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大扇一搖,搖的是人心,司馬徐徐東望,望的是天下!

諸葛大扇一搖,搖的是人心,司馬徐徐東望,望的是天下!

諸葛亮和司馬懿註定在三國中成為宿命的對手,然而正是諸葛亮的存在才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司馬懿在大魏的地位。

曹操活著的時候曾逼迫司馬懿在丞相府就職,當時司馬任的都是文職主要侍奉太子,這也就是為什麼漢獻帝被封山陽公時,只有司馬懿相送。

曹操臨時之際曾經告誡兒子曹操,說司馬懿鷹視狼顧,有不臣之心,不可授與其兵權,此後終曹丕一生他也沒有給司馬懿任何兵權,充其量就讓他做個智囊。

諸葛大扇一搖,搖的是人心,司馬徐徐東望,望的是天下!

然而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為了實現劉備遺志恢復漢室,第一次北伐出兵魏國,打的魏國屁滾尿留,大魏朝中無一人是諸葛亮的對手。魏國危矣曹丕也很害怕。在這危難之際許多大臣推舉司馬懿為大將軍出兵對抗諸葛亮。

司馬懿一出山就讓諸葛亮兵敗街亭,第一次北伐失敗。此後諸葛亮連續六次北伐中原,結果都被司馬懿擋在祁山。諸葛亮不考慮蜀國的實際國力,和百姓在經過連年征戰後渴望安定的生活,接連與魏國開戰,造成國力下降,民生凋敝,人心渙散。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他的遺志,不思休養生息,九伐中原,終於導致蜀國士大夫的不滿,當鄧艾兵臨成都,士大夫極力慫恿劉禪投降。

諸葛大扇一搖,搖的是人心,司馬徐徐東望,望的是天下!

其實在司馬懿的時代,以司馬懿的能力,魏國就有實力一舉滅掉蜀國,但是司馬懿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他要藉助諸葛亮的存在一點點鞏固自己的勢力。而在對抗諸葛亮進攻大魏的幾年裡,司馬懿從大將軍升到大都督又到太尉,逐步掌握了魏國的軍政大權。

諸葛亮為了劉備的遺志,窮盡國力出兵北伐,不僅徒勞無功,反而致使蜀國的國力大減從此加速了蜀國的滅亡。而反觀司馬懿深知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所以一直告誡自己的兩兒子明裡要示弱,暗中慢慢積累實力,籠絡人心,從而為司馬氏家族奪取曹魏政權,滅亡吳蜀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諸葛大扇一搖,搖的是人心,司馬徐徐東望,望的是天下!

這正是:諸葛大扇一搖,搖的是人心,司馬徐徐東望,望的是天下!誰是誰非,誰高誰下,後人一目瞭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