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地量」確認 布局中長期收益非常可觀

精選各家券商的研報精華觀點,根據財務數據、調研密集度等指標篩選優質報告,投資秘笈先睹為快!

申萬宏源策略:8月22日上證的成交額僅984.64億元,2014年四季度以來僅有2016年1月7日市場熔斷,上證成交金額不足千億(799.82 億元)。隨著“地量”出現,市場對於“地價”的期待也有所增加。我們針對“地量地價”的股諺,進行了歷史回溯檢驗,核心結論是“地量”並不是判斷市場底部的有效指標,2011-2014年“地量”是一種常態,但對於一些行業,“地量”佈局的中長期收益非常可觀。

一、“地量”未必帶來“地價”,但構成確認 A 股中長期配置價值的信號:“地量”並不是判斷市場底部的有效指標,但對於一些行業,“地量”佈局的中長期收益非常可觀。

我們統計了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和申萬一級行業指數歷史上換手率低於8月22日水平的交易日之後 5日、20日、60日和120日的市場表現。能夠發現,對上證綜指採取“地量”買入的策略效果尚可。上證綜指的“地量”後120日平均收益金 8.32%,勝率 75%,盈虧比 12.87 倍,從勝率和盈虧比的角度來說,上證綜指的“地量”買入策略是非常理想的量化策略。但從策略大勢研判的角度看,認為這一次下“地量對應地價”的風險還是不低的(關鍵是“地價”出現的邏輯並不順暢,而在我們看來,只有邏輯才是領先的);而深證成指和創業板綜“地量”買入策略的效果較差,120日獲得正收益率的勝率均不足 50%,尤其是創業板綜的勝率僅19%,預期收益率為負。所以我們認為“地量”可能並不是判斷市場底部的有效指標。 而對於一些換手率已處於歷史低位的行業而言,“地量”買入策略能夠取得非常可觀的中長期收益。歷史上看,非銀金融、房地產、商業貿易、汽車、電氣設備、家用電器、紡織服裝和建築材料在低於當前換手率時刻買入並持有120天的平均收益率均超過了20%,勝率均超過了70%。從中長期持股的配置視角看, A股市場已經具備了較高的配置價值。

表1:非銀金融、房地產、商業貿易等行業“地量”佈局的中長期收益非常可觀

A股“地量”确认 布局中长期收益非常可观

二、盈利預測可能下修才是困擾當前 A 股的主要矛盾,關注新興市場盈利預測持續下修。

全球股市二季報,美國企業一枝獨秀。 最近路演,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中長的問題的討論仍未停止,近期的一週回顧,我們對投資者中長期擔憂的內容進行了概括,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中國轉型發展尚未看到成熟的方案,二是中美摩擦如何破局尚未看到有效的辦法。我們從純股票研究的角度建議,不要對前兩個方面的擔憂進行過多的討論,因為下一波戰術性機會,甚至是下一波戰略性機會到來的時候,這兩個問題可能都還未得到根本的解決(但會有一定的邊際改善,也許弱改善就會帶來有效反彈),這意味著這兩個擔憂可能根本不是困擾 A 股市場的主要矛盾。 A 股市場當前的核心問題是經濟和業績增長的下行週期可能尚未結束,所以中長期仍要出清。股票研究明顯偏離經濟和業績增速的跟蹤和預判是不合適的。最近這段時間,全球股市二季報陸續公佈,盈利預測也進入到了調整的關鍵窗口期。 我們觀察到近期美股、日本、以及歐洲等發達市場盈利預測出現了小幅上修,而新興市場盈利預測則出現了加速下修。目前中國盈利也有小幅下修,但下修幅度還不明顯。 全球股市二季報陸續公佈,總體來看,當前美國企業盈利依然維持一枝獨秀的格局,歐洲、日本、新興市場等收入與盈利增速進一步下滑,全球二季度基本面趨勢繼續分化。企業資本開支方面,美國股市資本開支增加速上行,體現出稅改刺激的效果,歐日等發達市場資本開支也還在擴展階段,總體維持上升;但新興市場資本開支已經開始出現下降,新興市場經濟走勢後續仍存在下行壓力。 消費數據的走弱,疊加房地產和出口的悲觀預期,而三季度又是盈利預測調整的關鍵窗口期,投資者對於後續盈利預測下修的擔憂暫時無法證偽。但看中期,美國一枝獨秀的格局可能不會維持太久,近期美聯儲 12 月再次加息的概率出現了階段性的回落,海外緊縮預期的鬆動利好中國貨幣政策的騰挪空間,美國經濟和業績數據的後續驗證值得關注。

三、體系跟蹤:利率系統修復的契機已經出現, A 股市場的賺錢效應亦有恢復,再次提示市場反映邊際改善的能力正在恢復。

上週我們討論了近期“無風險利率上行 + 期限利差收窄 + 信用債對國債利差的走擴 + 信用債內部利差走平”的組合,並提示這樣的組合是匯率貶值和通脹預期在短期的一次集中反映,持續性不會很強,後續兩個潛在的邊際改善值得關注: (1) 中美利差快速走擴,階段性打消人民幣兌美元趨勢性貶值預期的契機已經到來,後續匯率約束的壓力將有望緩解。 (2) 政策轉向效果有望逐步顯現,信用環境的改善,信用利差收窄是趨勢。本週我們對利率系統修復進行了跟蹤,重點關注如下 4 個方面的變化: (1) 8 月 24 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形成“逆週期因子”重啟,管理層階段性打消人民幣兌美元趨勢性貶值預期的動作兌現,匯率約束大概率將階段性緩和。 (2) 無風險利率上行趨緩,期限利差回升,銀行間市場短端流動性環境已出現明顯改善。 (3) 信用利差的改善略有滯後,但大概率不會缺席。本週信用債相對於國債的期限利差仍總體維持高位,而不同評級信用債內部的利差繼續走平(AA-相對於 AAA 的信用利差略有收窄)。 另外,本週市場的賺錢效應出現了一定的擴散,上證綜指(+5%)、滬深 300(+4%)、創業板綜(+4%)和中證 500(+9%)的強勢股佔比均有所提升,市場反映邊際改善的能力正在恢復,結構性機會有所增加。

A股“地量”确认 布局中长期收益非常可观

四、繼續以主題投資的思路關注“基建 + 科技”的組合,重點關注減稅預期發酵對製造業的支撐作用,靜待 9-10 月催化落地。

結構上,我們繼續提示“基建 + 科技”的組合。基建方面, 9-10 月政策轉向的效果將逐步顯現(8-9 月的數據驗證),社融回升,財政支出回升,基建投資增速回升等信號驗證是大概率事件,構成基建板塊的上行催化,重點關注建築、建材和鋼鐵,繼續推薦積極財政促進民間投資受益的民營大煉化和 5G。科技方面,科技領導小組成立之後,科技創新扶植政策可能成為四中全會重頭戲的預期有所增強, 9-10 月四中全會準備期,也是科技創新方向催化劑密集落地的窗口期,重點關注計算機、國防軍工和超跌的醫藥生物龍頭。減稅預期發酵是近期市場最大的變化,也是 A 股市場 9-10 月有效反彈最強有力的潛在催化劑,密切關注減稅預期下製造業相關領域的投資機會。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索“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