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

這是一句古話,講的是水面上雖然風起浪大,沉在深處的水還會保持著緩慢的速度。

而一般高貴的人說話都經過思考,才顯得慢悠悠的,只是不輕易表態,不輕易定論。

老子《道德經》有言:“聖人以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為寶。”此三寶為人生之至寶,當終生持而不失。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以禮為德,守靜謙下,進退有節,不鋒芒畢露,不以自我為主宰,乃禮之德。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有深度不一定是表現在外表的,能夠讓人一眼見底的,只能是淺水,深水之所以沉默,就在於它負載太多,胸懷寬廣,能容納清濁百川。

這就是慎言的境界。

慎言不是“沉默是金”,不是“欲說還休”,也不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更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慎言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子貢請教交友之道,孔子說:“朋友若有過錯,要真誠相告而委婉勸導;他若不肯聽從,就閉口不說,以免自取其辱。”

多說無益,有些人卻為了在別人面前賣弄自己的所謂知識底蘊,便找一切有人的地方與人死說爛道,極盡所能地賣話,自以為口若懸河,頭頭是道,若逢得誰很客套地捧他兩言,更是肆無忌憚。

我們一向以“慎言”為持重,自古以來無論是“多語”還是“驚人語”都不受聖人所推崇。

那些平常不大開口,可說起話來,條理分明,耐人尋味,會心悟解,讓人打心底佩服其見地。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會說話”的人。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古人說:“守口,少說、莫傳”為“仁者”。

由於“人在對面,心隔千里”,所以要“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要練出這樣的功夫,就要“飽知世事休開口,縱會人前只點頭”。

因為“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聖人之教化,對那些善“多言”、“驚人語”者而言,其教益也是毋庸置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