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老人和孩子,村幹部一當就是20年,到底是天意還是民意!

農村村幹部,雖然官不大,可手下也管著少則上千人的農民。按照國家規定, 村委會領導班子依賴民主選舉產生,三年一屆,沒有終身制。可讓人奇怪的是,一些村裡也沒看到什麼進步和發展,可村長、主任及其他幹部一當就是一二十年。

我清楚地記得當年離開農村外出打工時,給我開計劃生育證明的村長到今天還是村主任。當初我小青年一個,如今我兒子已經快大學畢業了,二十多年,他紮根農村”任勞任怨“地幹了二十多年。我不知道是該頌揚還是質問?這種情況在我老家農村並不少見。

守著老人和孩子,村幹部一當就是20年,到底是天意還是民意!

其實農村這種現象的問題並不是出在制度問題上,說說農村的現實人口狀況大家也就明白了。現在留在農村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還有一些沒有選舉權的兒童,真正留守在農村的年輕人、有思想的人也就是那些在集鎮做生意的人了,可這畢竟只是少數。

村幹部換屆選舉的選票確實是到了每一個農戶家裡,可是真正能把選票投進票箱的卻是那些留在家中的老人。他們可能拽著一家人的選票,卻不能代表一家人的意願,甚至一些不識字的老人還是別人代勞的,所以事情也就慣性化了。如果再摻入一些其他因素,一當就是二十年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守著老人和孩子,村幹部一當就是20年,到底是天意還是民意!

像我們這樣在外面漂泊在外幾十年的農民工,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時候換屆?自己親自填寫過選票?我們不能質疑國家的政策和制度,但我們不能無視這種農村沒有了中堅力量,缺乏主心骨的現象。

無論是村幹部選舉還是新農村建設,我一直都覺得首先要讓農民能夠回到自己廣闊的農村,讓農村有了活力、恢復青春,這樣的農村才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農村,我相信這也是國家願意看到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守著老人和孩子,村幹部一當就是20年,到底是天意還是民意!

而殘酷的現實卻是——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卻沒有適合自己的工作,這是很多農民工心中的無奈,其實誰不願意回到生養的家鄉,回到爹孃的身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