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文章走进利川 感受独特风情 之《利川有好茶》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如果我没记错,这首《山路十八弯》就是土家族的山歌吧?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我们乘坐的车子在往利川市毛坝镇一路行进着,“弯弯环环,环环弯弯,都绕着土家人的水和山……”。

跟着文章走进利川 感受独特风情 之《利川有好茶》

楼颖摄

山路十八弯,一路上,每拐过一弯,总以为毛坝镇就到了,但呈现在眼前的,又是长长的山路。路依着溪流,盘旋着,往山的深处蜿蜒着。当车子行进到高处,往车窗外望,绵绵的峰峦和隐隐的人家,都尽收在了眼底。利川多降水,山上植被茂密,终年感觉湿漉漉的。此刻,云雾腾挪着,一会儿遮,一会儿现,将山间人家隐成了仙境。

常年云遮雾绕的地方,一般都产好茶。利川自然也不例外,我们这次要去的毛坝镇,就是“利川红”红茶的主产区。利川红是利川工夫红茶的简称,其茶叶原料选用中茶108、鄂茶1号、鄂茶10号等制作。利川产茶历史悠久,19世纪中叶,利川茶农就开始为英资买办商人加工出口红茶,1876年随着宜昌被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利川毛坝成为出口宜红工夫红茶的核心产区之一,1951年利川被国家列为宜红工夫红茶的主要产区,至今,利川红茶已有170多年生产加工历史。地处武陵山脉余支的毛坝镇,是湖北省“十大茶叶名乡名镇”之一。

跟着文章走进利川 感受独特风情 之《利川有好茶》

楼颖摄

这排对排、串对串的土家山歌,唱不唱“利川红”呢?此行匆匆,加上天空又飘着雨,我们没有见到采茶的场景,但也许本来就不是采茶时节。据说利川采茶是在春夏两季,茶农们只采鲜嫩的一芽、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然后经初制、揉捻、发酵、烘干等多道工序,加工成红茶。茶农们在山间水间采茶的身影,经过想像,一样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采茶人,在云雾缭绕中,隐隐约约着,稍稍走远一些,便是“只在茶园中,雾浓不知处”了。但此行的运气也比较好,在我们歇脚的毛坝镇善泥村,恰好有一场“利川红杯首届茶艺师技能大赛”在举行。比赛场地设在善泥老街,热气腾腾的空气中,溢满了茶香。我们到的时候,技能大赛已经热热闹闹开场了,人们里三层外三层把老街围了个水泄不通。备具、上场、布具、赏茶、温盖碗、置茶、冲泡、温盅、分茶、奉茶、收具……只见选手们一个个都训练有素,每一个动作都做得有条不紊。

据当地人说善泥村原来被叫做“烂泥村”,含有路不好走的意思。现在,路修好了,房子修漂亮了,就是名副其实的“善泥村”了。善泥老街始建于明代,街道全长200米,宽10米,街道两旁40来间木质结构的瓦房至今保存完好,目前有常住居民20来户。这里的人们家家有树,户户种茶,人与茶,相依相随,共度风雨岁月。这些年,茶叶在线上线下都有销售,只要茶种好了,销路还是不愁的。岁月就这么静好着,雨停的时候,太阳出来了,阳光洒在老屋檐上,泛着一些沧桑的光泽。我怎么看,都感觉像是泛着一些红茶的色泽。

跟着文章走进利川 感受独特风情 之《利川有好茶》

寿健摄

在茶赛现场,一旁还有人在打着糍粑,在主人的盛情相邀下,我拿起糍粑尝了,感觉味道特别香甜。吃着糍粑的时候,又经不住傻傻地想,如果把利川红茶揉入糍粑里,又该会是怎样的一种味道呢?在来利川之前,我应该听说过“利川红”,但记不清有没有喝过了。人到中年以后,我渐渐地喜欢上了喝茶。这些年,喝过的红茶品种也有不少了。这次喝到“利川红”的时候,还是稍稍惊了一下,果然好茶。利川红茶,富硒,因为生长茶叶的土壤是富硒的;利川红茶,污染少,因为生长红茶的环境很纯净,在毛坝,我一路所看见的茶园,都装着灭虫灯,对虫害,茶农所采取的是生物防治方式。利川红茶在口感上具有“香、甜、滑”的特点,这是介绍上说的,至于茶的口感,在我看来,有很多时候,只能自己慢慢体味。比如利川红茶,我只能说喝了感觉特别舒服,如果你要问我这茶究竟好在哪儿,我可能也不一定答得上来。因为喝了好茶之后的感觉,在我看来,有些时候,也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跟着文章走进利川 感受独特风情 之《利川有好茶》

寿健摄

在利川的日子,自然地会多喝喝利川红。喝多了,也就渐渐地感觉出,利川红有个特点,就是喝了之后有绵长的余味。一旦入口之后,有一种芬芳就萦绕在心头了。捧上一本书,静静地听雨,静静地喝利川红,你会忍不住又一次想去翻阅一下生产利川红的这片土地:利川,地处北纬30度,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陵山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成员单位,全市国土面积4607平方公里。境内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绿水青山,茂林修竹,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2%,生态优良,没有工业污染,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3.2℃,到了夏天,利川才24 ℃,被誉为“天然氧吧、清凉之城”。

好山,好水,出好茶。总觉得,一种好茶,与一个地方的自然、人文、生态和文化等等,都是分不开的。利川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5万多亩,年产名优茶和出口欧盟标准茶1万多吨,其中红茶近7000吨。大抵凡利川产的,皆是好茶吧?

在毛坝镇,我们去看了一座老桥,始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的永顺桥,这是一座不用一钉一铆在河上修建的木桥,为单孔复拱式凉桥,全木结构,长24米,宽2.9米,桥面离水面40米,桥廊8列32柱,高3.3米,是一座能让过往行人躲避风雨的风雨桥。不用一钉一铆构建的木桥,在建桥史上也可堪称“奇迹”吧?永顺桥的历史,几乎可与利川红茶的生产加工历史相当。站在永顺桥上的时候,我很自然地就想起了利川红,不由得想,如果能抽得浮生半日闲,在这座老桥上品一杯利川红,看看溪河、峡谷、群山,听听水声、鸟声、虫声,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享受呢?总觉得,品一杯利川红的心境,是需要永顺桥这样的老桥作为“背景”的,这样,才会让一杯红茶,具有“厚重感”。

绿水青山的利川,大约终年是这样的云雾缭绕吧?望久了,恍惚间,感觉许多的峰峦都像茶壶,在煮着一壶又一壶的利川红。这么想着,深呼吸,入口入心,空气都是甜甜蜜蜜的。

发布:利川市旅游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