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俄產品爲參考發展該武器 ,如今世界領先,是裝甲洪流噩夢

中國以俄產品為參考發展該武器 ,如今世界領先,是裝甲洪流噩夢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上個世紀60年代最先研發末敏彈,在冷戰過程中,面對前蘇聯大規模坦克集群,美國一直十分恐懼:一旦爆發戰爭,普通的炮彈於事無補。於是對"反裝甲智能炮彈"的研發,於是就開始探索了已經研製出了一種對付大集群裝甲兵團的高效武器——“末敏彈”。末敏彈是末端敏感彈藥,就是彈藥可以在飛行末端自主尋找目標的位置從而開啟戰鬥部實施打擊。

末敏彈可以由炮彈、火箭彈、機載撒佈器、機載炸彈等載具攜帶,一次發射能夠同時摧毀多個目標,作戰效能最高的反裝甲集群武器系統。

中國以俄產品為參考發展該武器 ,如今世界領先,是裝甲洪流噩夢

因為末敏彈和傳統彈藥不同,傳統彈藥只能根據之前設定的定時或者引信觸發爆炸,如果對方情況不同,就無法獲得良好的殺傷效果。而末敏彈則是具有自己的智能,可以進行自動搜索、探測、識別和定位目標,最終通過自主意識控制爆炸的效果和殺傷性。末敏彈有什麼用呢?打個比方,現代的裝甲車坦克,前部裝甲最厚,最難擊穿,側面裝甲也在逐漸加強,這讓坦克這種重裝甲武器成為一個非常難攻的移動堡壘,美國M1A2的均制貧鈾裝甲可以防備大多數125毫米坦克主炮的正面轟擊。

以美軍的CBU-97/B機載撒佈器為例,一枚CBU-97/B機載撒佈器包含10枚BLU-108/B子彈藥,每枚BLU-108/B子彈藥攜帶4枚末敏戰鬥部,一次性殺傷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殺傷效果極其驚人。

中國以俄產品為參考發展該武器 ,如今世界領先,是裝甲洪流噩夢

近年來,中國的末敏彈技術取得矚目成果:在自主研製成世界一流的火箭末敏彈武器過後,又取得了炮射末敏彈關鍵技術。據介紹,中國末敏彈研製在總體設計、抗高過載、小型化、穩態掃描、多模複合探測等方面擁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研製成功的多模複合探測識別系統在探測識別、抗干擾、環境適應、瞄準定位等性能方面均達到較高水平。

根據公開報道,北方工業公司203研究所已經完成了激光/紅外/毫米波三模製導系統的研製,並且應用在國產新一代末敏彈上面,這是我國在精確制導領域的又一個歷史性的突破。這種新型導引頭有三種工作模式:毫米波雷達、非製冷紅外成像和半主動激光。使末敏彈能夠搜索、摧毀各種移動/靜止目標,即使在惡劣天氣下也能實現防區外精確打擊,國外攻克了這種三模製導技術的國家也只有美國,我國的末敏彈技術已達到了國際頂尖的水平。就連一貫以“老師傅”自居的俄羅斯也終於按耐不住,主動向我國提出了引進末敏彈相關制導技術的要求,用於本國末敏彈的改造升級。

中國以俄產品為參考發展該武器 ,如今世界領先,是裝甲洪流噩夢

因此中國在研製之初,引進了俄羅斯的相關樣品作為參考。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終反超俄羅斯同類產品,中國的末敏彈形成了種類完備的系列產品,而且在總體設計和核心部件上都擺脫了俄式產品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的技術特點。

在嚴苛條件下的大量試驗表明,國產末敏彈武器系統的主要性能處於國際領先,命中率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提高25%,我國的國產末敏彈,一開始就採用了紅外/毫米波雙模複合制導系統,視場大而且靈敏度高,只需要單傘就可以實現快速打擊,採用戰鬥部與電子艙串列布局設計,就像一根完整光滑的圓柱體,適裝性非常好,探測能力和覆蓋範圍、抗干擾能力明顯優於俄製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