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非公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之十)|非公经济"造血″ 助力群众脱贫——文县发展非公经济助推脱贫攻坚侧记

发展非公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之十)|非公经济

距全县精准脱贫还有 499

距与全国同步小康还有 864

“两年多来,文县事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同602户蜂农签订了《‘合作社+农户’中华土蜂养殖协议》,出资117.6万元为范坝镇和玉垒乡农户免费发放蜂箱、蜂具8972套。”这就是文县非公企业助推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

发展非公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之十)|非公经济

近年来,文县全面贯彻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努力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助推全县脱贫攻坚,特别在县委统战部的组织号召下,“非公”成为了积极主动牵手“三农”促脱贫的生力军,走出了互利双赢的发展路,绽放着熠熠光彩。

强改革 注活力 促进非公发展

近年来,文县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持续促进“先照后证”商事改革,积极打造和提升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在“五证合一”和省、市50项改革证照基础上,整合21项改革措施达到了71项多证合一。

在实施财政税费鼓励政策方面,文县积极搭建银企融资平台,不断为推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活力。2017年,甘肃银行文县支行从龙江基金池率先为甘肃中庆塑业有限公司投放贷款500万元,为文县嘉诚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放贷1000万元,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据统计,文县各金融企业为20户小微企业协调互助贷款14670万元。

发展非公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之十)|非公经济

目前,全县私营企业累计达到903户,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6367户,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282户,全县累计注册资金达568697万元。私营企业和个体户户数分别比去年同期净增长了18.3%和12.7%;实现非公经济增加15.22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6%。

建平台 谋发展 助力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要讲话中指出,要鼓励和吸引更多非公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创业,由被动“输血”变主动“造血”,既可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也可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延伸和可持续,释放贫困地区的市场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7年,文县事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农产品品牌“背出大山”,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将大山深处原生态食材背进都市餐厅,同时也背上了帮扶脱贫责任,带动当地困难群众致富奔小康。

发展非公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之十)|非公经济

甘肃迎合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巩超,是个30出头的小伙子。他的公司与贫困户签订了中药材收购合同653份,范围覆盖文县刘家坪、范坝、舍书、梨坪、临江、天池等乡镇,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基础。

发展非公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之十)|非公经济

任付全是文县任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公司分别与桥头镇张家湾村党支部、扎河村党支部签订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带动贫困户增收协议,采取入股分红方式入股公司,其股金盈利60%为贫困户的分红,40%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实现了村级集体资金积累不断壮大和贫困户收入增加的双赢。

近年来,任和公司通过科技帮扶专业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方式带动产区农户360户,安置闲散劳动力50余人的就业,建设3600余亩纹党参、猪苓、天麻、核桃、花椒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带动产区农户增收1100余万元。

文县充分运用非公企业之力,积极搭建企业群众共同谋发展、促脱贫的最佳平台,发挥企业技术、资金、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让“以扶为主、合作共赢”的非公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焕发出了新活力。

合作社 育产业 夯实扶贫基础

文县精心制定整村综合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党参、猪苓、天麻等药材种植产业,茶叶、核桃、花椒、蔬菜等农产品种植产业,鸡、猪、蜜蜂、水产等特色养殖产业,全力组建农村专合组织,全面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扶贫新格局。

中寨镇松坪村党支部领办“中寨松坪村原生态土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支部+纹党蜜产业+贫困户+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吸纳农户22户,其中贫困户13户,养殖蜜蜂400箱,户均增收3000多元。

发展非公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之十)|非公经济

巩超创办的临江镇巩家坪成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流转农村土地300多亩,吸收贫困户39户,仅巩家坪种植基地年产值可达90万元,大大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

中庙镇积极扶持文县开元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20户,在余家湾村建成袋栽香菇、木耳栽培示范园65亩,注册“平台山”牌商标1个,促进了群众就业增收。

发展非公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之十)|非公经济

尚德镇马泉村通过“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建成以露地蔬菜为主的蔬菜基地1300亩,为群众致富增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文县已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4个,市级示范社21个,在合作社创建中投入的项目补助资金近600万元,带动了近4000多户农户增收,为群众脱贫致富夯实了基础。

献爱心 民心暖 添彩光彩事业

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在县委统战部积极号召和组织下,全县非公经济组织热情参与光彩事业、定点扶贫、感恩行动和公益慈善等活动,让光彩事业增光添彩。

在积极开展的“同心同行、扶贫助农”“项目助推、村企共赢”“百企联百村、帮建新农村”等活动中,文县23个非公企业代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分别对23个贫困村开展了对接帮扶,建档立卡,深入调研,帮助发展特色农业、加工业等。

发展非公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之十)|非公经济

近年来,文县宏达农机公司为固镇村贫困户捐赠价值4.8万元的农业机械,修通了1.5公里通村公路,维修加固了水渠和接通自来水。同时,为多个乡镇共投入各类农机100多台,免费为群众收割耕种,并支助了10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奉献公益事业资金累计达160万元。

今年春季,非公企业为改变贫困村面貌,多个企业捐资达180多万元,助力贫困村改水、改厕、绿化、美化工程等,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贫困村发展能力,夯实了脱贫致富的基础。

发展非公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之十)|非公经济

8.7暴洪灾害发生后,各非公企业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30余家非公企业为灾区受灾困难村、社和群众捐助善款19.3万元,以及各类生产生活用品。

发展非公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之十)|非公经济

甘肃承业建筑工程公司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捐款10余万元,热心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及乡村道路基本建设;文县御泽春茶叶公司在文县一中举办励志班,资助5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文县寨科桥水电公司为联系村群众架设便民桥、修缮人畜饮水设施、为学校捐赠课桌凳、文件柜;文县嘉诚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创新“公司+农户+电商”模式,收购加工并销售农副产品,助农增收……

一件件,一桩桩鲜活的事例,展示着非公经济组织投身社会事业的实际行动,非公经济人士弘扬着“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光彩精神,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心系社会事业,让光彩事业大放光彩。(记者 李智谋)

监制:刘二银 编审:吕柏琦 校对:徐昕炜

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朋友喜欢和了解文县,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更好的素材,请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陇南文县发布

甘肃文县网:http://www.gswx.gov.cn/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发展非公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之十)|非公经济

文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