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鸟笼艺术

云南鸟笼艺术

细数云南鸟笼的亮点

在这个新旧交替如此迅速的时代,收藏鸟笼成了文玩界的新宠。那些已故大师和现代大师的作品又有了它们的“辉煌”。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中国手工艺文化的亮点,追忆它们的“峥嵘岁月”。

提手、笼门、笼脚都无雕花的鸟笼,称为素笼。

云南鸟笼艺术

提手、笼门有雕花,笼脚无雕花的鸟笼,称为半花笼。

云南鸟笼艺术

提手、笼门、笼脚都有雕花的鸟笼,称为满花笼。

云南鸟笼艺术

春暖花开之际,步入昆明小龙四方街,各类藏品琳琅。在藏家古玩店,件件藏品都经典别致,除了独特之处,每件藏品都是一段历史,都有一个故事。

在花枝漫天,鸟语四起的季节,收藏柜上摆放的各色鸟笼除了精巧外,很多平日里不为人关注的各色特质更是引人注目。不同名师、不同年份,集纳中国各类传统技艺和艺术结晶的鸟笼早已从花鸟市场“流窜”到古玩市场。一张鸟笼等值于一颗2克拉顶级钻石,在各类拍卖市场,很多拍品落槌的价格甚至超越了一套北京二环的房子。从养鸟到收藏鸟笼,藏家关注的这一领域,是意在收藏艺术品的过程中,积累和传承民俗文化,更是一场关于人们向往自然的回归。

“二龙戏珠”雕花葫芦

云南鸟笼艺术

从玩鸟到品笼

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滋养了丰富的鸟类,在这“鸟类王国”之中,看着鸟儿飞,听着鸟儿叫,好像回到了山林之中。现在的云南人,已将鸟玩成了一种民俗。对于喜欢遛鸟的“老云南”来说,景星花鸟市场、建水朝阳楼……都是云南“鸟事儿”的圣地。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这里的“鸟事儿”就成了人们谈经论道的主题。茶余饭后,大家提着栀子花鸟、提着棕头鸦雀、提着画眉……三三两两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汇聚到这里。不管认识与否见面都会点头打个招呼,似乎每个人都是熟人。其实熟不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玩鸟、赏鸟。喜欢玩鸟的人自然也喜欢玩鸟笼,这又催生了不少昆明制作鸟笼的能工巧匠。从晚清光绪年间的尚礼清到民国早期的李祥;从民国时期的叶祖亮到现代的王重明,他们都是鸟笼制作的名师,云南鸟笼大方又不失精巧,成为收藏新宠。

“望子成才”五彩工艺笼钩

云南鸟笼艺术

曾经,那些提笼架鸟的公子哥,在庭院或者闹市闲逛的不恭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好像玩鸟真是玩物丧志的代表。追源玩鸟的历史,从唐朝开始就在全国各地形成气候,但是真正到达鼎盛还是清朝乾隆年间。那时天下太平,生活富足安逸,从皇室到八旗子弟都有闲情逸致找乐子,玩鸟就是一大乐趣。他们这一玩,可就玩得精致讲究了,不仅讲究鸟的种类,更讲究鸟笼的制作。不同的鸟要配置不同的笼,不同的笼要配置不同的罐。鸟笼的大小和形状,要与所养之鸟的种类、生活习性和大小相匹配。金丝雀、灰文鸟等小型食谷鸟要用金丝雀笼养,一般配置一个食罐、一个饮水罐。再例如,绣眼鸟、燕雀等小型鸟类要用体积最小的绣眼鸟笼养,笼内除了放置一个精致小巧的食罐、水罐之外还会多加一个软食罐。皇家喜欢的东西,向来都要好好张罗,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都变着心思想让皇亲贵族们满意,在每个细节上都下足工夫。同时也促进了鸟笼的制作水平,在那个年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也正因为这份用心与精致,鸟笼的价值不再只是给玩的鸟提供一个栖身之所,它本身更成为了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望子成才”珐琅工艺笼钩

云南鸟笼艺术

鸟笼的诞生,从起初只为养鸟服务,到现在成为一种可以观赏、把玩的艺术品,可以说也有这些提笼架鸟人的功劳,但更是因为无数鸟笼匠人不断研制改进和推陈出新,才使鸟笼这种艺术品逐渐趋于完美。

钢制素鸟笼钩

云南鸟笼艺术

自然与艺术解构鸟笼

艺术与自然的相遇,引爆了市场,一张鸟笼已经能够卖到上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了。目前公众所知最贵的鸟笼为中贸上佳于2006年6月7日拍的一件清乾隆掐丝珐琅鸟笼,以1344万元成交。一张鸟笼拍出了天价,鸟也住上了“豪宅”?

“鸟笼浑身上下都是宝,它承载了太多艺术品的价值,鉴赏鸟笼不仅要从鸟笼的外观欣赏,更要学会从鸟笼的配备用品寻觅珍品。”藏家边说边拿着鸟笼和我们比划着。鸟笼虽小,却集合了鸟笼钩子的铸铜工艺、笼子的篾匠手艺、罐子的烧瓷工艺、鸟食罐的工笔画艺术等艺术品类,真要研究起来,一张鸟笼琢磨个三天四夜也不够。要鉴赏一张鸟笼的价值,就必须兼具不同艺术品类的鉴赏本事儿。而一直以玩为主的藏家们,在多年的收藏岁月中积淀了丰厚的经验。通过自然的养殖到艺术的集合,为我们解构鸟笼,解构出这个艺术精粹的支离。

鸟笼构造解释

云南鸟笼艺术

鸟笼钩:“世界上不存在两把一模一样的精品鸟笼钩。”精品鸟笼钩属于纯手工打造,就连那尖细的钩尖也是把把不同的。鸟笼钩的铸造主要有错金、鎏金、珐琅三种手法。现在,会鎏金和珐琅工艺手法的人不多了,即便会,手法纯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葫芦:因外形像葫芦而得名,精致的葫芦雕有花。从发音上也可以说是“福禄”在云南方言里的谐音,有吉祥的寓意。葫芦不仅造型美观,而且设计科学,提笼时提到葫芦的位置手感是极好的。

宝顶:一般都是鸟笼匠人自己雕刻出来的竹节样式,所以也称为“竹节提手”。藏家表示,看人是否懂行,一般就是看提鸟笼人手提的位置,提鸟笼钩的或者用手抓笼的可以说是外行,通常懂行的人都是提宝顶的位置。

万字顶:万字不到头的图案,在中国民俗文化里也是有吉祥的寓意。在万字顶侧面设置有内外圈销,匠人尤其注重细节,在小小的圈销上也常做出花样来,精美别致。

笼体:鸟笼的主体行话称为“丝”。 云南鸟笼的丝通常采用粉金竹做材料,其湿度大,细腻度和柔韧度都能很好地满足鸟笼丝的要求。最具品位的丝一定是竹制的,古代君子好竹,宋代文豪苏东坡就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与竹子高风亮节的内涵,与文人与竹相伴的情趣习性相关。

站架:横在鸟笼中间,也称为栖木,就是供鸟休息的地方。栖木作用很大,一来可以供鸟栖息,二来鸟可以用它磨嘴,再者鸟站在栖木上,鸟粪落在笼子底,不会脏了羽毛。栖木用料讲究科学性,最常见的是甘草,可以防止鸟生脚病。站架也能做得精致,一般在两头配有象牙雕刻。

抠手:近于鸟笼底的地方,工匠们常会科学地设计上一个抠手,笼挂在高处时方便拿笼,避免常用手拿丝而对笼形成损坏。珍品鸟笼,抠手也会镶有一圈象牙,奢华之至。

笼门、笼脚:鸟笼门、笼脚的讲究体现在雕花上,藏家介绍说:雕花有“愁龙喜凤痩狮子,肥猪壮鹿痩猴子”的说法,而且古时民间雕龙只能雕侧面,龙爪只能雕三只,尤为讲究。

鸟食罐:鸟食罐讲究的是“五罐一堂”,以瓷器为主。鸟食罐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门类,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烧制技术和时代风尚在鸟食罐器物上都有反映。小小的鸟食罐是制瓷工艺、绘画工艺、审美观的一个集中体现,可以说鸟食罐是中国陶瓷工艺史的一个缩影。现在的鸟食罐已经能够卖到1到2万元一个,已不再是简单的鸟具,而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收藏艺术品了。

乾隆年间烧制绘有“敦颐爱莲”四爱图之一的苹果器型鸟食罐

云南鸟笼艺术

清代中期烧制的绘有青花缠枝莲纹的鸟食罐

云南鸟笼艺术

清代中期烧制的绘有青花缠枝莲纹的海派鸟食罐

云南鸟笼艺术

清代道观年间烧制的草丛纹四方器型鸟食罐

云南鸟笼艺术

雍正到清中期烧制的绘有高士图的月牙罐

云南鸟笼艺术

现已失传的“吹蓝带红”工艺绘制的云龙纹鸟食罐

云南鸟笼艺术

玩鸟不但自娱而且益人,它既能让你识得各种鸟儿,又能够让你每天“飞入”林间。一鸟一笼带来温柔的关怀,几声清脆的鸟鸣瞬间把大自然搬到家中。而做工精湛的鸟笼,更能有“望梅止渴”的效应,此刻的你仿佛就在山林中,听到假日里才能够感受到的自然之声。

云南鸟笼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