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百億集羣 升級寧陵智造

挺进百亿集群 升级宁陵智造

產業集聚區鳥瞰 馬學慶 攝

挺进百亿集群 升级宁陵智造

中翔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本報記者 崔坤 攝

挺进百亿集群 升级宁陵智造

福潤食品速凍水餃生產線加緊生產 本報記者 崔坤 攝

挺进百亿集群 升级宁陵智造

張弓酒廠原酒窖藏車間 資料照片

核心提示

僅就面積和人口來說,不足70萬人、面積798平方公里的寧陵,在商丘6個縣中是“個頭”最小的,比人口相仿的睢縣要少100多平方公里,比面積最大的虞城少了幾乎一半。但小“個頭”曾有過大“派頭”。

改革開放後,寧陵大力發展白酒產業,叫響“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上世紀90年代,張弓酒坐上“張寶林”(張弓、寶豐、林河)的“頭把交椅”。然而,隨著“張寶林”時代的結束,張弓酒一路沉沉浮浮,始終無法重現輝煌。可喜的是,8月20日,張弓老酒酒業以4.15億元收購張弓酒廠,人們看到了“張弓”重鑄輝煌的曙光。

傳統產業浮沉,新型工業崛起。正如寧陵縣委書記李振興所說,改革開放以來,“袖珍”寧陵,始終奔波在不懈進取的征途上,如今更要化劣勢為優勢,不走邊沿走前沿,鉚足勁大發展,不但要做到小而精、小而專、小而尖,更要集聚大品牌,叫響大品牌。

自2011年寧陵產業集聚區設立後,走出的就是這條路線。引進了史丹利、嘉施利等主板上市企業為龍頭的24家複合肥企業及鏈條企業,形成了複合肥年設計產能達900萬噸、產值過百億的農資化工產業集群,還有投資15億元的全臺資企業兆鴻光電、投資5.6億元的福潤食品,都以智能化走上產業前沿。

百億級產業集群新聚變

這頭,潔白的顆粒進去,那頭,彩色的袋子出來。

抽絲、圓織、彩印、覆膜、成品等所有工序,全部在一個兩層的車間完成。

8月23日,走進寧陵縣產業集聚區中翔塑料製品廠,全自動編織生產線的高科技讓人們驚歎不已。

在塑料袋整整齊齊碼成山的成品車間,生產廠長劉殿銀高興地說:“現在是銷售旺季,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塑料編織包裝產品,除正常供應史丹利化肥、嘉施利複合肥等企業外,還暢銷全國各地並遠銷美國、加拿大、歐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後面還有10來個地市和3個國家的訂單在排隊。”劉殿銀說。

中翔塑料製品廠是寧陵農資化工產業鏈條企業,該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可年產1.5億條高檔塑料編織袋,產值可達6億元,創利稅6000萬元。

2011年,寧陵縣委、縣政府決定放眼全國,尋找與寧陵相契合的發展機遇。而此時,史丹利以及以嘉施利、拉多美為代表的複合肥企業巨頭正謀求版圖擴張,佈局農業大省河南,搶佔中原。

當年,寧陵縣緊緊抓住此戰略機遇,迅速作出發展農資化工產業的決策,堅持“突出特色、集群發展,龍頭帶動、鏈式發展”的工作思路,瞄準國內農資化工500強、行業100強、上市公司以及行業前十強等招商引資。

2011年年底,投資10億元的史丹利化肥項目落地。這是落地寧陵的第一家主板上市農資化工企業。史丹利為寧陵複合肥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史丹利項目敲定,寧陵縣調整了主導產業發展思路,把農資化工確定為主導產業之一,招大引強、重點培育。該縣專門選派精幹人員到北京、廣州、成都、山東等地設辦事處駐地招商,緊盯國內複合肥企業集中區域,深入開展專題招商,隨後引進了主板上市企業——嘉施利、拉多美,史丹利、嘉施利、拉多美等知名品牌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帶動示範作用,助推主導產業由集聚向聚變發展。

據寧陵產業集聚區副主任李煜夏介紹,僅嘉施利就可年產新型複合肥100萬噸,產值超過30億元,利稅3.5億元,並且能提供3000多個就業崗位。

龍頭企業帶頭,形成產業集聚的“頭雁效應”,產業集群優勢越來越明顯:投資10億元的帝益複合肥項目、投資9億元的得利豐複合肥項目以及豐四方化肥、中輝化肥、億豐肥業、三寧複合肥項目,以及中翔塑料包裝、鑫鵬泰編織袋等24家複合肥企業及鏈條企業扎堆寧陵。

2015年以後,寧陵縣複合肥產業進入提質階段。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和工程研發中心相繼推進,以高端複合肥、水溶性複合肥等為主攻方向,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全力打造“中國肥料之都”。

如今,已經形成了複合肥年設計產能達900萬噸的農資化工產業集群,複合肥產業鏈產值破百億,成為全國第二、中原最大優質複合肥特色產業基地。2018年,寧陵被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國家火炬商丘寧陵新型複合肥特色產業基地”稱號。

“寧陵智造”升級新路徑

皮薄,餡多,圓潤,光滑,這種既好看又好吃的福潤家牌水餃,你以為還是手工製造?錯!

走進福潤食品,隔著光潔的玻璃看幾千平方米的生產車間,你再也看不到人山人海的勞動場面,從和麵到出水餃,只有幾十個人在操作,當一排排的水餃迅速消失於儲存庫,你無法不驚歎於智造的神奇。

“5年前,水餃還是人工包,一條日產100噸的生產線需要3000人,現在只需要400多人,節省用工接近90%。”福潤食品董事長總經理董楨介紹說,公司引進的是國內最先進的智能化生產線,如果再保持3000人的用工量,生產規模將擴大9倍以上。

福潤食品總投資5.6億元,佔地200畝。一期投資3億元,主要生產速凍蔬菜和中式速凍米麵食品、水餃、湯圓、熟食等數百個品種;二期工程投資2.6億元,主要建設生產車間和冷庫15000平方米,原料庫房3000平方米。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年生產能力達10萬噸,年產值8億元,利稅2500萬元,安排就業2600多人。

隨著“中國製造2025”戰略逐步進入攻堅期,在經濟“新常態”之下,如何通過產業持續升級帶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從產業鏈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成為當下一大挑戰。作為“小縣城”的寧陵,盯準智造,定位精、尖,經過近幾年的深度謀劃,產業發展已悄然走上時代前沿。

為推動從製造向智造轉型升級 ,寧陵縣正在大力推進佔地1000畝、總投資25億元的智慧產業園建設。

“園區合作模式為政府以土地入股、企業以基金方式投入等,主要業態及佈局為電子信息產業、承接電子產業轉移、企業總部港等,僅研發樓就達3萬平方米,目的就是全力推動‘寧陵智造’升級。”寧陵產業集聚區副主任陳永恆介紹說。

今年招商落地的智慧產業園雖然剛剛起步,但電子信息產業已悄然形成。總投資15億元的全臺資企業河南兆鴻 LCD 光電產業園一期投資已經完成。“目前,正在採購、安裝設備,到9月底就可實現投產。”項目負責人劉偉成說。

劉偉成介紹,兆鴻 LCD 光電產業園主要製造 LCD 液晶面板、液晶顯示屏電路板以及LCD 應用產品研發、組裝加工等,產品廣泛應用於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領域。該項目符合國家《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計劃》政策要求,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無汙染等特點,是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高科技項目。

高科技智造項目具有發展的無限可能。根據來自迪拜、俄羅斯、菲律賓、印度等城市和國家的訂單安排,到明年9月底,產值可達15億元。項目整體建成投產後,預計年產值可達21億元,年出口創匯9000萬美元,實現稅收3.5億元,安置就業1000餘人。

立足於智能製造,寧陵縣雄心勃勃,謀劃五大發展著力點:在智能產品上,推動工業產品價值鏈向高端躍升;智能工廠上,從機器智能到系統智能發展;智能生產上,進行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生產要素逆向整合;智能服務上,加快製造業服務化轉型。

根據寧陵智造的業態佈局和發展趨勢,兆鴻將成為我省的最大的LCD系列產品出口企業。

下一步,寧陵要以兆鴻LCD 光電產業園為龍頭,引進玻璃基板廠等關鍵零組件、原材料企業入駐智慧產業園,逐步加快優化產業鏈配套能力。不久,寧陵也有望成為我國 LCD 中後段加工生產最大基地之一。

當然,在智造上,寧陵還有更深一步的戰略佈局,那就是提前考慮高效智造業所可能帶來的產能過剩,確保為優質過剩產能提供巨大市場。在這個背景下,寧陵已開始引導企業依託“一帶一路”,真正走出去,積極利用外部力量,擴大市場份額。

在這方面,福潤食品已有清晰路線圖。福潤食品董事長張耀文介紹說,目前,公司二期工程車間主體工程已結束,冷庫設備正在安裝。二期工程建成投產後,將依託“一帶一路”和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亞洲之星有限公司合資經營,生產清真面米食品和雞、牛、羊肉製品。

“兆鴻LCD 產品主要客戶在國外,福潤食品很快就走到國外,我們要集全縣之力推動寧陵產品閃耀世界舞臺。”寧陵縣政府縣長馬同和信心滿滿。

多元化佈局 催生新業態

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以新型農業現代化為基礎,以脫貧致富奔小康為目標,以商寧一體化為抓手,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之路,把寧陵打造成商丘的“西花園”,這是寧陵發展的“指南針”。

根據新型工業化的主導方向,在打造農資化工百億級產業集群的同時,寧陵縣以產業提升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不斷加速家居製造等特色產業新型工業化進程。

寧陵縣是一個農業縣,縣內擁有國有林場等木材種植資源和獨特的白蠟條杆種植資源優勢。縣內分散的中小型傢俱產業企業較多,有良好的產業基礎。這是產業發展的關鍵。

整合優勢,做成大事。通過龍頭帶動輻射、培育上下游企業、拉長產業鏈條、重點扶持骨幹企業等多種措施,寧陵招引雅寶家居、中亞工藝、歐瑞工藝、家美特傢俱等企業落地,現已形成年產床墊、傢俱300萬(張)套的家居用品製造產業集群,著力打造的豫東最大特色家居產業基地品牌漸響。

確立一個龍頭,帶動一個產業;引進一個項目,確立一個品牌。經過多年培育,以福潤家食品為龍頭的農副產品加工產業漸成規模。在工業大道以北、以張弓北路為中軸線,白象乳業、粵港食品、金維果維、百味廚房、華信食品等骨幹企業星羅棋佈。

當然,酒類生產行業是談寧陵工業發展時繞不過去的“必談”話題。改革開放後一個時期,張弓酒業始終佔據寧陵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那時,想拉張弓酒得等3天3夜,排10裡開外。”老員工的記憶至今仍很清晰。但跌落“神壇”後的這近20年,張弓舉步維艱。其間,“分裂”為張弓酒業、張弓老酒酒業。隨著張弓老酒酒業收購張弓酒廠的槌聲落下,寧陵白酒產業傳統優勢又讓人生出無限想象。

傳統產業優勢如果謀求迴歸,產業轉型是必走之途。

改革開放40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寧陵縣始終以推進產業轉型發展為總目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總引領,以項目引進和建設為總抓手,以“馬上辦抓落實”工作推進機制為總保障,正在不斷開創產業多元發展新局面。

截至目前,寧陵縣產業集聚區已入駐企業132家。2014年至2018年,寧陵縣列入省、市重點項目分別為5個、95個,總投資依次為85.54億元、676.53億元。

產業崛起正當時,榮譽等身催奮進。寧陵縣產業集聚區先後被評為“全省最具產業競爭力產業集聚區”、“全省5A級最佳投資服務‘金星獎’產業集聚區”和“河南省最具競爭力產業集群‘金星獎’產業集聚區”,並被科技部授予“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