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的無差異曲線

跳槽的無差異曲線

在有必要的時候選擇跳槽,固然有理。可是並不是每一次跳槽,都合理。有很多人似乎一年四季都在找工作。

哪怕是找到了一份月薪僅僅高出50元的工作就立馬停止跳槽,三五年下來至少換了幾份甚至十幾份工作。

北京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存對96家用人單位做過調查。發現大學畢業生首次就業後三年內跳槽率高達70%,這麼高的跳槽率或者說這麼高的員工損失率,不僅用人單位很受傷畢業生也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如果是招聘應屆畢業生,企業在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完成招聘以後,還要投入更多的成本用於人才培養。

按理來說,企業是用人的地方,而不是培養人的地方。可是應屆畢業生,要想從一個半成品成為真正的可用之才,往往需要接受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培訓。

如果剛接受完培訓就辭職了,從公司領取了不少,工資卻沒有為公司創造一分錢的業績是不是很不厚道?企業投入大量的成本卻是為競爭對手培養人才,又怎能不傷心?

畢業生跳槽不但害人,而且害己。

一方面,用人單位在有了不成功的應屆畢業生招聘經歷之後,出於自我保護驅利避害的本能往往對應屆畢業生關上了大門。

另一方面,頻繁跳槽會讓畢業生走很多彎路,浪費很多時間,錯過很多機遇。(不要以為你的專業就業率高,那是因為你看不到跳槽率)

德國一家技術公司近年來一直都在中國招兵買馬。這家公司將招聘來的應屆畢業生送到德國總部培訓幾年,培訓期間公司包吃包住,還有800歐元的月薪,除了德國法定假期外,每年還有十天帶薪假期。儘管待遇如此優越,這幾年該公司的中國員工流失率仍然高達1/3。公司總經理非常無奈地說:“待遇再好,也留不住他們。”

我想那些從這家公司辭職的畢業生,十有八九會後悔的。中國每年數百萬的大學畢業生當中,只有屈指可數的幸運兒能夠獲得這樣的機會。而這些獲得了機會的人,卻偏偏不懂得珍惜。

他們辭職以後想要獲得一個同意好的工作機會,談何容易。

當他們經歷了很多挫折以後回想起當初辭職的原因不過是因為沒有耐心學習德語,不想去異國他鄉待幾年,回國後的工作地點不是北京上海,會發現這些理由都是多麼的幼稚可笑。


水一定往低處流,人卻不一定往高處走。

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無差異曲線。無差異曲線上的每一個點表示兩種商品一定數量的組合,曲線上的任何與一種組合給消費者帶來的滿足程度都是相同的。

對於頻繁跳槽的人來說,因為在一家公司待的時間非常短暫。個人能力並不能得到明顯的提升,他就算跳槽也只能找到大致相當的工作,而不可能在職位,薪酬方面有明顯的改觀。

也就是說掙的跳槽無非是從無差異曲線了一個點跳到了另一個點。既然兩份工作所能帶來的滿足程度都沒有什麼差異,那麼這樣的跳槽也就毫無意義了。

所以我覺得跳槽的基本邏輯前提是:既不能換一份更差的工作也不能是從無差異曲線的一個點到另一個點,應該是可以獲得顯著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