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再曝亂象!

自然資源部向媒體通報稱,已經聯合農業農村部對京津冀三地初步排查,發現了違建“大棚房”項目2799個,棚數3.6675萬個,涉及土地面積9869畝,集中分佈在京津郊區和河北涿州、大廠、廣陽、安次、宣化等環京市縣,購買者70%以上是城市居民。

8月21日,自然資源部召開“大棚房”專項整治行動媒體吹風會。

樓市再曝亂象!

有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為堅決遏制“大棚房”問題蔓延的勢頭,切實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將在全國開展“大棚房”問題專項整治。目前,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已經對京津冀地區農業大棚改建“私家莊園”開展聯合督察,並部署開展了全國性初步排查。

又是“堅決遏制”,大家會不會覺得這四個字聽起來有點親切?沒錯,在七月末的政治局會議中,首次提出了“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如今兩部再一次提出“堅決遏制大棚房問題蔓延勢頭”,可見問題的嚴重性。

其實大棚房問題很早前就發生了,那為什麼這次政府如此嚴厲?大棚房問題究竟涉及到哪些人的利益?後續發展方向又會是怎樣的?今天田哥就和大家來分析一番。

樓市再曝亂象!

1、“大棚房”得防

大棚房其實是以農業設施為名進行的違法建築。建蔬菜大棚時,在其內部建設配套用房,對外租售,就是俗稱的“大棚別墅”、“大棚房”、“農家院”、“私家莊園”。

那麼大棚的前身是觀光農園,那是怎麼走向違法路的?

在早期階段,城裡人厭倦了城市的鋼筋水泥、霧霾、不健康食品,想過一番自在健康的田園生活。一些公司就發現了其中的商機,在城市近郊開闢特色果園、茶園、菜園、花圃等,讓遊客入內摘果、採茶、拔菜、賞花,享受田園樂趣。

後來開發商進行服務升級,在農業用地上建設塑料大棚,設立隔斷,甚至裝修成別墅,其內吃喝玩樂一應俱全,並提供私人定製服務,為客戶管理專屬的果園、菜園。

到了後期,開發商直接對大棚房進行租售,開發者低價流轉土地,高價出售“大棚房”,再接受大棚內部的裝修建設工程,甚至有人以設施農業的名義申請補貼……可以說是換著花樣來掙錢。

就在如此利益的驅使下,大棚房遍地開花。

樓市再曝亂象!

而由於大棚表面有一層覆膜,在覆膜裡的違章建築可以躲避衛星拍攝、難以發現。

北京郊區的大棚房租期一般是二三十年,每套價格從15萬元到50萬元不等,租款一次付清,無需後續管理,很省事。所以,寶貴的農地資源就這樣成了違法開發商的“搖錢樹”。

2、這是在玩火

大棚房屢禁不止,歸根結底是利益的驅使,是城市和農村之間的貧富差距。

有媒體報道稱,過去農民種地掙不到錢,搞這種大棚房,只需要象徵性種一些瓜果蔬菜,就要比原來辛苦一年賺得多,因此搞大棚房,農民是願意的。

但農民雖然可以從中受益,可在交易中,利潤的大頭都被開發商拿走了,從本質上來說,受到損失的還是農民。

還有一點,這些違法違規建築中分佈在京津郊區和河北涿州、安陽、大廠、安次、宣化等環京市縣,也十分耐人尋味。

樓市再曝亂象!

北京人口飽和,雄安新區、通州區、北三縣負擔著緩解北京人口壓力的責任,這些區域的房產往往被看好,是炒房者和投機者的天堂。

大棚房集中分佈在北京南部和東部,而南部和東部是北京未來發展規劃的方向。在政府眼皮底下搞小動作,你們說是不是在玩火?

同時,這些違法違規建築的開發者是否抱有僥倖心理,其實真不好說。

總而言之,政府對大棚房嚴厲的打擊,實際是在維護房地產市場的秩序,維護廣大農民的利益,遏制黑心商販竊取國家資源。

3、後續如何發展

我國城市化水平不斷的提高,許多一線城市都是人口膨脹、交通擁擠、住房困難、環境惡化、資源緊張、物價過高等。在如此形勢下,逆城市化已慢慢顯現,大棚房的問題就反映出了,許多城市居民對鄉村生活的嚮往。

在第十屆陸家嘴金融論壇上,前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表示,有關部門應加快推動城鄉人口和土地自由流動,允許農村人進城落戶,用出售宅基地使用權收入在城市購房,同時允許城市人在農村購買宅基地使用權。這樣才可以建立城鄉一體的住房制度、土地制度、戶籍制度,才可以建立現代市場體系。

樓市再曝亂象!

如果未來允許城市人在農村購買宅基地使用權,那麼將會有大量的城市人到農村買房,到那時,

農村房產價格升高,大量資金匯聚農村,農民就會受益。

這也存在有不足處,如果農民都把房子和地賣給了城市人,自己又沒有一技之長,如果經濟動盪,這些農民將成為社會中的不穩定因素。

所以應在購房交易中設限,如城市人在農村買房,應該先收取房地產稅,這樣既滿足真正想去鄉村的城市人願景,也實實在在讓農民得到實惠!

今天的分析就到這裡了,大家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