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的千古絕對「攻心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清代趙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聯

武侯祠的千古絕對“攻心聯”

此聯簡稱“攻心聯”,乃清末光緒二十八年暫居四川鹽茶使者的雲南劍川人趙藩所撰,寥寥數語,既高度肯定了諸葛亮善於用兵、理政的才華,又從和戰、寬嚴的辯證關係總結了諸葛亮治蜀的經驗。此聯言簡意賅,形式完美,不僅是武侯祠所有聯語中位居第一的上品,而且是全國不可多得的名聯之一。據說,毛澤東十分推崇此聯,1958年他來武侯祠時,就在此聯前駐足沉思良久,反覆玩味聯語的微言大義。鄧小平也曾經稱讚說趙藩的“攻心聯”富有哲理。

武侯祠的千古絕對“攻心聯”

要理解上聯的意義,首先要理解兩個詞組:一是“攻心”。攻心二字出於《三國志、馬謖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論》,馬謖被諸葛亮“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馬謖說:“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他認為打仗最重要的是瓦解敵人鬥志,收服敵人之心。這個戰略為諸葛亮所讚賞。二是“反側”。反側在這裡是不正直、不順從。《詩、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極反側。”意思是作此歌以窮極其反側不正之情。《苟子、王制》:“道逃反側之民。”楊注:“反側,不安之民也。”故反側是指一些不安分守法之人。如諸葛亮抓了孟獲不殺,而七擒七縱之,使孟獲知道自己遠非諸葛亮對手,而感謝其不殺之恩,說“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之後諸葛亮又對南方少數民族又施行了一系列寬大扶助政策,得到他們愛戴,不但不反,反而協助諸葛亮北伐。這個策略高出前人許多。反觀曹操對地方少數民族惟事武力鎮壓,屢服屢叛,始終不得安寧。攻心戰略的核心就是想以戰止戰,止戈為武。

武侯祠的千古絕對“攻心聯”

下聯將審勢作為了治國理政的高度。法家主張以嚴治國,認為“鉻金百鎰,盜蹠不掇”,而儒家治國主張“刑罰世輕世重”,“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刑罰寬嚴,從無定則,要根據時代和國情作辯證調節。諸葛亮所以以嚴治蜀,正如他回答李嚴所說:“劉璋國弱,自劉焉以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羈縻,百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十人士,專相自恣,君臣之道,漸以浚替”。可見諸葛亮用重典治蜀,因為前代太寬,故他遵循儒家“世輕世重、寬猛相濟”的原則,而決不是像法家一樣單純的一味用嚴。

本人讀罷攻心聯,感觸良多。特作一聯以表寸意:

好戰有方好兵無權,提偏師十萬虎步隴右;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策隆中一對定鼎三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