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題詞寫錯一字 拒不認錯 說出原因後衆人不得不服

郭沫若題詞寫錯一字 拒不認錯 說出原因後眾人不得不服

現在去西安半坡遺址參觀,在進入半坡遺址的展示大廳時,你會在門上面看到“半坡遺趾”四個大字。細細一看,你會發現,這個“趾”字是不是寫錯了,應該是“址”才對。

郭沫若題詞寫錯一字 拒不認錯 說出原因後眾人不得不服

其實,這個字背後的故事很傳奇。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隊在西安東部滻河東岸的二級階地上發現了半坡遺址。在此後四年間,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先後進行了五次大規模的發掘,出土了大量文物,成為考古界重大發現。1958年4月,遺址建成開館,是新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

郭沫若題詞寫錯一字 拒不認錯 說出原因後眾人不得不服

而在開館之前的1957年末,郭沫若就曾來到遺址參觀,並且題寫了“半坡遺趾”四個大字”,一直用到現在。寫完後,就有人質疑了,郭沫若是不是不小心寫錯了,但是由於其權威性,一直沒有當面指出過。但是在郭沫若1959年給博物館的另一幅題字中,其中有一句是“今來半坡觀先民遺趾”,用的依然是“趾”而不是“址”。兩次都用了“趾”,由此可見,不是筆誤,而是另有其因。

郭沫若題詞寫錯一字 拒不認錯 說出原因後眾人不得不服

原來,“趾”是一個通假字,通“址”,《文選》中潘岳的《西征賦》中有“擢百尋之層觀,今數仞之餘趾”的用法。另外,“趾”有蹤跡之意,貼合遺址是遺存下來的一鱗半爪的痕或跡而不是全貌的形象。而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半坡文明是先民用腳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所以用“足”字旁的“趾”,更加生動的反映了古文明一步一步流傳下來的歷程,再合適不過了。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半坡遺趾”的題字也成為了博物館珍貴遺產一部分,一直沿用了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