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八日记事

早上前往姚家庄燕山脚下一座棚户区楼,往楼上扛防水卷材。昨天说的是13捆卷材,今天又增加了一捆卷材,而且,卷材离楼道还有段距离;扛上了楼,再把卷材吊上楼顶,还需要扛到工作的位置,这都和昨天说的不一样。于是加了一点儿钱,干完活,自己要了100块钱。

以前,都是在电视剧里看到一家三代几口人挤在一间屋子里居住,还记得《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说的就是这样的生活方式,自己生长的阶段都是住自己的房间,自己到济南这边来蜗居,自己也是住的大单间,一个人享用不小的空间。就是在现在居住的空间里,自己有床,有办公桌,还可以有好几架书橱,卫生间里可以洗澡,所以,看到还有人居住在棚户区,过着贫困的生活,而且还是在城市里,真的感到很吃惊。

自己有时候也想选择一个蜗居住起来,一个人在里面看书,写作,体验生活。但是这一回,我遇到了这样的环境,闻到这样环境里的味道,好像文学情绪早就都没有了!

原先自己总说自己是在济南蜗居,现在我不敢说我在济南蜗居了,我会说自己在济南幸福的生活。

感觉这里的人眼睛里和心里都没有未来的光明,孩子听歌用的机器也是单音道的机器,我觉得现在最差的手机放出来的音乐也不是那个动静。

他们的屋子里都是很黑暗的,夏天还可以打开门窗吃饭,如果冬天怎么办?成天点灯?他们有政府的低保吗?

我看到有个妇女收拾好自己之后,就拿起一本佛经,专注的记诵。也许是因为这辈子没希望了,就一心祈求下辈子能有一个新的生活环境?

我站在楼顶,看周围的高楼,感觉同一片天空下,人的感受都不是一样的,我相信,相比之下,所有的人的心情也不会是一样的。

自己干完活儿,天上开始滴答着下雨。骑着车子去姐姐的店里,找碗面吃。昨天姐姐做的冷面,打的卤子,着实有东北饮食的味道,半夜都会醒来,想念这一口吃食。所以,干完活儿,自己就直奔姐姐店里去了。

姐姐去教会了,姐夫自己在店里守店。他给我做了冷面,我就伴着昨天的卤子开始狼吞虎咽。

吃饭期间,姐夫也在卖茶叶蛋,也有人上门问还有水煎包没有,感觉这个店经营的越来越好了。

和姐夫聊起了昨晚看的世界杯足球赛,自己昨晚看了一半英格兰和瑞典的比赛就睡着了,结果都是姐夫告诉我的。

姐夫聊的很高兴。

姐姐到点儿准时就回来了。我也起身回家。

回到家里,看书。早上起早了,外边因为下小雨,空气很凉爽,倦意袭上来,就睡过去了。看书都成了形式了。看书的享受没有了,看书都是浏览着看,观其大要,只为学和用,别的享受都感觉不到了。

下午睡醒觉,清醒一下,开始在电脑上写作。但是感觉应该把电脑拿去修修,重做一回系统,因为打打字,总会串行儿,自己打字总是要提心吊胆的。自己手里的钱不够,自己也想着需要去修修电脑,让写作心情放松一下,至于钱,可以从别人的手里暂借一下,自己干了活儿就有钱了。

自己拿了电脑去修理铺,和老板说了这个情况,他说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如果出现,换键盘的话,这样的键盘需要二三百块钱。我心里一惊:这笔费用大大超出我的预算了!

还好,老板试了一下,说不是键盘的事。说是我打字的时候碰到了触摸板,才造成的串行儿的事。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重做系统,对开业经营多年、养家糊口、小日子过得很恣儿的老板来说,就属于牛刀杀鸡了。

做系统的时候,我和老板说起还乡店这块儿拆迁的事情,我虽然在济南住了16年,但是我对还乡店这块的历史这不是很了解,我那时候活动的区域都是在历山路附近,这边我还真没来过,只是有一次我和尹哥到这边找杨子,过来一次,那时候还乡店还都是砖房,都是民房,没有加盖楼房。

后来我在国美大库往外送家电,也从还乡店路走过。那时候,这里就相当于农贸市场,小清河上的桥也是摇摇欲坠的样子。

现在都变样了,我都在这里住了八年了。

老板还和我说起他在华山风景区买的房子,当时才花了70多万,现在房子升值160多万,我不由得佩服不已:这个年代有头脑的人挣钱很容易,也很轻松。哪像我这么凑来凑去过日子?

做完系统,把电脑拿回家,插上电源,打开电脑重新整理一下电脑上的软件,准备写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