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銀耳中也有極品嗎?三個月誕生與35天速生的天壤之別!

你知道銀耳中也有極品嗎?三個月誕生與35天速生的天壤之別!

話說以前總感覺銀耳吃起來口感像浴花,就像松鼠君小時候吃毛肚感覺像吃溼毛巾。所以在松鼠君曾經的食譜裡就沒有銀耳的席位,近些年突然性情大變,一下喜歡吃起銀耳,理由也很簡單,味甘不膩。松鼠君最近遇到了一個神奇大爺對銀耳頗有研究,於是對銀耳有了人生中的新認識。

你知道銀耳中也有極品嗎?

通江銀耳貴為耳中極品,通江在四川巴中的通江縣,素有“中國銀耳之鄉”美稱,在那裡有著銀耳喜愛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春暖秋爽,夏熱冬冷,四季分明,常年雲霧圍繞。當地耳農總愛這麼說:“我們的銀耳是天生霧、霧生露、露生耳得來”,由此形容通江銀耳的生長環境如幻境一般。

你知道銀耳中也有極品嗎?三個月誕生與35天速生的天壤之別!

孕育銀耳的搖籃

早在2005年第二屆中國西部國際農業博覽會上通江菌菇類就被專家評為金獎,得來“兩耳一菇小有名氣”的稱讚,2013年通江縣完成 “5個5萬畝”產業基地建設,發展食用菌、茶葉、核桃、中藥材等各類林下經濟111.5萬畝,光食用菌產值就實現18.2億元,其中就包括松鼠君要說的銀耳。

三個月極品誕生與35天速生品的差別!

通江銀耳能在眾耳中脫穎而出,其一是依靠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另外一個原因是在於栽培方式的不同,段木栽培請記住這種方式,因為我們超市買到的成包裝銀耳都是代料栽培方式量產的,這兩種方式完全不同,好比窩在棚子裡吃飼料與聽著音樂吃著青青嫩草的奶牛的區別。

你知道銀耳中也有極品嗎?三個月誕生與35天速生的天壤之別!

代料的量產銀耳

段木栽培銀耳,就要引出松鼠君要說的第二種植物青岡木,殼鬥科植物,在我國西南部分地區甚至被稱為優勢樹種,在混交林中,成為蓄積量所佔比例最大的樹種。當地人祖祖輩輩只用青岡木作為銀耳菌種宿主樹,所以每年開春三月,為了找宿主樹,耳農會從山上砍下青岡木,青岡木在選材上也是有要求的,通常選擇向陽坡生長的7年樹齡的樹,樹徑在8cm以上,長度約為1m,耳農稱為“坐七砍八”,充分體現了追求經濟價值同時關注自然資源的永續。

青岡木經過晾曬鑽孔,四月上旬就要完成菌種接種。將準備好的段木按照“人”字形或“井”字形排放,放在耳農精心搭建的耳堂(耳房)中,噴水保溼來等待菌種孕育菌絲,長出耳芽。

你知道銀耳中也有極品嗎?三個月誕生與35天速生的天壤之別!

段木按照“人”字形搭放

三個月的漫長生長過程,菌絲一點點蔓延到段木中,緩慢的咀嚼著木料,耳基一點一點舒展開來,最終長成花朵般的銀耳。這些過程,對於代料栽培就快的多,35天完成三個月的過程,可想而知代料中的銀耳菌絲大快朵頤的吃著人工配好的“飼料”。60天已經變成了包裝袋裡的乾貨。

銀耳栽培記載史還沒美國史長!

我國銀耳首次栽培記載是在1800年,到現在不過二百來年,還沒有美國曆史長。在清朝光緒年間,人們開始了銀耳的半人工半野生栽培摸索方式,也因為這種近乎靠天吃飯的栽培方式,銀耳市價極貴,一塊完整的銀耳就要幾十銀兩。而且就算你是有錢的達官貴人,花費錢財也不一定得到尚好的銀耳,在當時尚好的銀耳早已被官員壟斷,特供給皇家。特別是通江銀耳自清光緒年間就聞名遐邇,晚清時期倍受慈禧太后的青睞,成為清廷御膳席上的珍饈。

你知道銀耳中也有極品嗎?三個月誕生與35天速生的天壤之別!

銀耳經歷了三個栽培階段,隨著每次栽培技術的進步,最終銀耳才達到量產,走進平常百姓家。最初採取天然孢子接種,方式簡單粗暴,讓段木靠近野生狀態銀耳接收一些自然飄落的銀耳孢子等待出耳,完完全全把接種權交給了大自然,這樣一來人為無法控制接種率,銀耳產量很低。

你知道銀耳中也有極品嗎?三個月誕生與35天速生的天壤之別!

第二次技術革新採取了孢子懸滴培養,事先收集孢子,制配培養液與孢子混合,充分攪拌,最終成為一定密度的孢子懸浮液。這樣單產比以往提高了近7倍。

最後現代技術更加先進,通過銀耳菌種分離,得到抗逆性強且遺傳性狀較穩定的菌種,然後進行育種馴化,從而大大縮短了栽培週期,並且在全國各地大力推廣,才有了福建古田量產大省的出現。

極品銀耳自帶雙重口感!

松鼠君按現在這個年紀,怕是吃了上千碗銀耳羹,一年四季,出門在外,沒有什麼比點上一碗銀耳羹更加潤肺解饞的食物了,遇到神奇大爺也有幸試吃了一下通江的銀耳,這個銀耳是壓縮好的湯塊,開袋即衝即食。平時都是枸杞紅棗搭配,這就一小塊什麼也沒有,的確少了幾分期待。

你知道銀耳中也有極品嗎?三個月誕生與35天速生的天壤之別!

通江銀耳熱水泡開比普通銀耳個頭小,但是很快就有了區別,水很快就變得濃稠,可見膠質濃郁,整體白玉通透,耳片厚實。還有一點就是耳基小,普通銀耳總有一坨發黃的耳基,吃起來硬硬的,像麵疙瘩口感不好,這個的黃色耳基部分很小。吃起來甘甜可口,最有趣的地方時,吃到口中有兩種口感,明明膠質濃稠,但並沒有完全融化,嚼到耳片邊緣反而給個Q彈小驚喜,作為味蕾最後體驗的結束。

歡迎關注植物迷,松鼠君陪你一起聊花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