想告訴你,如果小旮某天離開你,就會像一片無源之水,或許才真真是被人遺忘的,一塊飛地。

為什麼說“惠工”,不是瀋陽鐵西的一塊飛地?(注意文尾)

入夜,肇新窯業舊址映襯著背後瀋陽CBD地區的高樓大廈

記錄回憶,記錄一切,

就在這旮,讀懂瀋陽。

小旮計劃進行一次瀋陽的老公館遊,小旮稱之為“15選10公館遊”,此活動確定於9月1號啟程!想去的,可以找小旮報名,具體聯繫方式,參看評論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