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大學就在父母身上「割一刀」,再多的藉口也難掩虛榮!

第一次上大學就在父母身上“割一刀”,再多的藉口也難掩虛榮!

今年表弟考上了一所不錯的本科,快要開學了,本來挺替他開心的,但是那天見他上大學要買的東西,還是忍不住嘮叨了他幾句。他給父母寫了一個清單,我看了當時非常驚訝。上面寫了近二十條要買的東西,一臺新手機,一臺筆記本電腦,還有新衣服鞋子是肯定要買的,第一次出遠門,以前的揹包也不要了,要買一個新的行李箱,手錶也要買一個,為了方便出行,到學校後自行車也要買一輛,還有其他各種細碎的東西,都是我覺得不太需要的。

反正清單上的東西除了手機和電腦等一些電子產品之外,其他細碎的東西都只標了一個大概價格,問他父母要了近兩萬塊錢,不計學費以及任何在校費用。其中數筆記本電腦和手機佔了大半費用,手機要買六千多的,筆記本也要六千多的。我說不需要買那麼貴的,能用就行,況且又不是影視設計相關專業,對電腦配置要求不需要太高,我以前上大學筆記本三千多都很奢侈了,太貴的真沒必要。

然而表弟給出的理由讓我驚訝,他小聲跟我說,太便宜的電腦玩不了吃雞,手機不買蘋果系統的用久了會卡,性價比來說其實還是這個數。其實不難看出,我在表弟的眼神裡看出了有虛榮心的存在。難道真的是家庭越普通的孩子就越愛慕虛榮麼?表弟一家不算窮,也不算特別有錢,父母是富足的小農民,兩夫妻一個月收入加起來有差不多一萬。但表弟要買的東西加上學費,估計都要兩萬七八左右,第一次上大學就猶如在父母身上割了一刀。

舅舅到鎮上銀行拿錢的時候,我拉了他的衣角,悄悄說不用給那麼多錢,到時候大學遠,車費也要六七百。但是舅舅臉上心疼著又高興著,說孩子考上了大學,比村裡幾個娃都考得好,隨他討個高興,就當獎勵一下他。相信我舅舅的態度,應該也是絕大數家長的態度了,而我表弟,應該也能代表一大部分

第一次上大學就在父母身上“割一刀”,再多的藉口也難掩虛榮!

我無意去批評現在學生們的消費觀,只是表弟的這個情況讓我回憶起當初自己剛上大學,攤手問父母要錢的那種尷尬又難堪的情景,我當時也需要買手機和電腦,我剛提出來我爸臉色就很無奈。我爸比較傳統,他認為手機和電腦一直都不是學習的必需品,所以從來都不會給錢我買,其次主要原因就是窮。當時我也察覺到了,立馬就說這個不要緊,以後再買也不遲。後來大一之後,我才有了自己賺錢打工的意識,最後自己買了一臺三千塊的電腦800塊的手機。

第一次上大學就在父母身上“割一刀”,再多的藉口也難掩虛榮!

對於吃方面,家裡一個月就給我600,真的完全只夠應付吃飯,多用點錢下一頓就沒飯吃,要捱餓。或許現在物價高了,大學生每個月消費都要上一千塊,但是有些一個月要用上兩千,甚至三千的就有點太離譜了。我並不是嫉妒他們,因為這部分人真的並不是全是有錢人,家裡很多也是普通家庭,雖然說他們爸媽願意給,也不能說什麼,但是換作是一個會體諒家裡的孩子,應該提醒父母不用給那麼多。

第一次上大學就在父母身上“割一刀”,再多的藉口也難掩虛榮!

上學這麼多年,我見過很多同學的家長,看有些平時有錢買零食的,大學裡經常愛玩,愛出去聚會吃飯的,其實家裡也是普普通通,見到他們的父母,一般都是很憔悴,比同齡的家長老很多。記得有一次有個同學的媽媽來學校,熟悉的同學看見了就問:“剛那個是你的奶奶嗎?” 那同學聽完立馬就往說話那同學身上玩笑般捶了一拳。那時我才想起一句話:“別人的媽媽保養得當風韻猶存,而我的媽媽為了生計過早衰老。”

我是建議每個大學生,應該把錢的來源一分而二,家裡給一部分,自己兼職賺一部分,這樣就顯得特別富足,基本可以過一個小康大學,即使你每個月一分不剩地把錢花完,也不怕別人說你,因為這樣已經比很多人優秀了。當然,寫這篇文章我也就純屬胡言亂語地亂說一下,也不用管我,你可以選擇繼續大手大腳地花你父母用歲月年華換來的血汗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