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母亲挑起的家国战争

国人一向崇尚“家和万事兴”,认为只有家庭和睦才能越过越兴旺。只要家庭和睦,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能够克服,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日子越过越红火。

可是,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母亲,把两个儿子挑弄的刀兵相见,家破人亡。这个母亲就是春秋时期郑武公的妻子武姜。

武姜在生大儿子寤生时,因为难产,腿先出来,头后出来,差点让武姜送了命,所以一出生,武姜就不喜欢大儿子。小儿子叫段,聪明可爱,武姜就非常疼爱小儿子。

武姜一直希望段能够继承郑武公的君位,多次对郑武公吹枕头风,可是春秋时期的王位继承都是嫡长子,所以姜武没有成功。

郑武公去世,寤生继承了父位,成为郑庄公。姜武就千方百计的为小儿子谋利益。让郑庄公把郑国的战略要地制邑封给段,郑庄公没有同意,最后把京邑封给了段。京邑是一个大城,相当于郑国的另一个国都,大臣们都不同意,说是一国不能有两个君主。

郑庄公最后把母亲抬出来,说是老人家的意思,不能违背母意,大臣们这才没再说话。

姜武在段进宫辞别时,竟对段说,郑庄公对弟弟太无情义,让段在京邑招兵买马,悄悄训练,一旦时机成熟,两个人就里应外合。让段做郑国的国君,这样就达到了自己的心愿。

不知道姜武在对小儿子段说这样的话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难道郑庄公不是她亲生儿子么?为什么要让小儿子反大儿子,一旦小儿子成功,大儿子还有命么?她难道想不到这些么?

还是想到了,根本不把大儿子的命放在心上,一心一意为小儿子谋划,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何至于偏心如此?

段很听母亲的话,到了京邑就偷偷的招兵买马,以打猎为名,训练兵马。

段在那里训练兵马,以图谋反。这里,郑庄公也不会坐以待毙,一边关注着段的动向,一边监视着母亲,然后设下圈套,让两个人一头钻了进来。

段带兵要攻占京城,可是刚出了京邑就被提前埋伏的公子吕占领了京邑,那边京城也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

段起兵失败,自杀身亡。郑庄公也把姜武送到颍地安置,并且表示不到黄泉决不再相见。

就这样,一对好好的兄弟就这样反目成仇,弟死,母子不再相见,一家人弄的分崩离析。除了郑庄公一家人死的死、亡的亡的外,这场战争,有多少人跟着奔波,命丧黄泉,多少个家庭妻离子散,多少个母亲失去儿子,多少个妻子失去丈夫,多少个孩子失去父亲。

让人很难想象,这场谋反的战争,竟然是一个母亲挑唆起来的,最后的结局可能是姜武没有想到的吧。不知道,她的后半生该如何度过,她是否为此后悔过。

不要让孩子感觉到母亲偏向这个,冷落那个,在孩子心上留下童年阴影,给孩子心灵上造成伤害。

以前看第三调解室时,上节目的很多是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因为父母偏心,孩子小时,疼这个宠那个,不喜欢这个喜欢那个的,结果到老时,就因为赡养出了问题。被疼的宠的不管,反而是不疼不宠的管的多,这就给人心理上造成不平衡,最后因为房产、钱财分配不均打了起来,最后亲亲的兄弟姐妹弄的老死不相往来。

每每看到这些时,心里就一阵一阵的疼,特别难受。印象比较深的一个就是,父母特别疼爱家里的儿子,家里的钱、房子留给儿子,没有女儿的份。结果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了,也年纪大了,动不了了,儿子却不管,两个女儿轮着照顾。

两个女儿照顾就照顾呗,这是自己亲妈,可是让两个女儿无法接受的是,老太太已经给了儿子一套房子了,钱也都给了儿子,现在住的一套房子还要留给儿子,一分都不留给两个女儿。你说,这两个女儿多寒心,倒不是为了那几个钱,两间房子,实在是为母亲的偏心寒心。

最后一家人,闹到了第三调解室,争争吵吵,哭哭啼啼,都很有理,都很委屈。其原因就是因为父母没有一碗水端平,那不是不平的问题,简直就是90度的问题。

在春秋时期已经有一个母亲因为偏心,导致了一场无数人伤亡的战争,这个教训还不够惨痛吗?

所以,每个人都要接爱这个教训,牢牢记住,“家和万事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