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安踏「撕逼」孫楊,才知道現在361°這麼厲害了

最近,又有一個國產運動品牌“火”了,那就是361°,但是它火的方式卻有點另類,而且它似乎不太希望自己這麼火。

前幾天,在雅加達亞運會的200米自由泳比賽中,孫楊毫無懸念的奪得了金牌,可就在頒獎時,卻鬧出了“烏龍”

在本屆的亞運會中,中國隊的領獎服本應該是安踏。但在頒獎環節中,孫楊卻身穿自己代言的361°,走上了領獎臺。

安踏頓時就不幹了,直接在微博上怒指孫楊:有辱國家形象,將個人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網上立馬炸開了鍋。有網友譴責安踏吃相難看,給國家英雄亂扣帽子;也有網友批評孫楊,不遵守“契約精神”。雙方據理力爭,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看了安踏“撕逼”孫楊,才知道現在361°這麼厲害了

可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孫楊代言的361°官方,從始至終都沒有發表過任何看法。按理來說,這種“熱點事件”更能擴大品牌的知名度,而361°卻選擇了默不作聲,不禁讓人對這個品牌產生了好奇。

低調到以為倒閉了

提起361°這個品牌,80後應該認識,90後或許瞭解,00後估計完全沒印象。因為這個牌子就像路人甲,實在太普通了。

看了安踏“撕逼”孫楊,才知道現在361°這麼厲害了

在361°成立的時候,剛好趕上了國產運動品牌的崛起。安踏、德爾惠、鴻星爾克、匹克、紅星、特步等等數不清的品牌湧現了出來,競爭可謂異常激烈。

可是影響力遠不如當時如日中天的李寧,從國際進軍中國的耐克、阿迪更是甩了它們幾條街。

看了安踏“撕逼”孫楊,才知道現在361°這麼厲害了

2010年開始,國產運動品牌開始退出消費者的視野。因為盲目擴張和電商崛起,這些品牌紛紛陷入“庫存危機”。多數品牌開始打折降價、關店維穩,導致在消費心目中的地位和知名度直線下滑。

直至近些年,國產運動品牌開始重歸大眾視野。李寧變得越來越潮;安踏成為業界龍頭老大;就連特步在上半年,都賺了4個億。

唯獨361°,從始至今,沒有任何亮眼的數據和突出的業績,反而在“庫存危機”中降低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要不是這次的“安踏回應孫楊領獎服”事件,估計很多人都以為這個品牌倒閉了呢。

低調到你沒錢買

就是如此“低調”的一個品牌,當我瞭解清楚後,才發現,現在的361°,早已不是當初的361°了。

看了安踏“撕逼”孫楊,才知道現在361°這麼厲害了

這是在國內X東,361°的鞋子價格;

看了安踏“撕逼”孫楊,才知道現在361°這麼厲害了

這是在國際官網上,361°的鞋子價格

同樣是均價在100-200之間,一個是人民幣,一個則是美元。一雙國際版的361°,價格上已經和一雙潮牌李寧幾乎持平了。

看了安踏“撕逼”孫楊,才知道現在361°這麼厲害了

▲國內的一雙潮牌李寧鞋子,均價也沒有超過700元。

這樣的價格驚呆了不少的吃瓜群眾。畢竟在以往的印象中,國產運動品牌向來以“物美價廉”受到消費者青睞的。但是361°卻用實力告訴我們,我敢賣這麼貴,是因為我有底氣。

看了安踏“撕逼”孫楊,才知道現在361°這麼厲害了

因為在這樣的一雙鞋子背後,是361°長達4年的研發成果。

背後擁有273項專利;每年高達上億的科研經費將近300科研人員的心血。這樣的勵精圖治,也讓361°開始獲得國際上的認可。

2016年,361°Sensation在內的多款361°國際線跑鞋,榮獲業界權威雜誌傾力推薦。

2017年,361°Sensation 2獲德國版《跑者世界》四月刊頒授「最佳首秀獎」;

同年,SPINJECT和MERAKI系列跑鞋雙雙入選美國《跑者世界》2017 秋冬推薦跑鞋;

2018年,中性緩震跑鞋SPIRE3,獲得The Nordic Edition頒發的2018跑鞋大賞;

同年,STRATA 2在《跑者世界》獲得2018年穩定型最佳跑鞋推薦獎。

看了安踏“撕逼”孫楊,才知道現在361°這麼厲害了

在消費者的固有印象中,國產品牌一向是“低價”的代名詞,不論在國內還是國際,這種想法已經在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但是,361°卻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也證明了中國品牌。

低調的高瞻遠矚

其實早就從2014開始,361°就便開始品牌國際化的征途,專注研發生產高端功能性跑步鞋。小編猜想,這與近些年風靡的“馬拉松運動”不無關係。

2011年北馬3萬個名額6天內報滿;

2012年縮減至4天;

2013年僅用了半天時間;

2014年上海馬拉松更是出現了230萬人爭奪1.8萬名額的盛況,中籤率不足1%;2017年,北馬則不得不開始採用了搖號的方式來決定參賽資格。

這僅僅是馬拉松運動的冰山一角,在將來,馬拉松只會越來越火爆。背後巨大的跑鞋市場,給361°的崛起,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如果361°能夠抓住這次機會,未來能夠與安踏、李寧分庭抗禮,也是未嘗不可的。

作為4家上市國產運動品牌之一,361°近些年在國內實在太“低調了”。當人們一度以為它也要銷聲匿跡時,它卻在國際上做出了另外一番業績,讓消費者刮目相看,當人們重新想到這個品牌時,它已經改頭換面。

361°的低調,或許是在國內知名度還不夠的無奈,也有可能是戰略部署的故意為之。但是小編更希望,當361°榮歸時,能夠帶給我們更大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