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誰情淺似春風,一夜滿枝新綠替殘紅

更誰情淺似春風,一夜滿枝新綠替殘紅

若萬物有靈,我們在這世間欠下的情債怕不知幾許。

都說春風薄情,不過是仗著明年春日又至,花將再開,太容易獲得的,我們總是可以毫不在意地失去

輕易得到的感情,總是揮霍起來毫無底線,在作死邊緣跳8字舞;

可以隨意買到的物品,使用起來就毫無節制,反正壞了再買唄;

誰知連知識也逃不過這樣的命運——只要搜索立刻就能找到的知識,也在逐漸退出通識界,讓出人類大腦的庫位,轉而棲身網絡。

更誰情淺似春風,一夜滿枝新綠替殘紅

越來越便利的存儲檢索功能和與日俱增的信息數量使人類將自己的知識體系外包給網絡,這樣下去,我們的記憶功能是不是會退化呢?還是說……我們已經在退化了?

這事倒也並不算稀奇。在人類歷史上,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總會帶來一些個體功能的倒退。

斯塔夫裡阿諾斯在他的《全球通史》裡曾介紹說生活在野外的部落社會居民可以辨識生活環境周圍的500多種植物,他們知道哪些可以用來治病、哪些用來外敷傷口、哪些可以做成食物……同為人類,這樣的能力我們卻已望塵莫及。

我們以個人在自然界的生存能力,換取在文明社會生活的能力,並對後者逐漸產生依賴。如果人類與自然界的力量再次打破現有平衡,一夜回到原始社會,我們足以保全自己和家人嗎?

更誰情淺似春風,一夜滿枝新綠替殘紅

恐怕我們都沒有十足的自信。這個問題代換到我們的“網絡外掛”上來,困惑依然存在——我們是否已經過度依賴檢索知識?

如果有朝一日全球的信息庫被瞬間清空,網絡永久癱瘓,人類的智識水平是不是也將在同一時間倒退數百年呢?

或許我們沒必要假設這麼極端糟糕的場面,然而我們將知識從大腦中遷移至體外的行為還存在其他並不顯眼的危險。例如知識水平會與一個人的收入、幸福感甚至健康程度都息息相關。

但徹底放棄使用信息存儲與檢索的因噎廢食法顯然也有矯枉過正之嫌,如何在減輕大腦負擔和學習必要的知識之間求取平衡,我們可能需要一些指導。

▼ ▼ ▼ ▼ ▼ ▼ ▼ ▼ ▼

2018/07/28 ▏晚20:30 樊登讀書APP

樊登老師將為我們解讀威廉·龐德斯通的《知識大遷移》,教我們如何掌握這門平衡的藝術,在“無知”的世界成為贏家。

更誰情淺似春風,一夜滿枝新綠替殘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